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密探周朝人物(11):笑看京戲《將相和》,細談廉頗藺相如

有一出京戲的保留節目, 叫做《將相和》。 這齣戲有根有據, 根據是戰國時趙國的一段政治關係, 主角分別是廉頗和藺相如。

廉頗是大將,

是趙國後期支柱人物, 他對打仗著實有一套, 善攻善守善用兵, 把一個處於眾國包圍下的趙國, 搞得如同個鐵筒, 使諸侯不得小覷, 使秦軍無法深入一步。 有廉頗在, 趙國君主安心, 百姓安居。

大戰、小戰、野戰、城戰、陣地戰、運動戰, 什麼戰都能打, 什麼戰都經過的廉頗, 僅僅是一個純軍事的傑出將帥, 缺乏政治頭腦, 缺乏政治手段, 經得起任何殘酷戰爭的考驗, 卻頂不住來自內部的干預, 一遇上這種干預, 他就垮了。

長平之戰的初期, 是他掛的帥, 面對來勢洶湧的強大秦軍, 他採取了堅壁拒守的戰術, 對部下發出的命令是:“出戰者, 雖勝亦斬!”

秦軍久攻不下, 改用反間計, 迫使趙國易將。 趙括取而代之, 長平大敗。 秦軍攻邯鄲, 廉頗複被請出, 組織了保衛戰, 有效地阻擊了來犯之敵。

司馬遷記載:廉頗被罷帥後, 失了勢, 門客盡散, 等複了職, 門客重新歸來。 他對此口出怨言, 有個門客辯解說:“君實在不明事理。 天下之人都以生意之道相交, 君有勢, 我跟君, 君無勢則去, 這有什麼可怨?”

平原君逝世, 廉頗做了相國, 封為信平君。 做了相國, 他立即組織了一戰:迎擊燕軍的進攻。 燕以為趙元氣大喪, 驕兵輕進。 他佯以裝弱, 設伏兵阻擊, 生擒敵軍主將栗腹, 進逼燕國, 迫使對方訂立城下之盟。

廉頗主持的最後一戰, 是與魏國戰, 他長驅直入, 下城略地。

在這當口, 大臣郭開向趙悼襄王進了讒言, 說廉頗年老已不中用。 結果, 趙悼襄王換用樂乘相代。 又是臨陣易將, 廉頗怒了, 怒得發兵攻樂乘, 而後投奔了對手魏國。

數年之後, 秦再度攻趙, 趙悼襄王重新想起廉頗, 欲用他。 受了天大的委屈, 廉頗還是念著趙, 想回趙效力, 他當著使者的面, 吃飯、吃肉、縱馬、舞戟, 使出了渾身的力, 來證明自己未老。 可使者是郭開的人, 回去說了相反的話。

故國未返成, 魏國又待得沒勁, 廉頗再去了楚國, 終老在那裡, 一代名將就此客死異鄉。

廉頗早期在趙國得意之際, 曾和藺相如搭過檔。 藺相如原低微得很, 在宦官的頭領繆賢下麵當門客。

繆賢無見識, 得了稀世珍寶和氏璧, 自藏不交, 得罪了趙惠文王。 藺相如出了個主意, 化解了主人和君主的矛盾, 使他轉危為安。 繆賢感恩, 把藺相如推薦給君主, 讓他去完成一件重任。

事情與和氏璧有關, 秦昭王知道這塊名玉後, 說要用十五座城交換。 趙國君臣都知道, 這是秦的陰謀, 給了玉也拿不到城。 但不去也不行, 藺相如負著這使命帶玉去了秦國。在秦廷,他智鬥,險鬥,玩著性命鬥,鬥得對方服了輸,實現了他對趙王許下的諾言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藺相如一舉成名。 藺相如與和氏璧有緣,靠它顯身,靠它揚名。和氏璧是玉中之王,藺相如是人中之傑。

秦不甘心,複通知趙國,開澠池大會,舉行兩國君主會晤。

會議如期舉行,秦昭王欺淩趙惠文王,要他奏曲一首,並讓史官記錄下來。藺相如手舉酒器,威逼秦昭王擊樂,讓史宮作了同樣的記錄,替君主替國家挽回了面子。

事後趙王感動地說:“寡人得藺相如,身安於泰山,國重於九鼎。”他稱舉朝之中,藺相如功最大,拜之為相。

相國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說野戰大功怎及不得口舌微勞,氣得要殺了藺相如。藺相如不與計較,朝中讓,路上讓,自己讓,又令手下讓,最終讓得廉頗醒悟了:登門負荊請罪。

兩人和解了,結成了生死之交,刎頸之交。

藺相如讓廉頗,是為了國家讓,為了大局讓,確實讓得寬容大度,胸襟不凡。然究其內心,也有保全自己的成分:出身寒門,驟然平步青運,朝中權貴不滿者比比皆是,廉頗只是其中的代表,若意氣用事爭風頭,勢必會引起無休無止的麻煩,得不償失,唯有讓,讓出風度,讓得眾人口服心服,才能贏得他們的承認,鞏固住自己的地位。

藺相如明智,廉頗也有氣度。將相和,和得趙國政局安寧,和出了千古佳話。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稱讚道:“才子文人思傳盛德,庶使藺相如之生氣,曆千載而猶存。”

藺相如負著這使命帶玉去了秦國。在秦廷,他智鬥,險鬥,玩著性命鬥,鬥得對方服了輸,實現了他對趙王許下的諾言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藺相如一舉成名。 藺相如與和氏璧有緣,靠它顯身,靠它揚名。和氏璧是玉中之王,藺相如是人中之傑。

秦不甘心,複通知趙國,開澠池大會,舉行兩國君主會晤。

會議如期舉行,秦昭王欺淩趙惠文王,要他奏曲一首,並讓史官記錄下來。藺相如手舉酒器,威逼秦昭王擊樂,讓史宮作了同樣的記錄,替君主替國家挽回了面子。

事後趙王感動地說:“寡人得藺相如,身安於泰山,國重於九鼎。”他稱舉朝之中,藺相如功最大,拜之為相。

相國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說野戰大功怎及不得口舌微勞,氣得要殺了藺相如。藺相如不與計較,朝中讓,路上讓,自己讓,又令手下讓,最終讓得廉頗醒悟了:登門負荊請罪。

兩人和解了,結成了生死之交,刎頸之交。

藺相如讓廉頗,是為了國家讓,為了大局讓,確實讓得寬容大度,胸襟不凡。然究其內心,也有保全自己的成分:出身寒門,驟然平步青運,朝中權貴不滿者比比皆是,廉頗只是其中的代表,若意氣用事爭風頭,勢必會引起無休無止的麻煩,得不償失,唯有讓,讓出風度,讓得眾人口服心服,才能贏得他們的承認,鞏固住自己的地位。

藺相如明智,廉頗也有氣度。將相和,和得趙國政局安寧,和出了千古佳話。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稱讚道:“才子文人思傳盛德,庶使藺相如之生氣,曆千載而猶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