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軾弟子聽李師師的歌 十年後恍若隔世

凱風網

《水滸傳》中, 宋江為了招安, 不遠千里趕到汴梁, 希望通過李師師走上層路線。

歷史上, 李師師實有其人。 據《宣和遺事》記載, 她是汴梁染局匠王寅的女兒。 在繈褓之時她的母親就死了, 父親用豆漿餵養她, 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條小命。 擔心她長不大, 王寅決定將孩子捨身佛寺。 說來也奇, 到寶光寺捨身時, 小女孩突然啼哭不止。 主持方丈撫摩她的頭頂, 她立即不哭。 俚俗呼佛門弟子為師, 父親就給她起了個小名“師師”。 師師四歲時, 王寅因為官司, 屈死在了獄中。 隸籍娼戶的李姥見她孤苦伶仃, 大發善心收養了她。

從此小女孩改姓李, 也入了勾欄娼籍。

長大後的李師師色藝雙絕, 名冠諸坊, 被選為上廳行首。 成為歌壇大腕級的人物後, 李師師根本不用主動向詞人乞詞, 自然有人會主動贈送。 詩文相贈本是中國古代文人以文會友的一種光榮傳統, 更何況是贈送給紅粉佳人了。

張先就是一位寫有很多贈妓詞的詞人, 清人葉申薌《本事詞》雲:“張子野生性風流, 尤擅歌詞, 燈筵舞席贈妓之作絕多”。 其有名可考者, 《謝澉春慢》為謝媚卿所作, 《南鄉子-相並細腰身》為聽二玉鼓胡琴所作, 《望江南-青樓宴》為贈龍靚所作, 《醉垂鞭》為贈年十二琵琶娘者所作, 其它詠笛、詠舞、詠善歌者、詠鼓胡琴者不勝枚舉。

張先有一首《師師令》, 據說是贈李師師的——

香鈿寶珥。 拂菱花如水。 學妝皆道稱時宜, 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長勝未起。 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 問東風何似。 不須回扇障清歌, 唇一點、小於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 寄此情千里。

不但是張先為李師師寫詞, 據說晏幾道也有一首《生查子》是贈給李師師的——

遠山眉黛長, 細柳腰肢嫋。 妝罷立春風, 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 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 不似師師好。

秦觀也有一首贈李師師的《一叢花》:

年來今夜見師師。 雙頰酒紅滋。 疏簾半卷微燈外, 露華上、煙嫋涼口。 簪髻亂拋, 偎人不起, 彈淚唱新詞。 佳期誰料久參差。

愁緒暗縈絲。 相應妙舞清歌夜, 又還對、秋色嗟諮。 惟有畫樓, 當時明月, 兩處照相思。 據詞學家研究, 晏幾道的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秦觀的詞則不會遲於紹聖二年(1095年), 張先的這首詞作於何時已不可考,《師師令》是否為李師師所作, 這個師師姓什麼, 與活動于徽宗在位年間的李師師是否為一人?宋人提及李師師的史料有許多, 但沒有一人將張先詞中的師師與後來的李師師聯繫起來。 明人楊慎在《詞品-遺事》中始雲:“李師師, 汴京名妓, 張子野為制新詞, 名《師師令》”。

張先卒于元豐元年, 下距政和、重和、宣和年間有四十餘年。 很顯然, 張先的《師師令》所贈另有其人, 不是我們所說的李師師。 從張先、晏幾道、秦觀生活的時代推測, 三人鍾情的師師極有可能是同一人, 但並無確切證據是贈與李師師的。

綜合多種史料記載, 蘇門弟子晁沖之也與李師師關係密切。 據宋人張邦基《墨莊漫録》記載:“政和間, 汴都平康之盛, 而李師師、崔念月二妓, 名著一時。 晁沖之叔用每會飲, 多召侑席。 其後十餘年, 再來京師,二人尚在,而聲名溢於中國。李生者,門第尤竣。叔用追感往昔,成二詩……”

其一:少年使酒入京華,縱步曾遊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能歌玉樹後庭花。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坐客半驚隨逝水,吾人星散落天涯。

其二:春風踏月過章華,青鳥只邀阿母家。系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牆花。髩深釵暖雲侵臉,臂薄衫寒玉照紗。莫作一生惆悵事,鄰州不在海西涯。

元祐年間(1086~1093),晁沖之初識李師師,李只是個能跳霓裳羽衣舞、會唱《玉樹後庭花》,嫋嫋婷婷的小女孩子。十多年後的李師師已經成長為色藝俱佳、“門第尤竣”的名妓。遙想從前恍如隔世,怎能不令晁沖之感慨再三。

與張先、晏幾道、秦觀所作詞不同,張邦基的記載明確指出晁沖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是贈李師師的。或者晁沖之另有詞作贈李師師,但未見在序中明確指出。歷史上,流傳最廣,與李師師之間剪不斷、理還亂,曖昧難明的還有北宋末年大詞人周邦彥。

再來京師,二人尚在,而聲名溢於中國。李生者,門第尤竣。叔用追感往昔,成二詩……”

其一:少年使酒入京華,縱步曾遊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能歌玉樹後庭花。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坐客半驚隨逝水,吾人星散落天涯。

其二:春風踏月過章華,青鳥只邀阿母家。系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牆花。髩深釵暖雲侵臉,臂薄衫寒玉照紗。莫作一生惆悵事,鄰州不在海西涯。

元祐年間(1086~1093),晁沖之初識李師師,李只是個能跳霓裳羽衣舞、會唱《玉樹後庭花》,嫋嫋婷婷的小女孩子。十多年後的李師師已經成長為色藝俱佳、“門第尤竣”的名妓。遙想從前恍如隔世,怎能不令晁沖之感慨再三。

與張先、晏幾道、秦觀所作詞不同,張邦基的記載明確指出晁沖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是贈李師師的。或者晁沖之另有詞作贈李師師,但未見在序中明確指出。歷史上,流傳最廣,與李師師之間剪不斷、理還亂,曖昧難明的還有北宋末年大詞人周邦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