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董小宛就是董鄂妃嗎?傳說是怎樣的

野史及筆記小說自不足信, 但關於順治出家疑案中所涉及的董小宛確有其人。 近世編撰的《辭海》中明白地寫道:“董小宛(1624—1651年), 明末秦淮名妓, 名白, 後為冒襄(辟疆)妾。 清兵南下時, 輾轉於離亂之間達九年, 後因勞累過度而死。 辟疆曾著《影梅庵憶語》, 追憶他們的生活。 有人說她為清順治帝寵妃, 系由附會董鄂妃而來。 ”連《辭海》都為董小宛誤附會為董鄂妃的事實出面闢謠, 可見這個歷史傳說是怎樣的廣泛和久遠。 那麼董小宛與董鄂妃的真相到底如何?這兩個貴賤不同、身份各異的女人又是怎樣被後人強行捏合在一起的?

網路配圖

明末清初, 秦淮河畔有八位聲震四方的名妓。 她們是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 時稱“秦淮八豔”。 當時達官貴人, 風流名士, 前來慕名求識者多如過江之鯽。 冒襄乃世家子弟, 頗負文名, 明末曾授台州推官,

未赴。 明之後隱居不仕, 屢次拒絕清朝官吏的薦舉, 與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同稱“江南四公子”。

冒辟疆最早與董小宛相識是在明崇禎十二年南都鄉試。 29歲的冒襄至秦淮, 從方、侯等風流之輩處聽到小宛的盛名, 開始與小宛結交。 當年董小宛年方16歲, 而當時福臨才只有2歲。

崇禎十五年, 冒辟疆納董小宛為妾, 但冒不敢對嫡妻講明此事, 故先將其居於別室, 四個月後才歸與嫡同居。 這時已是崇禎十六年癸未初夏了, 冒辟疆33歲, 董小宛20歲, 福臨6歲。 該年九月皇太極崩逝, 福臨才剛剛稱帝。

董小宛在跟隨冒辟疆九年後的清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日, 以勞猝死, 夭亡于家, 時年28歲, 當時順治帝年僅14歲。 董死後葬于影梅庵, 故冒辟疆憶語以此命名,

並抒二千四百言哭之。 從冒辟疆的知交及當時騷人墨客的哀文挽詩中, 有“可憐一片桃花土, 先築鴛鴦幾尺墳”;“咫尺郊南同絕塞, 至今青不悲主”;和“綺骨埋香十六年, 春風墳草尚芊芊”, 以及“曆墓門而巡視兮, 聽松柏之蕭蕭”等詩句, 無不是董小宛芳骨埋藏影梅庵的歷史寫照。

有史料可查的是, 在順治帝的孝陵地宮中, 除順治本人外, 還葬了兩位皇后。 一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1663年), 另一位則是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1639—1660年)。

第一位孝康章皇后, 生於崇德五年, 為都統佟圖賴之女。 初入宮時被冊為妃,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皇三子玄燁。 順治帝崩後, 由皇三子玄燁登大位, 是為康熙皇帝。 根據母以子貴的傳統慣例, 康熙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佟妃被做了皇帝的兒子尊封為慈和皇太后, 至康熙二年二月初一日, 這位剛當上皇太后一年多的佟佳氏, 染病離開了人世, 年僅24歲。

在孝陵地宮陪伴順治的第二位皇后董鄂氏, 滿洲正白旗人, 為內大臣鄂碩之女, 生於崇德四年。 關於董鄂氏進宮前後的那段經歷,

史書記載模糊不清, 只提一句“年十八, 入侍”, 頗有些欲蓋彌彰之勢。 這個彌彰通過《世祖實錄》中的某些記載, 可窺視真情一二。 記載中說:順治十三年四月, 應冊立嬪妃。 六月, 奉皇太后諭, 舉行冊立嬪妃典禮, 先冊立東、西二宮。 同月, 皇太后諭, 孔有德女孔四貞宜立為東宮皇妃。 七月, 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死。 禮部擇吉於八月十九日冊妃, 上以襄親王逝世, 不忍舉行, 命八月以後擇吉。 八月二十二日, 立董鄂氏為賢妃, 同日遣官祭襄親王。 九月二十八日, 擬立董鄂氏為皇貴妃, 頒詔大赦。

從清宮記載可以看到, 董鄂氏于順治十三年夏入宮, 八月即立為妃, 這在當時已是很高的起點了。 但九月又接著擬立為皇貴妃, 十二月正式冊立。從妃至皇貴妃,在短短四個月內越過貴妃這一級而直逼皇后中宮之位,晉封之速急自然令滿朝駭異。因為此種過火舉動,既無先朝前規,又不可為後世成例,實乃奇寵濫恩。但順治如此之為,自是有他的打算。這個打算就是讓董鄂妃儘快地成為皇后。要想成為皇后,就要設法廢掉當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但這時的皇后與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感情極深,又是孝莊的親族。在孝莊的竭力阻止下,順治的廢後計畫未能實現,董鄂妃的皇后夢自然也成為泡影了。

順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下一子,按排行為順治之第四子。這個兒子的出生,又讓順治和董鄂妃看到了希望。因為一旦冊立這個兒子為太子,他的母親或早或晚都將成為皇后。但正當二人沉浸在美好憧憬中時,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僅活了三個月零十四天就宣告夭亡。兒子的不幸夭亡,使董鄂妃陷於了無盡的悲痛與絕望之中,對順治本人也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為安慰董鄂氏,順治下旨追封這個連名字尚未來得及取的皇四子為“和碩【5】榮親王”,其爵秩在清宗室十二等封爵中列為頭等。不僅如此,順治帝借著悲痛,衝破朝中禁規,在京東薊縣靠東陵不遠的黃花山下,專為這位皇四子修建了一處榮親王園寢,一應規制齊備。在這位被封為榮親王的孩子的地宮中,有一塊墓碣石,被後來的盜墓者掘出,上面刻有“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之句。這“第一子”實為“皇太子”之意。如果不是此子早殤,董鄂氏早薨,日後的皇位恐難為第三子玄燁所占,自然也就沒有日後康熙大帝的非凡作為了。

所幸歷史並沒有這樣安排,它在讓這位幼兒夭亡的同時,又把不幸加到了這位幼兒母親的頭上。就在兒子死去兩年零八個月之後,董鄂妃也終因過分憂鬱悲痛而氣絕身亡,時為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年僅21歲。

董鄂妃妙齡早逝,順治帝悲痛欲絕,親自為之守靈,並輟朝五日。順治懷著夭子喪妻的萬分哀痛,於八月二十一日,竟不顧祖宗禮制,諭禮部破例追封董鄂妃為皇后,並親筆為董鄂妃書寫了數千言的“行狀”,極盡溢美之詞。

——這便是歷史上真正的和順治帝有過生死之戀的董鄂妃。

董鄂妃死後,順治難以接受眼前的現實,也無力承受這巨大的精神刺激,萬念俱灰。他覺得“財寶妻孥,人生最貪戀擺撥不下。朕于財寶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覺風雲聚散,沒甚關係。若非皇太后一人一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

其後,身患天花的大清開國之君順治皇帝于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夜時分,駕崩於養心殿,時年24歲。

十二月正式冊立。從妃至皇貴妃,在短短四個月內越過貴妃這一級而直逼皇后中宮之位,晉封之速急自然令滿朝駭異。因為此種過火舉動,既無先朝前規,又不可為後世成例,實乃奇寵濫恩。但順治如此之為,自是有他的打算。這個打算就是讓董鄂妃儘快地成為皇后。要想成為皇后,就要設法廢掉當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但這時的皇后與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感情極深,又是孝莊的親族。在孝莊的竭力阻止下,順治的廢後計畫未能實現,董鄂妃的皇后夢自然也成為泡影了。

順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下一子,按排行為順治之第四子。這個兒子的出生,又讓順治和董鄂妃看到了希望。因為一旦冊立這個兒子為太子,他的母親或早或晚都將成為皇后。但正當二人沉浸在美好憧憬中時,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僅活了三個月零十四天就宣告夭亡。兒子的不幸夭亡,使董鄂妃陷於了無盡的悲痛與絕望之中,對順治本人也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為安慰董鄂氏,順治下旨追封這個連名字尚未來得及取的皇四子為“和碩【5】榮親王”,其爵秩在清宗室十二等封爵中列為頭等。不僅如此,順治帝借著悲痛,衝破朝中禁規,在京東薊縣靠東陵不遠的黃花山下,專為這位皇四子修建了一處榮親王園寢,一應規制齊備。在這位被封為榮親王的孩子的地宮中,有一塊墓碣石,被後來的盜墓者掘出,上面刻有“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之句。這“第一子”實為“皇太子”之意。如果不是此子早殤,董鄂氏早薨,日後的皇位恐難為第三子玄燁所占,自然也就沒有日後康熙大帝的非凡作為了。

所幸歷史並沒有這樣安排,它在讓這位幼兒夭亡的同時,又把不幸加到了這位幼兒母親的頭上。就在兒子死去兩年零八個月之後,董鄂妃也終因過分憂鬱悲痛而氣絕身亡,時為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年僅21歲。

董鄂妃妙齡早逝,順治帝悲痛欲絕,親自為之守靈,並輟朝五日。順治懷著夭子喪妻的萬分哀痛,於八月二十一日,竟不顧祖宗禮制,諭禮部破例追封董鄂妃為皇后,並親筆為董鄂妃書寫了數千言的“行狀”,極盡溢美之詞。

——這便是歷史上真正的和順治帝有過生死之戀的董鄂妃。

董鄂妃死後,順治難以接受眼前的現實,也無力承受這巨大的精神刺激,萬念俱灰。他覺得“財寶妻孥,人生最貪戀擺撥不下。朕于財寶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覺風雲聚散,沒甚關係。若非皇太后一人一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

其後,身患天花的大清開國之君順治皇帝于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夜時分,駕崩於養心殿,時年24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