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超曾打得曹操割須棄袍,原來是吸取了古羅馬軍陣的優點

“割須棄袍”自然是小說的演義, 出自《三國演義》的第58回:操在亂軍中, 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 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 掣所佩刀斷其髯。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操聞之, 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割須棄袍

但曹操曾與馬超在潼關作戰卻是真的, 西元211年, 曹操討伐張魯, 馬超料到這是曹操的假道滅虢之計, 遂利用自己在關中西北的威望, 聯合涼州諸將起兵反抗曹操。

潼關一戰, 馬超突然率領步騎萬餘殺向曹操, 曹軍大亂, 許褚、張郃等將領將曹操架起帶入船中渡河, 馬超率領騎兵在後邊追邊射, 箭如雨下, 曹操幾乎喪命。 曹操部下虎衛軍許褚一手用馬鞍擋箭, 一手撐杆, 拼死救出曹操。 曹操帳下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馬, 馬超的士兵顧不得乘勝追擊, 跑去抓奔跑牛馬, 馬超無奈, 曹操因此得以成功渡河。


潼關之戰

馬超的軍隊戰鬥力確實很強悍, 除了西涼騎兵本身的彪悍外, 還有以下特點:

1、使用標槍

馬超軍團擅長使用長標, 且以脫手長標為特色, 對於密集的曹軍往往產生一標連傷數人的殺傷效果。 而脫手飛標是古羅馬軍隊的特點。

2、軍陣與眾不同

馬超的軍陣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 對弓箭防護極佳, 而部隊則擺成一個個方陣。 曹軍賴以取勝的騎兵只能在邊緣掠殺, 目標很大的騎兵還要隨時遭到標槍的襲擊。 馬超的騎兵全是輕騎, 配置與步兵分開,不作為主力, 而是作為奇襲隊使用, 經常從步兵陣中突然殺出, 潼關一戰便是馬超騎兵一舉突襲曹軍指揮部的精彩戰例。

而這樣的軍陣也與古羅馬軍陣極為相似, 那麼馬超的軍隊真的學到了古羅馬戰法?抑或只是一種巧合?

西元前54年, 古羅馬“前三頭”之一克拉蘇遠征安息帝國, 兵敗被殺, 其軍隊一部分撤回羅馬, 另一部分由克拉蘇之子浦克琉率領逃到了東方。

這支流浪的羅馬軍團曾經成為匈奴的雇傭軍, 後來又向漢朝的西域都護府請求保護。

當時的都護是班超, 班超對這支文化迥異的軍隊給予了極為寬大的處理., 允許該軍自行築城駐紮, 並為東漢保衛邊防, 這座城市就是犁軒。

成龍的電影《天將雄獅》反映的就是這段歷史。

天將雄獅

而犁軒附近就是後來的馬超的地盤,

羅馬軍團逐漸與漢族融合, 因此羅馬戰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西涼軍團則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是不是可以說羅馬軍團比漢朝軍隊更強呢?

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對比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我們但從軍事的角度來看。

曹操時期的中國已是漢末, 馬超雖曾一度打敗曹操, 但終究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操認為, 雖然馬超的標槍厲害, 但並不難對付, 辦法就是採用"強弓硬弩", 最關鍵的是弩。

當年安息帝國大敗克拉蘇也是用的弓箭, 只不過他們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 一種尺寸不大但弓弦極緊、殺傷力極大的弓。

面對馬超, 曹操的應對思想和安息人面對羅馬一樣, 就是使用遠射程武器。 曹軍採用的武器主要是弩, 而弩這種高超的技術卻是安息人無法掌握的,弩比弓而射擊更准、更遠、更有穿透力。

強弩

中國人使用弩,從秦軍就開始了,之後漢滅匈奴同樣用的是強大的弩。

馬超被曹操打敗後,投奔張魯,後轉投劉備,拜驃騎將軍。

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後,漢(蜀)偏於一隅,諸葛亮東和孫吳,南征孟獲,北伐中原,而西部,靠的就是馬超鎮守。

西元223年,馬超病逝,年僅47歲。

而弩這種高超的技術卻是安息人無法掌握的,弩比弓而射擊更准、更遠、更有穿透力。

強弩

中國人使用弩,從秦軍就開始了,之後漢滅匈奴同樣用的是強大的弩。

馬超被曹操打敗後,投奔張魯,後轉投劉備,拜驃騎將軍。

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後,漢(蜀)偏於一隅,諸葛亮東和孫吳,南征孟獲,北伐中原,而西部,靠的就是馬超鎮守。

西元223年,馬超病逝,年僅47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