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簡明英國全史(五):金雀花王朝現實版“冰與火之歌”的前傳

注:說實話這個簡明英國全史是我所有文章中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系列, 原因其實我也知道, 別說中國人了, 英國人對這段英國前面的歷史也是所知甚少, 我甚至有點不想繼續下去了。 不過為了有始有終還是堅持下來吧, 比較還是有感興趣的人存在, 而且要分析英國、美國的行為, 如果不瞭解這段歷史是說不上深刻的, 以後我還會做一下對英美的深度分析。

金雀花王朝後面的故事大家會比較感興趣一些, 因為大家會有些熟悉的東西終於要出場了:百年戰爭、玫瑰戰爭、都鐸王朝...好戲才剛剛開始,

前面只是序幕, 現在開始繼續歷史吧!

書接上文:

簡明英國全史(一):羅馬人走了, 阿爾弗雷德大王駕到

簡明英國全史(二):克努特的北海大帝國和盎格魯薩克森朝的建立

簡明英國全史(三):法國來的的諾曼人征服了不列顛島

簡明英國全史(四):英國封建的開始—諾曼朝

“大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的諾曼朝(1066-1154), 使得英國的面貌改換一新。 英國自此建立了封建制度, 後世的人們也往往將英國歷史的正統從這裡開始算起。

威廉在英國建立了空前強大的王權。 為了鞏固統治, 他將盎格魯薩克森舊貴族幾乎全部鎮壓了。 英國的統治階層換成了清一色說法語的法國人。 原來的五個英國主教全部被免職, 都由大陸人取而代之。

諾曼人的征服,

也是英國城市和工商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自諾曼朝開始, 英國工商業城市開始逐漸興起。

總之, 諾曼人的到來, 給英國歷史帶來了一次重大的進步。

歷經諾曼朝三個國王的統治之後, 1135年, 亨利一世去世, 經過一段時間的短暫混亂, 新王朝建立, 英國的歷史在諾曼朝開創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諾曼朝三王

1、威廉一世(征服王)、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根據《聖經》故事創編的宗教劇開始在歐洲流行, 後發展為神秘劇流行於14~16世紀;

1054, 基督教分裂為東部“正教”和西部“公教”;

1066, 諾曼征服, 威廉加冕為英國國王

1086, 英國彙編《末日審判書》

2、威廉二世·魯弗斯 , 英格蘭國王, 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1096開始, 十字軍東侵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 英格蘭諾曼第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這段混亂時間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 有十九年。

繼承亨利一世王位的, 是大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外孫史迪文。 史迪文英勇善戰, 同時又性情溫和, 是一個具有高貴品質的國王。 不過, 也正是由於他缺乏那種“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狠勁, 也決定了王國終究不能在他手裡延續下去, 而最後只能落到別人手裡。

歷史上的史迪文

史迪文(Stephen, 1096年-1154年)是先王亨利一世的外甥, 是亨利一世的妹妹阿黛拉和法國布魯諾伯爵的兒子。 亨利一世生前, 對他非常寵愛, 把他當兒子一般待。 不過, 關於王位的繼承, 亨利一世當然只想傳給他自己的女兒瑪蒂爾達。

亨利一世死時, 史迪文搶在瑪蒂爾達之前, 從法國趕到英國。 英國的諾曼貴族們本來就反對瑪蒂爾達, 對史迪文的到來是雙手歡迎。 史迪文正式被擁立為英國國王(1135-1154年在位)。

瑪蒂爾達不肯甘休, 遂求教皇主持公道, 但教皇則支持史迪文做英國國王。

美劇《聖殿春秋》裡的史迪文

瑪蒂爾達於是在她舅舅蘇格蘭國王和她的異母弟羅伯特(亨利一世的私生子之一)的支持下, 起兵殺入英格蘭, 和史迪文爭奪英國王位。

文武雙全的史迪文起兵迎戰, 蘇格蘭人被擊敗, 退回本國。 史迪文連連獲勝, 控制了英格蘭的西南部。

不過, 由於史迪文拘捕了索爾茲伯里主教羅傑及其親屬, 失去了教會的支持, 勢力有所減弱。瑪蒂爾達趁機率領她的安茹軍隊於1139年進攻英國。

1141年,史迪文被安茹軍隊擊敗,並被俘獲。瑪蒂爾達進入倫敦,實際統治英國將近一年時間。倫敦人並不接受她,所以她一直未能加冕。

這年的十一月,支持史迪文的部隊抓住了瑪蒂爾達的兄弟羅伯特,換回了被俘的史迪文。史迪文於十二月重登王位,和瑪蒂爾達重新開戰。國王的軍隊占了上風。1148年,漸漸不支的瑪蒂爾達逃離牛津,一口氣跑回諾曼第,從此,她再也沒有踏上英國的土地。

此後,原先統一的英格蘭——諾曼第王朝,又分裂成兩部分:史迪文佔據英格蘭,瑪蒂爾達佔據諾曼第,雙方隔海對峙。

瑪蒂爾達雖然失去了英格蘭,但是在諾曼第站住了腳,而且由於史迪文得罪了教會,大主教西奧博多拒絕承認他的長子尤斯塔斯為王位繼承人,並且逃到了諾曼第。更重要的是,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小伯爵小亨利已經成長起來。1153年,亨利已經是個十九歲的青年。瑪蒂爾達派他率領安茹軍隊,再次攻入英國。

此時的史迪文,雖然奪回了王位,但是,隨著連年戰爭,亨利一世建立的中央政權早已分崩離析。貴族們紛紛割據獨立,國王的權威蕩然無存,而且由於多年的戰亂,城鎮被毀,田地荒蕪,生靈塗炭。史迪文焦頭爛額。此時他也無暇多顧了,只求他以後能把王位傳給長子尤斯塔斯,但是,由於他此前得罪了教會,教皇尤金三世明確下令不得為尤斯塔斯加冕。更有甚者,就在小亨利打進英國不久,史迪文的妻子和長子尤斯塔斯相繼去世,史迪文的次子威廉目睹父王的艱難處境,對王位避之惟恐不及,絕無繼位的念頭,再加上小亨利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史迪文萬念俱灰,只得於1153年11月同意由亨利繼承王位。

1154年,苦命國王史迪文死於多佛。他在位十九年,沒享過一天的福,幾乎都是在戰亂中渡過。早知今日,當初還不如老老實實在他的布魯諾伯國安享榮華富貴。

諾曼朝結束了,它給英國留下了一個有效的政府框架。

英國王位最終還是落到了瑪蒂爾達一系的手裡。這符合老國王亨利一世把王位傳給女兒的心願,但是,對整個諾曼人來說,這個結果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因為瑪蒂爾達是安茹伯國的太后,所以,英國王位實際上落到了安茹伯國的手裡。

“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的綽號,據說若弗魯瓦在帽子上插以金雀花。直到15世紀中期,約克公爵理查將“金雀花”冠為姓氏,此後“金雀花”被作為安茹的若弗魯瓦家族的代名詞。 安茹伯爵是宣誓效忠于法蘭西國王的一個封建領主,第一代伯爵是法蘭克貴族安熱爾熱(Ingelger)。十字軍東征時期,安茹伯爵富爾克與梅利桑德共治,成為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和梅利桑德的長子鮑德溫繼承了王位,而富爾克和原配所生的長子若弗魯瓦繼承了安茹。

金雀花家族/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年12月19日,瑪蒂爾達之子,安茹伯爵亨利,正式登上英國王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英國歷史上的安茹朝建立。

源于安茹的金雀花家族是法國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的一支,

諾曼朝雙獅的紋章,這其實是諾曼第公國(法國西北部)的紋章

原諾曼的紋章原有2頭獅子,後來為了區別,英格蘭的紋章上加了一頭名為 Aquitaine的獅子,構成了三個獅子的圖案

這是英格蘭隊的隊徽,可以很清楚看出和金雀花王朝家族徽章的關聯性

安茹朝在英國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後的各個朝代,直至今天的溫莎朝,都是安茹朝的延續。

既然都說到英國紋章,那就索性把前面的補上,這是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英格蘭紋章

韋塞克斯王國之阿爾弗雷德大王的龍,不過不是真正的紋章

冰與火之歌中凱岩城的蘭尼斯特家族的徽章,比較上面,出處我就不用說了吧

歡迎訪問我的其他文章

韓國人並不源于中國—東亞地區人種起源考

我們不應該討厭日本和韓國

土耳其民族和突厥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匈奴人到底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印度模式遇到了大麻煩,超越中國只是幻想

和印度有爭議的地區到底有多大?(印度系列)

為什麼中國人缺少貴族精神?

趨勢不以人所改變,你只能追逐趨勢而動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一下吧。

勢力有所減弱。瑪蒂爾達趁機率領她的安茹軍隊於1139年進攻英國。

1141年,史迪文被安茹軍隊擊敗,並被俘獲。瑪蒂爾達進入倫敦,實際統治英國將近一年時間。倫敦人並不接受她,所以她一直未能加冕。

這年的十一月,支持史迪文的部隊抓住了瑪蒂爾達的兄弟羅伯特,換回了被俘的史迪文。史迪文於十二月重登王位,和瑪蒂爾達重新開戰。國王的軍隊占了上風。1148年,漸漸不支的瑪蒂爾達逃離牛津,一口氣跑回諾曼第,從此,她再也沒有踏上英國的土地。

此後,原先統一的英格蘭——諾曼第王朝,又分裂成兩部分:史迪文佔據英格蘭,瑪蒂爾達佔據諾曼第,雙方隔海對峙。

瑪蒂爾達雖然失去了英格蘭,但是在諾曼第站住了腳,而且由於史迪文得罪了教會,大主教西奧博多拒絕承認他的長子尤斯塔斯為王位繼承人,並且逃到了諾曼第。更重要的是,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小伯爵小亨利已經成長起來。1153年,亨利已經是個十九歲的青年。瑪蒂爾達派他率領安茹軍隊,再次攻入英國。

此時的史迪文,雖然奪回了王位,但是,隨著連年戰爭,亨利一世建立的中央政權早已分崩離析。貴族們紛紛割據獨立,國王的權威蕩然無存,而且由於多年的戰亂,城鎮被毀,田地荒蕪,生靈塗炭。史迪文焦頭爛額。此時他也無暇多顧了,只求他以後能把王位傳給長子尤斯塔斯,但是,由於他此前得罪了教會,教皇尤金三世明確下令不得為尤斯塔斯加冕。更有甚者,就在小亨利打進英國不久,史迪文的妻子和長子尤斯塔斯相繼去世,史迪文的次子威廉目睹父王的艱難處境,對王位避之惟恐不及,絕無繼位的念頭,再加上小亨利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史迪文萬念俱灰,只得於1153年11月同意由亨利繼承王位。

1154年,苦命國王史迪文死於多佛。他在位十九年,沒享過一天的福,幾乎都是在戰亂中渡過。早知今日,當初還不如老老實實在他的布魯諾伯國安享榮華富貴。

諾曼朝結束了,它給英國留下了一個有效的政府框架。

英國王位最終還是落到了瑪蒂爾達一系的手裡。這符合老國王亨利一世把王位傳給女兒的心願,但是,對整個諾曼人來說,這個結果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因為瑪蒂爾達是安茹伯國的太后,所以,英國王位實際上落到了安茹伯國的手裡。

“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的綽號,據說若弗魯瓦在帽子上插以金雀花。直到15世紀中期,約克公爵理查將“金雀花”冠為姓氏,此後“金雀花”被作為安茹的若弗魯瓦家族的代名詞。 安茹伯爵是宣誓效忠于法蘭西國王的一個封建領主,第一代伯爵是法蘭克貴族安熱爾熱(Ingelger)。十字軍東征時期,安茹伯爵富爾克與梅利桑德共治,成為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和梅利桑德的長子鮑德溫繼承了王位,而富爾克和原配所生的長子若弗魯瓦繼承了安茹。

金雀花家族/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年12月19日,瑪蒂爾達之子,安茹伯爵亨利,正式登上英國王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英國歷史上的安茹朝建立。

源于安茹的金雀花家族是法國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的一支,

諾曼朝雙獅的紋章,這其實是諾曼第公國(法國西北部)的紋章

原諾曼的紋章原有2頭獅子,後來為了區別,英格蘭的紋章上加了一頭名為 Aquitaine的獅子,構成了三個獅子的圖案

這是英格蘭隊的隊徽,可以很清楚看出和金雀花王朝家族徽章的關聯性

安茹朝在英國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後的各個朝代,直至今天的溫莎朝,都是安茹朝的延續。

既然都說到英國紋章,那就索性把前面的補上,這是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英格蘭紋章

韋塞克斯王國之阿爾弗雷德大王的龍,不過不是真正的紋章

冰與火之歌中凱岩城的蘭尼斯特家族的徽章,比較上面,出處我就不用說了吧

歡迎訪問我的其他文章

韓國人並不源于中國—東亞地區人種起源考

我們不應該討厭日本和韓國

土耳其民族和突厥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匈奴人到底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印度模式遇到了大麻煩,超越中國只是幻想

和印度有爭議的地區到底有多大?(印度系列)

為什麼中國人缺少貴族精神?

趨勢不以人所改變,你只能追逐趨勢而動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一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