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密有間”—有一種全職媽媽不能當

因為平時工作的關係, 接觸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媽媽。 有兼顧工作與孩子的職場媽媽;有教子無方的焦慮型媽媽;有對孩子傾力傾為的付出型媽媽;有當甩手掌櫃的瀟灑型媽媽;有過度教子的完美型媽媽……

而我今天要說的一類媽媽是全職媽媽,他們當中有的是主動選擇,有的是被迫選擇辭職後專職帶孩子的。 撇開前保姆後菲傭類的全職媽媽,我從大多數全職媽媽臉上讀出的是“疲憊”二字。

的確,帶孩子不輕鬆,專職帶孩更是辛苦。

有多少24小時媽媽會趁孩子睡著捨不得睡刷屏自我娛樂下?有多少24小時媽媽與丈夫的溝通話題永遠圍繞孩子展開?有多少24小時媽媽患有腰肌勞損,嗓子乾等職業病?

同時,一個女性若長期處於這樣的角色很容易將疲憊感轉移到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以及周圍的人際關係中。

曾經有一位全職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料,小到嚴格精選孩子的吃喝拉撒用,大到為孩子考察早教,幼稚園,小學等,無一疏忽,懈怠。

這樣的媽媽初衷都是“一切為了孩子”。 有一次,她的小孩玩耍時被其他孩子輕微抓傷。 當媽媽看到孩子臉上的小紅印時,一下子就歇斯底里起來。 她一方面埋怨自己的兒子沒用;另一方面對已道歉的對方家長不依不饒。

當時目睹這一場景時,我心裡替這位媽媽難過:她在家裡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以致於一點小事就可以把她點著?

這位媽媽看似贏了,可她贏的是一個點,輸的卻是一個面。 這個場景也會對她的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因為過度的強化她可能會將任何的擦傷說成是被某某抓傷的;而老師因為極度害怕他再次受傷會更加緊密看護,甚至與其他同伴隔離開,造成過度保護。

如果大家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這件事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不是嗎?而不是像這位媽媽為了出口氣最後弄得自己也很受傷。

上面這個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長期只圍著孩子轉的全職媽媽通常都帶著些自己無法察覺或是察覺也無法改變的特質。

她們容易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類全職媽媽將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她們很瞭解並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 並且滿懷期待能將孩子教育好。 她們全面培養孩子,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突出。 想要孩子能說會道,身體靈活強韌,通情達理,貼心禮貌等。

所以當孩子出現一點小問題時,她都會想去解決這個問題,達到她滿意的狀態,我稱為“過度教育”。

實際上,如果家庭氛圍好,代養人狀態好, 孩子一時令你煩惱的行為會被孩子自身的成長所取代。 像上面故事中的孩子被抓傷便認定孩子被欺負也是在放大孩子的問題,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小課,他需要時間去感受,學習,應對,所以並不會上升到家長所認為的小時候老被人抓,長大就會軟弱被人欺。

養孩子不能有下賭注的心態,即把所有雞蛋放在孩子這一個籃子裡,這個籃子將會感到沉重,最後承受不住。 所以真心講,無論你全職與否,與孩子在一起,一顆平常心很重要。

她們常常自帶付出感和犧牲感

雖說帶孩子是件辛苦的差事,但如果全職媽媽也認定這是一件要犧牲自我,要傾其所有的活兒。

覺得自己付出很多的人常常需要的回報也會很多。 這種心理會導致她與周圍人關係的失衡。 她自己也會覺得這活兒幹的累,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也會累。 因為她會抱怨,而沒人願意聽抱怨。 如果你的孩兒每天聽到媽媽講:“我都是為了你付出這麼多”;你的丈夫每天聽到妻子講:“小孩吃喝拉撒都是我管,你什麼都不做”,他們會怎樣想?所以,全職媽媽也要盡力讓自己享受帶娃!

有一位媽媽就說她選擇全職媽媽是因為: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養老。 只要這個健康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TA同行......

她們常常不能夠換位思考

不可否認只圍著孩子轉的全職媽媽與外界的圈子接觸自然是少些的。 跟孩子在一起的某些階段,有時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你想出去約朋友看個電影小聚一下,你的孩子會嗷嗷大哭等你餵奶;你要出去shopping下,老公打電話給你催你回來說搞不定,孩子只要你……所以無奈,你只得縮小自己出去的範圍,縮短出去的時間,與孩子更多在一起。事實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全天與孩子在一起,孩子必然最黏你。

24小時媽媽若是長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可以經營的小事情做.她會變得很無趣,她的話題思維都變得單一,無法與其他人同頻溝通;也或是太看重孩子,思維只放在孩子身上無法顧及他人的感受,因此處理事情起來不能換位思考。

故事中主動道歉的媽媽事後跟我講道: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發脾氣的人,我也能理解她的心情。所以由於她當時的理解與寬容沒有讓場面更難看。還記得曾經有一位男性跟我講:我跟這個媽媽溝通不了,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不能換位思考是導致很多關係惡化的根源。

說了一些24小時媽媽不討喜的地方。24小時媽媽時時刻刻與孩子在一起,而我們需要與孩子的親密是有間的。給時間和空間讓媽媽做自己,孩子才能做好自己。

寫到這裡想到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媽媽會受孩子喜歡呢?

一次,一個小女孩對我表白:

“Penny老師,我好喜歡你笑的樣子。”

“那我笑得多不多呢?”我笑著問。

“多”......

這也許就是答案吧。

跟孩子在一起的某些階段,有時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你想出去約朋友看個電影小聚一下,你的孩子會嗷嗷大哭等你餵奶;你要出去shopping下,老公打電話給你催你回來說搞不定,孩子只要你……所以無奈,你只得縮小自己出去的範圍,縮短出去的時間,與孩子更多在一起。事實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全天與孩子在一起,孩子必然最黏你。

24小時媽媽若是長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可以經營的小事情做.她會變得很無趣,她的話題思維都變得單一,無法與其他人同頻溝通;也或是太看重孩子,思維只放在孩子身上無法顧及他人的感受,因此處理事情起來不能換位思考。

故事中主動道歉的媽媽事後跟我講道: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發脾氣的人,我也能理解她的心情。所以由於她當時的理解與寬容沒有讓場面更難看。還記得曾經有一位男性跟我講:我跟這個媽媽溝通不了,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不能換位思考是導致很多關係惡化的根源。

說了一些24小時媽媽不討喜的地方。24小時媽媽時時刻刻與孩子在一起,而我們需要與孩子的親密是有間的。給時間和空間讓媽媽做自己,孩子才能做好自己。

寫到這裡想到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媽媽會受孩子喜歡呢?

一次,一個小女孩對我表白:

“Penny老師,我好喜歡你笑的樣子。”

“那我笑得多不多呢?”我笑著問。

“多”......

這也許就是答案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