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幫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把兄弟最終結局怎樣?善終的有幾位?

趙匡胤以後周將軍的身份, 建立北宋王朝時, 必然需要一些自己人的真心支援,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他早年結拜的義社十兄弟。

義社十兄弟是以趙匡胤為首(最初以何人為首, 均已不詳)的, 十個特別年輕有為的好漢。 據史載, 這十人分別是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 十人中, 尤以趙匡胤、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韓重贇、劉廷讓六人事蹟最多, 均在《宋史》及《東都事略》中有專門的紀、傳, 其餘四位元史料記載較少。

1.趙匡胤後來成為十兄弟的老大, 早年投身在郭威帳下。 他的事蹟和結局人所共知, 通過發動軍事政變, 趙匡胤奪了後周的皇位, 建立北宋, 後來在50歲時, 被弟弟趙廣義害死。

2.楊光義在史料中記載甚少, 只知道他曾任保靜軍節度使。

3.石守信是十兄弟中除趙匡胤外最有名的, 早年投身郭威帳下, 他的一生起伏跌宕, 年紀輕輕就成為北宋的開國第一元勳, 但後來被剝奪兵權, 過起了閒逸享樂的生活, 最終在57歲時病逝, 得以善終。

4.李繼勳早年投在郭威帳下, 在趙匡胤代周建宋時, 正在安國軍節度使任上, 沒有參與兵變活動, 不屬於開國元勳。 北宋建立後, 他在趙匡胤率軍平定澤、潞二州後, 主動到行營朝見趙匡胤, 表示支持趙匡胤稱帝, 並被改任為昭義軍節度。 此後, 屢立戰功, 被趙匡胤特別寵遇, 最終在62歲時去世, 得以善終。

5.王審琦早年投身在郭威帳下, 在後周時期他一直是石守信的部署, 趙匡胤在發動陳橋兵變的過程中, 他和石守信被一同安排在京城作內應, 因此成為北宋開國六元勳中的第四位。 說起王審琦的結局, 頗為困惑。 據說, 王審琦本不能飲酒, 趙匡胤卻以布衣之交共用富貴為由, 每次宴會都強令其飲酒, 王審琦有時連飲十杯, 最後終於“暴疾,
不能語”, 並於974年病死, 終年50歲, 也算得以善終。

6.劉慶義在史料中記載甚少, 只大概知道他曾任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

7.劉守忠在左驍衛上將軍任上致仕, 可能也任過節度使。

8.劉廷讓本名光義, 宋太宗即位後賜名廷讓。 早年, 後漢樞密使郭威鎮守鄴都時, 劉光義(一作毅)入其麾下, 後周太祖時, 任至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9.韓重贇早年在樞密使郭威麾下,柴榮執政時期,韓重贇因軍功升任殿前司鐵騎指揮使。後週末,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韓重贇參與其中,“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此後,韓重贇頗得趙匡胤信任,但好景不長,乾德五年(967)初,有人“譖(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趙匡胤大怒,也不查證就要殺韓重贇,因為趙匡胤正是這樣而發展勢力,終於奪取後周政權的。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複為陛下將親兵者。”趙匡胤雖然不殺韓重贇,但隨即于同年二月解除他的軍職,出為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親征北漢,韓重贇任為北面都部署。開寶七年(974),韓重贇病死。

10.王政忠在開寶八年(975年)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權知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兼兵馬鈐轄。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宋太祖命党進、潘美為帥,進攻北漢,屬下一路由郝崇信和解州刺史王政忠統領,從汾州進攻太原。九月,宋軍在太原城下擊敗北漢軍。十月,宋太祖駕崩,太宗趙光義即位,召還諸將。其後,王政忠的事蹟不再有記載。

9.韓重贇早年在樞密使郭威麾下,柴榮執政時期,韓重贇因軍功升任殿前司鐵騎指揮使。後週末,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時,韓重贇參與其中,“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此後,韓重贇頗得趙匡胤信任,但好景不長,乾德五年(967)初,有人“譖(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趙匡胤大怒,也不查證就要殺韓重贇,因為趙匡胤正是這樣而發展勢力,終於奪取後周政權的。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複為陛下將親兵者。”趙匡胤雖然不殺韓重贇,但隨即于同年二月解除他的軍職,出為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親征北漢,韓重贇任為北面都部署。開寶七年(974),韓重贇病死。

10.王政忠在開寶八年(975年)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權知晉州(今山西省臨汾市)兼兵馬鈐轄。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宋太祖命党進、潘美為帥,進攻北漢,屬下一路由郝崇信和解州刺史王政忠統領,從汾州進攻太原。九月,宋軍在太原城下擊敗北漢軍。十月,宋太祖駕崩,太宗趙光義即位,召還諸將。其後,王政忠的事蹟不再有記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