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利劍出鞘山青水清——環保督察推進石阡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紀實

多彩貴州網訊貴州石阡, 被譽為“溫泉之都, 長壽石阡”。

初夏時節, 漫步溫泉之都, “春雨洗禮”的溫泉之鄉——山更青, 水更綠。

茶餘飯後, 倘佯長壽石阡, “春雷喚醒”的泉都大地——天更藍, 地更淨。

今年, 在迎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貴州省的環境督察工作中, 石阡縣委縣政府緊握環保督察這把“利劍”, 緊扣中央督察組提出的整改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 突破了整治重點;緊扣中央督察組現場調研中回饋的意見, 落實現場督導, 攻克了治汙難點;緊扣中央督察組進駐貴州走進銅仁的契機, 堅持全面開花, 增強了環境意識。

在扎實推進環境保護與環境問題整改的工作中, 用碧水、藍天向人民交上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堅持問題導向, 突破整治重點順民意

烏江沿岸網箱養殖取締不徹底、農業部門對農業面源污染底數不清管控不到位、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原住居民搬遷不徹底、對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

4月26日,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貴州。 隨後,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關於石阡縣環境整改的31個問題就放在了石阡縣委書記、縣長和環保局長的案頭。

面對整改問題, 怎麼辦?石阡縣委縣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視, 當晚召開會議, 研究整改措施, 制定整改方案, 明確整改任務, 規定整改時限……直到淩晨三點才散會。 會議制定了“問題查不清楚不放過,

工作整改不到位不放過, 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的“三不放過”原則, 全面吹響了“環境整治”的“衝鋒號”。

號令發出後, 該縣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

4月29日, 縣環保局、公安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走進前鋒砂石場, 現場查看發現其違章後, 立即下達了《責令改正環境違法行為決定書》, 責令其停產整治。 5月2日, 石阡縣畜牧水產中心啟動畜禽養殖場環境污染專項檢查, 對全縣41家畜禽養殖場進行全面清理排查, 目前已完成34養殖場的排查、整改。 5月9日晚11時, 銅仁市委常委、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親自帶領環保、公安、消防、文廣等部門負責人, 突擊檢查城區內娛樂場經營情況, 當發現紅太陽KTV雜訊擾民時, 當場給予“停業整頓”的處罰決定……

整改行動中, 該縣各職能部門各施其職、各盡其責, 相互協作、合力推進, 迅速在全縣掀起了“環境整治”的熱朝。

其實, 石阡縣委縣政府歷來都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健康, 順應民意, 做了大量工作。

水是城市的靈魂, 水環境關係著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為保護青山如黛, 碧水長流, 2012年, 當新的城市規劃已擴大到原有的城市居民取水點時, 該縣立即投入2200多萬元, 架投輸水管道, 將縣城居民取水點延伸到鴛鴦湖取水, 提高了居民飲用水品質。 隨著縣城的擴容, 人口的增加, 鴛鴦湖也不能滿足縣城居民的用水需求, 2013年, 時任石阡縣委縣政府領導經過多方爭取, 啟動了總投6億多元的木瓜溪水庫建設,

目前也完成了大壩的澆鑄, 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介時, 木瓜溪水庫將成為石阡縣城居民的“第二大水缸”。

為了讓城區居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今年初, 該縣又啟動了規劃總投資7.9億元的石阡母親河——龍川河綜合治理工程。 目前, 一期投入2.72億元的河道清淤、污水管網鋪設、兩岸排洪溝修建等工程已基本完工, 主城區水清、岸綠、流暢、景美的目標也基本實現。

落實現場督導, 攻克治汙難點解民憂

如今, 走進石阡縣前鋒砂石場, 眼前已煥然一新, 砂石堆放場已被篷布覆蓋, 廠門口添設了車輛進出沖洗池, 1號、2號砂石破碎機上,噴淋設施也已安裝完畢, 粉砂機出口已裝上了圓柱型裝置防塵……這是石阡縣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石阡督察調研回饋意見整改後所見到的新景象。

群眾的需求, 就是最大的民生。 前鋒砂石場雜訊擾民、揚塵污染嚴重, 青陽鄉集鎮生活污水直排河流……。 這些, 是石阡當地群眾反映最強列的問題, 也是當在群眾擔憂因污染而影響生活品質的問題, 更是中央環保組最為關注的問題。

5月10日,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專員張國良率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到石阡督察調研, 重點對群眾最擔憂的前鋒砂石廠、玉虹河等群眾反映的環境污染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並現場指出了環境保護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

中央督察調研組的意見回饋後, 石阡縣委縣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涉題鄉鎮高度重視, 立說立改。

督察組離阡的當晚8時, 該縣長田運棟立即主持召開了“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石阡督察調研回饋問題認領會”,按照督察調研組“邊督邊改立行立改”的要求,組織涉及整改問題、具有整改任務的縣直部門、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認領整改問題,研究整改方案;明確整改任務,制定整改措施;細化整改目標,設置整改時限。

會後,該縣安監局立即組織前鋒砂石場以及環保、國土等部門負責人,前住防塵工作好、機械化程度高的德江縣堰塘鄉磊鑫砂廠、青龍鎮黃門亞砂廠考察,學習德江縣及其企業先進的管理、生產經驗。同時,企業還在環保、安監等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問題清單”,制定了整改方案,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先進管理、生產經驗,進一步規範生產流程,落實環保措施,逐項整改消號。

中壩街道針對“玉虹河污染”的問題,加快污水管網建設進度,力爭3個月完成污水收集。

坪山鄉針對“佛頂山原住居民搬遷不力”的問題,特事特辦,切實關心佛頂山原住居民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積極引導他們發展產業、幫助尋找就業門路,真正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已完成佛頂山核心區搬遷戶共24戶96人。

青陽鄉針對“生活污水直排河流”的問題,迅速行動,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立即起動影響河道水質的4個污水沉砂池建設、中學新建廁所化糞池建設。同時,起動了汙水處理廠專案申報工作,力爭早日啟動並建成使用,實現“近期能淨化、長期能達標”的要求。

堅持全面開花,強化環境意識贏民心

在中央環境督察工作的推動下,石阡幹部群眾參與環保、愛護環境的風氣空前高漲。

5月初,青陽鄉14個村相繼發起環境保護整治行動,組織107個村民小組村民對各自轄區的村寨、河流、水庫及飲用水源點環境進行集中清理。

5月5日,是5月第一個周的星期五,縣委宣傳部全體幹部職工抽出休息時間,義務清掃街道垃圾。從2015年開始,該縣推行“城區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模式,對主城區的環境衛生分成若干網格,按照部門包片、責任到人的原則,讓全體幹部職工協助環衛工人搞好環境衛生。活動持續了兩年多,每週的大掃除活動依然沒人缺席。

愛護環境,從娃娃抓起。石阡二小為每個學生都免費發放了一個可迴圈使用的環保袋,讓每個同學的書包上都掛著一個環保袋,孩子們自己產生的垃圾會隨手放進去,讓垃圾不落地,讓學生養成了愛收拾、不隨手亂扔垃圾的好習慣。石阡中學、湯山中學開設了“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等主題班會,同學們在討論中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

本莊烏江河閃渡漁民王順江,談到他的網箱被拆、20萬斤魚驗賣的問題時,他微笑著說:保護環保,我該支持。困難只是暫時的,不養魚了,我可以依託美麗的烏江河閃渡風光發展旅遊業。我估計發展旅遊收入也不會太低。搞旅遊,人還輕鬆一些呢!

“為使水更清,路更淨,我們不僅落實了河長制,落實了全縣27條主要幹、支流的河長任命工作。同時,我們還大膽開拓創新,探索建立了路長制,並完成了G302、305等37條國省幹道、縣鄉通道的路長任命工作,實現了江河流域、交通幹線的環境保護、管理全覆蓋。”縣環保局局長周勝維介紹。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銘刻在心。

為了進一步落實好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深入推進“環境保護”常態化、制度化,石阡拿出2000萬元,建立了“環保督察整改基金”,完善了“河長制”,創造性地建立了“路長制”,細化了縣鄉村環境保護“三級聯動制”,將環境護知識拿入縣委黨校學習培訓內容等等,確保了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整改落實,推動了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

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表示:環保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萬年工程”。擁有並保持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持之以恆的治理,需要鍥而不捨的保護,需要堅持不懈的投入,需要嚴格持久的監督。我們要把環境保護工作與經濟發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共同推進我縣人與自然的綠色、健康、和諧發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群眾安心、順心、舒心。

該縣長田運棟立即主持召開了“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石阡督察調研回饋問題認領會”,按照督察調研組“邊督邊改立行立改”的要求,組織涉及整改問題、具有整改任務的縣直部門、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認領整改問題,研究整改方案;明確整改任務,制定整改措施;細化整改目標,設置整改時限。

會後,該縣安監局立即組織前鋒砂石場以及環保、國土等部門負責人,前住防塵工作好、機械化程度高的德江縣堰塘鄉磊鑫砂廠、青龍鎮黃門亞砂廠考察,學習德江縣及其企業先進的管理、生產經驗。同時,企業還在環保、安監等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問題清單”,制定了整改方案,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先進管理、生產經驗,進一步規範生產流程,落實環保措施,逐項整改消號。

中壩街道針對“玉虹河污染”的問題,加快污水管網建設進度,力爭3個月完成污水收集。

坪山鄉針對“佛頂山原住居民搬遷不力”的問題,特事特辦,切實關心佛頂山原住居民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積極引導他們發展產業、幫助尋找就業門路,真正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已完成佛頂山核心區搬遷戶共24戶96人。

青陽鄉針對“生活污水直排河流”的問題,迅速行動,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立即起動影響河道水質的4個污水沉砂池建設、中學新建廁所化糞池建設。同時,起動了汙水處理廠專案申報工作,力爭早日啟動並建成使用,實現“近期能淨化、長期能達標”的要求。

堅持全面開花,強化環境意識贏民心

在中央環境督察工作的推動下,石阡幹部群眾參與環保、愛護環境的風氣空前高漲。

5月初,青陽鄉14個村相繼發起環境保護整治行動,組織107個村民小組村民對各自轄區的村寨、河流、水庫及飲用水源點環境進行集中清理。

5月5日,是5月第一個周的星期五,縣委宣傳部全體幹部職工抽出休息時間,義務清掃街道垃圾。從2015年開始,該縣推行“城區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模式,對主城區的環境衛生分成若干網格,按照部門包片、責任到人的原則,讓全體幹部職工協助環衛工人搞好環境衛生。活動持續了兩年多,每週的大掃除活動依然沒人缺席。

愛護環境,從娃娃抓起。石阡二小為每個學生都免費發放了一個可迴圈使用的環保袋,讓每個同學的書包上都掛著一個環保袋,孩子們自己產生的垃圾會隨手放進去,讓垃圾不落地,讓學生養成了愛收拾、不隨手亂扔垃圾的好習慣。石阡中學、湯山中學開設了“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等主題班會,同學們在討論中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

本莊烏江河閃渡漁民王順江,談到他的網箱被拆、20萬斤魚驗賣的問題時,他微笑著說:保護環保,我該支持。困難只是暫時的,不養魚了,我可以依託美麗的烏江河閃渡風光發展旅遊業。我估計發展旅遊收入也不會太低。搞旅遊,人還輕鬆一些呢!

“為使水更清,路更淨,我們不僅落實了河長制,落實了全縣27條主要幹、支流的河長任命工作。同時,我們還大膽開拓創新,探索建立了路長制,並完成了G302、305等37條國省幹道、縣鄉通道的路長任命工作,實現了江河流域、交通幹線的環境保護、管理全覆蓋。”縣環保局局長周勝維介紹。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銘刻在心。

為了進一步落實好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深入推進“環境保護”常態化、制度化,石阡拿出2000萬元,建立了“環保督察整改基金”,完善了“河長制”,創造性地建立了“路長制”,細化了縣鄉村環境保護“三級聯動制”,將環境護知識拿入縣委黨校學習培訓內容等等,確保了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整改落實,推動了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

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表示:環保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萬年工程”。擁有並保持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持之以恆的治理,需要鍥而不捨的保護,需要堅持不懈的投入,需要嚴格持久的監督。我們要把環境保護工作與經濟發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共同推進我縣人與自然的綠色、健康、和諧發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群眾安心、順心、舒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