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授觀點|曲慶:像管理者那樣思考——管理思維概論(一)

編者按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管理思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像管理者那樣思考"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近日,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曲慶應邀向清華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像管理者那樣思考——管理思維概論”的精彩講座。 以下特別刊出講座摘要, 以饗讀者。

曲慶

清華經管學院

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企業文化、領導力、人力資源管理、價值觀、個人—組織匹配、管理思維

1

管理思維對大家很有意義, 為什麼?因為清華的絕大部分同學未來都是要做管理者的, 但是, 除了極少數的天才外,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不經過學習是不可能成為合格的管理者的。 科學的天才成為天才的管理者的概率則要更低, 因為根據職業傾向研究, 科學研究和經營管理需要的是不同的素質。 不過, 憑藉聰明的頭腦,

經過學習, 大家也有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1.管理的定義

要講管理思維, 首先要說清楚什麼是管理。

管理的定義有很多, 在這裡主要列舉以下幾種: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 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管理就是通過別人來使事情做成的一種職能, 它包括計畫、組織、人事、指揮、控制五項內容;促成他人努力工作並對他人工作結果負責等等。 其中第三個定義中非常關鍵的叫促成他人努力工作, 而前面兩個定義也都包含了同樣的意思。 所以, 做管理者是一定要和其他人有關係的, 管理者的成功不是表現在個人的成功上, 而是表現在其他人身上, 具體說, 就是團隊的成功。

2.管理者與領導者的關係

管理者和領導者之間是什麼關係?管理者都應該是領導者, 如果不是, 這樣的管理者就不合格;領導者應該都有機會成為管理者。 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能成為領導者, 說明他自己有問題;一個領導者如果不是管理者, 說明他的上級有問題。

3.管理者的責任

要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首先要清楚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首先, 作為管理者需要定戰略、定戰術, 應該瞭解並監控進度, 代表組織去和外界做接觸, 還要説明組織和組織成員獲取資源。 這些是管理者的基本責任, 也是很多人能想到的。 第二組責任包括明確遠中近目標、設計組織結構和組織的制度、合理配備人員、關心和激勵組織成員, 對於這些, 不少管理者的意識就不太清楚, 做得不好的更多。 第三組責任包括確定組織使命, 明確組織價值觀, 塑造組織的文化, 培養員工, 其中培養員工不僅是從能力上培養, 而且從心態、價值觀上去培養。 對於這一組責任, 認識深刻、做得好的管理者就更少了, 你如果能做到, 你就是優秀的管理者、領導者。

如果按照重要程度對這些職責排序, 就要和我們剛才說的順序反過來。 管理者要清楚什麼事情是重要的, 多在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有人把領導者分成六個檔次:一流領導是自己不幹, 下屬快樂地幹;二流領導是自己不幹, 下屬拼地的幹;三流領導是自己不幹, 下屬主動地幹;四流領導是自己幹, 下屬跟著幹;五流領導是自己幹, 下屬沒事幹;末流領導是自己幹, 下屬對著幹。 要成為一流領導, 就要分清輕重緩急, 抓住重要的事情。

4.管理流程

剛才我們講的管理者職責,具體表現在管理流程上。所有的管理者工作都有一個基本流程。這個流程的起點是組織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基於這些理念和組織的業務特徵,設計一個合理的體系(包括組織架構、規章制度),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具體到一項管理活動,管理者要在腦子裡裝著這些基本內容,從做計畫開始,包括明確目標、合理分工、確定進度等。要注意,這裡要做的是“共同計畫”,就是要大家都理解、都贊成,不能是上級強加給下級的。做好計畫之後就該領導行動了,這裡包括關心、激勵、培養員工,也包括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最後,任務完成後需要做評估和總結。這個流程概括地說主要是三步:計畫、實施、總結。在實際工作中,最容易忽視的是兩頭,前邊計畫不細緻,後邊結果沒總結,或者總結得非常粗糙,特別是學生工作,活動搞完了就補作業準備考試,結果傳承性很差。一個完整的管理工作流程最後一定要有總結、有評估,這也就是聯想所說的“複盤”,不管什麼事情做完了,要重新想一遍,想想我們當初想做什麼,什麼做對了,什麼做錯了,做錯的原因是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做。這樣才能持續改進,越做越好,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流程。正是在這種流程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迴圈中,組織的文化就形成了。領導者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要風格、組織成員在這一過程中養成的基本習慣,構成了組織文化的主要特徵。

這裡還需要特別說明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一個組織的起點,是一個組織存在的價值。有的企業的使命是帶給人健康,有的是為了讓人更美麗,有的是讓人更快樂,這些都從根本上回答了一個企業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高校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創造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這是大學的基本使命。願景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要到哪裡去,企業最遠大的目標是什麼,企業的使命實現以後我們會怎麼樣,這就是所謂的夢。價值觀回答的問題是怎麼去,針對的是過程,是指對一個組織最重要、最值得的東西是什麼。組織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它是組織決策的最高標準,為了價值觀,其他所有東西都可以放棄,都可以犧牲。常見的價值觀包括團隊、創新、以人為本、正直、尊重、信任、平等、客戶至上等。

5.管理思維的重要導向

管理思維包含兩個方面的根本問題,一是要有正確的方向,二是要有正確的方法。那麼,思維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導向是哪幾個?我認為主要是五個:

第一,目標導向。任何一個組織的存在都是有目標的,最大的目標就是組織的使命和願景,更具體的是年度目標、季度目標、月度目標,甚至每一天的目標。所以,目標導向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使命導向,一個是結果導向。在任何一個組織中,你首先要清楚這個組織存在的根本意義是什麼,它所創造的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組織的“初心”,過於關注結果而忽視了使命,就會犯短期化的錯誤,看問題特別近視。弄清楚組織使命後,就要達成和使命一致的結果,這對企業尤其重要。企業是要結果的,沒有結果就不能生存和發展,在企業不能講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第二,顧客導向。一個人可以說我活著既是為自己活,又是為別人活。但是,組織一般都是主要為組織以外的人或者是群體而存在的。企業是為客戶而存在,學校是為學生和社會而存在。企業和學校裡面為什麼要設置很多部門呢?因為其他的部門需要這個部門的協助。之所以設這個崗位也是因為其他工作離不開這個崗位的配合。那麼什麼叫做顧客?一般人把購買我們產品或服務的人叫做顧客,這比較狹隘,所謂顧客更準確的定義就是我們的服務物件,只要存在服務關係的都有顧客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師跟學生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顧客關係。顧客導向的另一層內涵是怎樣對待顧客。對待顧客最重要的是什麼?換位思考,就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問題,理解顧客的心理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導向是管理思維中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導向,也是企業提得最多的理念之一。它不僅對企業重要,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也都非常重要。

第三,人本導向。所謂人本,即以人為本。什麼叫以人為本?這裡的“人”是誰?“本”是什麼?以人為本的“人”既包括顧客也包括員工,但最基本的是員工,或者說組織的內部成員。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作為管理的出發點、支撐點、重點以及歸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做管理首先要瞭解下屬的需求是什麼、專長是什麼,你不瞭解他需要什麼就沒有辦法激勵他,你的激勵辦法不對,他的幹勁就不足。那麼,人的需求是哪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總結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分別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管理者要瞭解員工的主導需求是什麼。把人作為支撐點的意思就是要讓員工參與管理,實行民主管理,這是對員工價值的承認,也是一種激勵。把人作為管理的重點意味著管理者需要在員工身上花時間,和員工溝通,培養員工,最優秀的管理者通常把一半以上時間放在人身上。最後,要把人作為管理的歸宿。企業到底為誰而存在?企業不完全是為客戶而存在的,更不完全是為股東,員工也是企業存在的意義的一部分;組織成員不僅是組織存在的手段,而且也是組織存在的目的。好組織讓人變好,壞組織讓人變壞。這四個方面合起來就是以人為本的全部內涵,是人本導向的全部內涵。

第四,規範導向。組織區別於個人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個人追求自由,組織則需要規範。規範的作用是什麼?規範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組織的運行成本。什麼需要規範呢?所有重複發生的事情,都需要把它制度化、流程化,或者叫做規範化。這是一個組織健康發展的保障。做管理不能不擇手段,有程式的事必須按程式來,否則即使結果對了也是錯了。有規範、守規範,結果才可以重複,企業發展才能穩定。現在我國企業、政府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了,但高校還有差距。其中一個表現就是規章制度建設的科學化、人性化方面跟企業和政府比都有很大差距。

第五,倫理導向。所謂倫理導向就是做事要有底線,要承擔社會責任。底線具體到一個組織裡就是它的價值觀,當然也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價值觀是一個組織中的高壓線,違反價值觀就是死罪。與此同時,所有組織必須要承擔社會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 訂閱新刊

4.管理流程

剛才我們講的管理者職責,具體表現在管理流程上。所有的管理者工作都有一個基本流程。這個流程的起點是組織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基於這些理念和組織的業務特徵,設計一個合理的體系(包括組織架構、規章制度),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具體到一項管理活動,管理者要在腦子裡裝著這些基本內容,從做計畫開始,包括明確目標、合理分工、確定進度等。要注意,這裡要做的是“共同計畫”,就是要大家都理解、都贊成,不能是上級強加給下級的。做好計畫之後就該領導行動了,這裡包括關心、激勵、培養員工,也包括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最後,任務完成後需要做評估和總結。這個流程概括地說主要是三步:計畫、實施、總結。在實際工作中,最容易忽視的是兩頭,前邊計畫不細緻,後邊結果沒總結,或者總結得非常粗糙,特別是學生工作,活動搞完了就補作業準備考試,結果傳承性很差。一個完整的管理工作流程最後一定要有總結、有評估,這也就是聯想所說的“複盤”,不管什麼事情做完了,要重新想一遍,想想我們當初想做什麼,什麼做對了,什麼做錯了,做錯的原因是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做。這樣才能持續改進,越做越好,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流程。正是在這種流程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迴圈中,組織的文化就形成了。領導者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要風格、組織成員在這一過程中養成的基本習慣,構成了組織文化的主要特徵。

這裡還需要特別說明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一個組織的起點,是一個組織存在的價值。有的企業的使命是帶給人健康,有的是為了讓人更美麗,有的是讓人更快樂,這些都從根本上回答了一個企業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高校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創造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這是大學的基本使命。願景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要到哪裡去,企業最遠大的目標是什麼,企業的使命實現以後我們會怎麼樣,這就是所謂的夢。價值觀回答的問題是怎麼去,針對的是過程,是指對一個組織最重要、最值得的東西是什麼。組織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它是組織決策的最高標準,為了價值觀,其他所有東西都可以放棄,都可以犧牲。常見的價值觀包括團隊、創新、以人為本、正直、尊重、信任、平等、客戶至上等。

5.管理思維的重要導向

管理思維包含兩個方面的根本問題,一是要有正確的方向,二是要有正確的方法。那麼,思維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導向是哪幾個?我認為主要是五個:

第一,目標導向。任何一個組織的存在都是有目標的,最大的目標就是組織的使命和願景,更具體的是年度目標、季度目標、月度目標,甚至每一天的目標。所以,目標導向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使命導向,一個是結果導向。在任何一個組織中,你首先要清楚這個組織存在的根本意義是什麼,它所創造的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組織的“初心”,過於關注結果而忽視了使命,就會犯短期化的錯誤,看問題特別近視。弄清楚組織使命後,就要達成和使命一致的結果,這對企業尤其重要。企業是要結果的,沒有結果就不能生存和發展,在企業不能講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第二,顧客導向。一個人可以說我活著既是為自己活,又是為別人活。但是,組織一般都是主要為組織以外的人或者是群體而存在的。企業是為客戶而存在,學校是為學生和社會而存在。企業和學校裡面為什麼要設置很多部門呢?因為其他的部門需要這個部門的協助。之所以設這個崗位也是因為其他工作離不開這個崗位的配合。那麼什麼叫做顧客?一般人把購買我們產品或服務的人叫做顧客,這比較狹隘,所謂顧客更準確的定義就是我們的服務物件,只要存在服務關係的都有顧客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師跟學生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顧客關係。顧客導向的另一層內涵是怎樣對待顧客。對待顧客最重要的是什麼?換位思考,就是要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問題,理解顧客的心理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導向是管理思維中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導向,也是企業提得最多的理念之一。它不僅對企業重要,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也都非常重要。

第三,人本導向。所謂人本,即以人為本。什麼叫以人為本?這裡的“人”是誰?“本”是什麼?以人為本的“人”既包括顧客也包括員工,但最基本的是員工,或者說組織的內部成員。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作為管理的出發點、支撐點、重點以及歸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做管理首先要瞭解下屬的需求是什麼、專長是什麼,你不瞭解他需要什麼就沒有辦法激勵他,你的激勵辦法不對,他的幹勁就不足。那麼,人的需求是哪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總結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分別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管理者要瞭解員工的主導需求是什麼。把人作為支撐點的意思就是要讓員工參與管理,實行民主管理,這是對員工價值的承認,也是一種激勵。把人作為管理的重點意味著管理者需要在員工身上花時間,和員工溝通,培養員工,最優秀的管理者通常把一半以上時間放在人身上。最後,要把人作為管理的歸宿。企業到底為誰而存在?企業不完全是為客戶而存在的,更不完全是為股東,員工也是企業存在的意義的一部分;組織成員不僅是組織存在的手段,而且也是組織存在的目的。好組織讓人變好,壞組織讓人變壞。這四個方面合起來就是以人為本的全部內涵,是人本導向的全部內涵。

第四,規範導向。組織區別於個人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個人追求自由,組織則需要規範。規範的作用是什麼?規範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組織的運行成本。什麼需要規範呢?所有重複發生的事情,都需要把它制度化、流程化,或者叫做規範化。這是一個組織健康發展的保障。做管理不能不擇手段,有程式的事必須按程式來,否則即使結果對了也是錯了。有規範、守規範,結果才可以重複,企業發展才能穩定。現在我國企業、政府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了,但高校還有差距。其中一個表現就是規章制度建設的科學化、人性化方面跟企業和政府比都有很大差距。

第五,倫理導向。所謂倫理導向就是做事要有底線,要承擔社會責任。底線具體到一個組織裡就是它的價值觀,當然也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價值觀是一個組織中的高壓線,違反價值觀就是死罪。與此同時,所有組織必須要承擔社會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 訂閱新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