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淝水大戰之前,桓溫就有機會滅掉前秦,但桓溫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桓溫氣焰可熏天, 篡位之心已昭然。

未得流芳千百世, 終能遺臭數萬年。

桓溫是東晉著名的權臣, 說過一句著名的金句:“一個人要是不能流芳百世,

那就應該遺臭萬年。 ”這句話成了多少邪惡之人的座右銘。 今天寶哥就給大家講一講桓溫的故事。

桓溫出生於312年, 並非當時的名門望族, 他爹桓彝因參與平定“王敦之亂”, 地位有所提高, 被封為男爵。 桓彝後來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所殺, 十九歲的桓溫手刃仇人, 為父報仇, 為時人稱道。

桓溫性格豪爽, 長得又儀錶堂堂, 氣度不凡, 後來娶了晉明帝的女兒南康長公主, 成為駙馬, 從此他的仕途便開始平步青雲。 西元343年, 桓溫任徐州刺史, 345年又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 持節都六州軍事, 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

這時桓溫就有能力建立更大的功勳了。 西元346年, 桓溫上疏請求西伐成漢政權, 朝廷還沒回復, 他便迫不及待地出兵了。 朝廷認為他兵力太少, 擔心他會兵敗而回。 沒曾想桓溫直搗黃龍, 一鼓作氣滅了成漢, 將成漢皇帝李勢押送建康。

從此桓溫聲名大振, 朝廷封他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 此時桓溫擁有八州之地, 開始自行招募軍卒、調配資源, 逐漸形成了半獨立的狀態, 不臣之心漸顯。

西元354年, 桓溫北伐前秦, 擊敗苻健, 駐軍灞上, 關中父老夾道相迎。 這時長安近在咫尺, 桓溫渡過灞水便可拿下長安。 但是桓溫這時卻想, 如果把苻健滅掉, 便少了一個與朝廷談判的砝碼, 於是他留敵自重, 沒有出兵。

後來秦軍割盡麥田, 堅壁清野, 桓溫只好退兵。 使得前秦得以發展壯大。

晚年的桓溫繼續弄權, 篡位之心已不再掩飾, 為了立威竟做廢立皇帝之事。 朝廷之中位望較高的大臣都感到驚慌失措, 害怕桓溫對自己不利, 就連大名鼎鼎的謝安對桓溫都是以君王之禮相待。 還有侍中王坦之, 在見到桓溫之時也是汗流浹背, 聯手版都拿反了。

王謝家族是東晉最有名望和實力的家族, 見到桓溫尚且如此, 可知桓溫當時權勢有多大。

西元373年, 桓溫患病, 催促朝廷給他加九錫之禮, 謝安、王坦之見桓溫病重, 膽子就大起來了, 對此事藉故拖延。

不久之後, 桓溫去世, 篡位之謀終未能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