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婦產科醫生:產後恢復黃金期及月子飲食

時常聽老一輩說產後該怎麼怎麼注意, 條條索索實在太多了。 還好有在產科上班的老姐, 總結了產後最重要的48小時, 我現在恢復的很好!

1、1-2小時, 儘快哺乳

產後對於母親來說最重要的是哺乳, 要讓寶寶健康、聰明, 母親就要克服困難, 學習給寶寶哺乳, 初乳不可浪費。 一般來說, 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後, 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寶寶餵奶了。 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 這就是初乳。 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 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 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 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2、2小時, 觀察出血量

當傷口縫合完畢, 產婦就要被挪下產床到觀察室休息觀察, 這也叫第四產程。 在這兩小時中主要觀察子宮恢復情況, 陰道出血情況, 會陰部是否水腫等等。 因此在第四產程期間, 產婦要積極配合醫生。 醫生會定時為產婦按壓宮底, 觀察出血情況。

產後多見的是產後大出血, 主要是由於子宮收縮不好, 影響子宮內血竇閉合, 造成宮腔積血。 當宮腔積血不能及時排出的時候, 子宮就像大口袋, 不再收縮, 造成產後大出血。 當然還有其他情況造成產後出血, 如:胎盤或胎膜殘留;陰道裂傷沒有及時發現;或者產婦本身孕期就貧血,

凝血機制就有問題, 造成凝血障礙而出血。 這段時間如果產婦自覺陰道流血較多, 要及時通知醫生前來觀看, 及時發現異常, 以免出血量多出現危險。

在這段時間產婦還應該注意是不是常常有便意, 有肛門下墜感, 這時也應及時報告醫生。 這往往是因為陰道壁血腫造成, 因為分娩時兒頭較大將陰道壁內血管撕裂形成血腫, 一旦發現醫生會及時縫合止血。 當有小便時不能憋著, 要及時將小便排出, 因為脹大的膀胱會壓迫子宮影響子宮收縮, 造成產後大出血, 所以一旦有感覺就及時小便。 有些產婦怕疼而不敢小便, 往往會造成尿滯留。

3、4-6小時, 儘快排尿

如果是順產產婦, 那麼下了產床後可要多多地喝水。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 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 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後腹壁肌肉鬆弛, 而排不出尿。 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 也會導致產後出血。

此外, 由於產程中失血, 以及進食過少也會導致體液丟失, 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補液。

一般來說, 媽媽在順產後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 但是由於外陰創傷, 媽媽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 極易導致尿滯留。 一旦發生了尿滯留或尿不徹底, 則可能讓細菌侵入, 引發尿路感染。 如果在分娩6-8小時後甚至在月子中, 仍然不能正常地將尿液排出, 並且膀胱還有飽脹的感覺, 那麼, 你就可能已經患上尿滯留了。

4、24小時內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嘍。

產婦在剛生過寶寶的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引起產褥熱的原因很多,有產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房感染等。女性在產後體力要比平時差很多,又伴有流血,子宮口鬆弛,陰道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此時滋生,並漫延到生殖道或側切傷口。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危險的腹膜炎或敗血症。

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醫生。產後24小時之內會有護士進行外陰的清洗,但當自己大便後要及時清洗外陰,以免發生感染。

5、產後營養,多吃蔬菜水果

產後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

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6、產後運動,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後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滯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後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並且產後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於形體恢復。

7、產後心態,角色的轉變

生完寶寶成為母親,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一定要儘快適應。要理智的清醒的對待自己,對待寶寶。首先不能任性,所有的事情一定從寶寶出發,母乳餵養時寶寶可能因為含接乳頭的姿勢不對,造成乳頭皸裂,這不是寶寶的錯,是我們沒有掌握好喂寶寶的姿勢,所以要調整,堅持母乳餵養。寶寶是自己的,自產的母親恢復很快,要儘快下地活動,儘快自己侍弄寶寶。千萬不能把寶寶交給月嫂,這樣會耽誤母乳餵養,耽誤親子關係的建立,耽誤寶寶一生安全感的建立。

有些新媽媽因為寶寶的性別和自己預想的不同;因為自己不會帶寶寶;因為產後子宮收縮的疼痛;因為家人照顧不周等等會出現抑鬱情緒,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寶寶,對待家人,克服抑鬱情緒樂觀面對周圍的一切。

8、產後48小時其它護理

1、體力恢復

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最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寶寶換尿布,寶寶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剛剛生完寶寶,一切都是新鮮的,尤其是經過千辛萬苦帶到世界上來的這個寶貝,怎麼看都看不夠。但是休息,恢復體力是最重要的,來日方長,寶寶什麼時間看都可以,但一定知道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照顧寶寶。

2、心臟不適

在產後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後,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考驗。因此,產後媽媽如果發現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生。

3、產後束縛腹部

產婦收腹帶使用宜知

從醫學角度來說,腹帶的作用有其兩面性,必須合理使用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由於女性在懷孕和生育過程中,腹肌過度伸張,會造成產後女性腰部肌肉鬆弛,鬆弛的腹肌如不能很好地還原復舊,多餘的脂肪最易堆積,形成腹部隆起下墜,俗稱“沙包肚”。因此說腹部是產後女性最易變形的部位。

使用束縛帶的好處

分娩後由於產婦身體虛弱,體內各韌帶彈性沒能立即恢復,很容易產生內臟下垂。主要臟器有:胃、腎、子宮、肝。胃下垂主要表現在飲食後立即有上腹部充盈感,胃部隱隱作痛;腎下垂主要表現在血尿、蛋白尿;子宮下垂主要表現在小腹部有墜脹感;肝下垂主要表現在肝區隱隱作痛。所以,建議產後媽媽一定要佩戴適合自己的收腹帶,幫助機體支撐內臟器官。對於剖腹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及時使用束縛帶還能起到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另外,產後六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這段時間是重塑體形的最佳時機,合理用束縛帶對於產後體形恢復具有巨大影響。

所以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是很有必要塑縛的。產後最少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6個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對於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塑縛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但是,必須得使用專業的。抓住產後6個月黃金期,可以事半功倍哦。

產後飲食:

1、產後第一周不宜補

很多人認為女性生產之後身體消耗過大,需要馬上進補。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女性在生產時幾乎消耗掉了自己所有的體能和力量,此時的女性身體很虛弱,虛不受補,身體根本就不能消化吸收,不但補不進去,還有可能補出問題來。生產後的第一周,應該以飲食清淡為宜,適當下床走動,有助於惡露的排出。

2、產後第二周可喝湯

產後的第二周女性的身體經過一周的休息之後,有了一定的恢復,可以適當進補一些湯水食物。這主要是因為到了第二周,孩子需要母乳的量也就慢慢大起來了,湯水能很好地補充母乳的分泌量。加上此時女性攝入一些溫補的食物有助於身體的康復,但媽咪們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大量進補油膩的湯食,這會導致母乳中的脂肪增加,不利於孩子的腸胃消化,會導致孩子腹脹腹泄,不利於新生兒的健康。

3、產後第三周可進補

到了月子期的第三周,女性的身體基本上已經在恢復了,加上身上的惡露基本上也全部排清,此時女性可以適當地攝入一些溫補的食材,比如烏雞、鯉魚之類的滋補食物對女性產後的恢復都是大有幫助的。但女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全部葷食,要葷素搭配,再加以水果和蔬菜一起進食才是較健康的。如果只吃葷不吃其他食物,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腸胃不適,從而引起便秘等不良症狀,對女性健康恢復不利。

4、產後第四周多運動

有些女性生產之後喜歡在房間內靜養,一動也不動,產後適當運動有助於女性子宮的恢復和氣色的恢復,如果老是一動不動,容易造成腰酸背痛等不適症狀。尤其是到了坐月子的較後一個星期,女性在進補的同時,需要多走動,適當的運動不但有助於身體的恢復,還有助於母乳的分泌。此時還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粗糧食品,有助於腸胃消化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含量提高。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嘍。

產婦在剛生過寶寶的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引起產褥熱的原因很多,有產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房感染等。女性在產後體力要比平時差很多,又伴有流血,子宮口鬆弛,陰道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此時滋生,並漫延到生殖道或側切傷口。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危險的腹膜炎或敗血症。

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醫生。產後24小時之內會有護士進行外陰的清洗,但當自己大便後要及時清洗外陰,以免發生感染。

5、產後營養,多吃蔬菜水果

產後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

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6、產後運動,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後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後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滯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後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並且產後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於形體恢復。

7、產後心態,角色的轉變

生完寶寶成為母親,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一定要儘快適應。要理智的清醒的對待自己,對待寶寶。首先不能任性,所有的事情一定從寶寶出發,母乳餵養時寶寶可能因為含接乳頭的姿勢不對,造成乳頭皸裂,這不是寶寶的錯,是我們沒有掌握好喂寶寶的姿勢,所以要調整,堅持母乳餵養。寶寶是自己的,自產的母親恢復很快,要儘快下地活動,儘快自己侍弄寶寶。千萬不能把寶寶交給月嫂,這樣會耽誤母乳餵養,耽誤親子關係的建立,耽誤寶寶一生安全感的建立。

有些新媽媽因為寶寶的性別和自己預想的不同;因為自己不會帶寶寶;因為產後子宮收縮的疼痛;因為家人照顧不周等等會出現抑鬱情緒,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寶寶,對待家人,克服抑鬱情緒樂觀面對周圍的一切。

8、產後48小時其它護理

1、體力恢復

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最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寶寶換尿布,寶寶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剛剛生完寶寶,一切都是新鮮的,尤其是經過千辛萬苦帶到世界上來的這個寶貝,怎麼看都看不夠。但是休息,恢復體力是最重要的,來日方長,寶寶什麼時間看都可以,但一定知道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照顧寶寶。

2、心臟不適

在產後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後,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考驗。因此,產後媽媽如果發現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生。

3、產後束縛腹部

產婦收腹帶使用宜知

從醫學角度來說,腹帶的作用有其兩面性,必須合理使用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由於女性在懷孕和生育過程中,腹肌過度伸張,會造成產後女性腰部肌肉鬆弛,鬆弛的腹肌如不能很好地還原復舊,多餘的脂肪最易堆積,形成腹部隆起下墜,俗稱“沙包肚”。因此說腹部是產後女性最易變形的部位。

使用束縛帶的好處

分娩後由於產婦身體虛弱,體內各韌帶彈性沒能立即恢復,很容易產生內臟下垂。主要臟器有:胃、腎、子宮、肝。胃下垂主要表現在飲食後立即有上腹部充盈感,胃部隱隱作痛;腎下垂主要表現在血尿、蛋白尿;子宮下垂主要表現在小腹部有墜脹感;肝下垂主要表現在肝區隱隱作痛。所以,建議產後媽媽一定要佩戴適合自己的收腹帶,幫助機體支撐內臟器官。對於剖腹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及時使用束縛帶還能起到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另外,產後六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這段時間是重塑體形的最佳時機,合理用束縛帶對於產後體形恢復具有巨大影響。

所以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是很有必要塑縛的。產後最少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6個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對於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塑縛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但是,必須得使用專業的。抓住產後6個月黃金期,可以事半功倍哦。

產後飲食:

1、產後第一周不宜補

很多人認為女性生產之後身體消耗過大,需要馬上進補。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女性在生產時幾乎消耗掉了自己所有的體能和力量,此時的女性身體很虛弱,虛不受補,身體根本就不能消化吸收,不但補不進去,還有可能補出問題來。生產後的第一周,應該以飲食清淡為宜,適當下床走動,有助於惡露的排出。

2、產後第二周可喝湯

產後的第二周女性的身體經過一周的休息之後,有了一定的恢復,可以適當進補一些湯水食物。這主要是因為到了第二周,孩子需要母乳的量也就慢慢大起來了,湯水能很好地補充母乳的分泌量。加上此時女性攝入一些溫補的食物有助於身體的康復,但媽咪們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大量進補油膩的湯食,這會導致母乳中的脂肪增加,不利於孩子的腸胃消化,會導致孩子腹脹腹泄,不利於新生兒的健康。

3、產後第三周可進補

到了月子期的第三周,女性的身體基本上已經在恢復了,加上身上的惡露基本上也全部排清,此時女性可以適當地攝入一些溫補的食材,比如烏雞、鯉魚之類的滋補食物對女性產後的恢復都是大有幫助的。但女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全部葷食,要葷素搭配,再加以水果和蔬菜一起進食才是較健康的。如果只吃葷不吃其他食物,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腸胃不適,從而引起便秘等不良症狀,對女性健康恢復不利。

4、產後第四周多運動

有些女性生產之後喜歡在房間內靜養,一動也不動,產後適當運動有助於女性子宮的恢復和氣色的恢復,如果老是一動不動,容易造成腰酸背痛等不適症狀。尤其是到了坐月子的較後一個星期,女性在進補的同時,需要多走動,適當的運動不但有助於身體的恢復,還有助於母乳的分泌。此時還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粗糧食品,有助於腸胃消化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含量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