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平王封賞諸侯,申候不受,其他諸侯為什麼沒有怨恨封賞不公平?

周幽王死後, 他的岳父——申候搬來的救兵不肯離開, 這是申老爺子沒有料到的。 但事已至此, 自己還要以大局為重, 外敵總要驅逐, 爛攤子也要收拾好。

導致這個攤子爛成這樣, 申候罪責難逃。 對於大周, 他確實有罪, 弑君之最。 對於國民, 他確實要負責任, 人民本來生活挺好, 他這一折騰, 民怨沸騰啊!

雖然這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是對的, 但重要的是後果啊!大家才不管當初是怎麼回事, 所有人關心的是結果。 就像一個考生考砸了, 說平時多麼努力也沒有用, 成績說明一切啊!

申老爺子努力一番, 成績不理想, 但他並沒有放棄, 誓要收拾殘局, 才對待起國家和人民。 所以他請了幾路諸侯過來幫忙。

幾路諸侯中, 除了秦, 其他三國都是中原部落。 秦國接壤蠻夷, 習以夷俗, 固秦兵悍勇, 蠻夷懼畏。 其實大家驅逐蠻夷的時候, 並沒怎麼出力, 因為蠻夷部落見敵方人多,

又自知理虧, 所以並沒轟轟烈烈地戰一場, 大有逃跑之嫌疑。 事實證明, 逃跑也是對了, 因為沒損多少兵馬, 底氣十足呢!

外亂已平, 新王繼位, 當然要輪功行賞。 一般的封賞方式是晉爵封侯、賞賜金錢土地。 奈國之初立, 府庫空虛, 沒錢打賞。 只好戴高帽子——晉爵。

土地屬於不動產, 沒錢給地也行。

首先封賞申老爺子, 晉爵為公。

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 公是最高級了。 但申老爺子感覺自己做的並不好, 堅辭不受, 因此罷了。

封賞繼續進行。 衛候功勞不小, 晉爵為公。 衛國列於爵位之首, 以後其他諸侯需要仰視了。 鄭國世子承襲父爵為伯, 並賜良田千頃。

晉國本來就是正宗的諸侯, 也沒幫上太大的忙, 晉升爵位就等下一次吧, 只加封河內附庸之地。

至於秦國。 。 。 原是附庸, 根本沒把他當回事兒, 念其有功, 加封秦伯, 列于諸侯一班算了。

大家並沒有對此次封賞有太多異議, 因為勤王本來就是諸侯國應該做的。

秦國雖然由附庸國晉封為伯, 但沒得道土地。 秦王也沒太多埋怨, 因為自己好像是遠房親戚, 能得到認可已經不錯了。

但接下來的事兒卻是讓秦國占了大便宜。

秦襄公告辭回國之際, 平王給了他一個任務——清除戎、狄部落。

平王夠精, 戎狄侵佔邊境之地, 自己無力討伐, 卻要原本是附庸的秦國去征討。 一般人是不會去的, 但是秦襄王去了, 因為平王承諾,

只要驅走戎狄, 他們所侵岐、豐之地永歸秦國, 並讓秦國永作西蕃!

君王金口玉言, 屬下沒有理由不相信。 而且還有這麼多的好處, 擼起袖子幹吧!

秦襄公受命而歸, 隨即整頓兵馬, 計畫滅戎。

秦襄公也算是有能耐, 不到三年, 殺的蠻夷部落七零八落, 敵方能打的將領俱戰死沙場, 首領連老窩也不要了, 逃命到更荒蠻的西部去了。

蠻夷所侵之地, 盡歸秦有。 雖然秦國在勤王受封時只是被中原認可, 但出色地完成平王交給的任務所得到的, 各路諸侯均莫能比。

所以, 這幾路諸侯在受封之時, 並沒有太多計較, 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局限, 認為自己所做是應該的。 二是大家在盡完義務後, 各有所得。 比如衛國晉封最高爵位, 其他諸侯國則是得到了大片土地!尤其是秦,辟地千里啊!各有多得,

其他諸侯國則是得到了大片土地!尤其是秦,辟地千里啊!各有多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