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得罪了唐朝是什麼下場?此大國被唐所滅,男為奴女為婢

最近筆者寫了不少有關二戰的文章, 深切地感受到“弱國無外交”這句話的道理。 雖然身為戰勝國, 又是二戰反法西斯舞臺上主要的一員, 但畢竟當時的中國處於歷史上的低谷時期, 不得不在與世界強國打交道時不斷讓步, 令人歎息。 中國古人強調“以理服人”, 因此總給人一種“連敵人都要儘量寬容”的錯覺。 實際上在對待外敵上, 歷史上的中國從來不心慈手軟, 唐滅突厥前後發生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南北朝後期, 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先後合併高車各部, 又擊敗柔然, 其間不斷兼併土地與人口, 建立起一個龐大統一的突厥汗國。 巔峰時期, 突厥的勢力範圍覆蓋整個蒙古草原, 又一直延伸到中亞地區, 中國大地上其他國家出於相互抗衡的階段, 不想在突厥的問題上分心, 又不想招致突厥進攻, 因此都採取臣服納貢、和親等政策, 甚至爭取突厥的支持。

恰巧, 那段時期也是中原王朝衰微的歷史時刻, 直至西元581年, 楊堅建立隋朝, 危機才得到緩解。 不過隋朝的建立極大地損害了突厥的利益, 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 大舉進攻甘肅一帶。 楊堅採取築城堅守的策略, 修建長城。 此時一方面是隋朝滅南陳實現大一統, 另一方面突厥內部發生內訌, 分裂成東西兩部。 此消彼長之下, 雙方實力和地位發生顛倒, 東突厥被隋軍擊敗, 西突厥因為內亂而一蹶不振, 西元599年10月, 東突厥突利可汗接受隋文帝冊封, 正式向中原王朝臣服。

然而在隋朝末年國力衰微, 東西突厥見狀再次合併, 重新成為一股強大力量。 而取代隋朝的李唐王朝卻無力抵抗, 李淵不得不親自寫信給始畢可汗承諾“稱臣納貢”, 不斷用財物滿足突厥的貪欲。 始畢可汗去世後, 唐朝還專門“為之舉哀, 廢朝三日”以表示哀悼。 西元618年5月, 唐朝完成大一統的形式逐漸明朗, 突厥吸取隋朝時教訓, 知道中原王朝的崛起對自己大大不利, 原本打算扶持其他勢力與唐抗衡,

最終卻沒能成功。 於是突厥頡利可汗親自率兵入犯, 攻佔並州, 俘虜5000百姓;又率兵10萬劫掠朔州、太原。 626年8月玄武門之變後, 突厥20萬大軍攻佔涇州, 直逼武功。

無奈之下, 李世民親自率領群臣和將士開赴渭水以北。 不過, 唐軍此行不是來抗敵的, 而是求和。 突厥畢竟是少數民族, 缺乏戰略眼光, 當聽到唐朝願意納貢, 並且財物數額巨大後便接受了和談, 雙方殺白馬立盟約, 唐朝用大量金帛財物換取了突厥大軍的撤退,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

這等奇恥大辱令唐太宗如坐針氈, 隨後他便廣開言路, 求賢若渴, 發展經濟, 國力得到騰飛。 然而歷史再一次在突厥身上重演, 安於現狀的突厥內部分裂, 內耗不斷, 附屬國造反, 僅3年後, 曾經強大的突厥國就變得虛有其表。 西元629年, 唐朝名將李靖率兵10萬, 於定襄大敗突厥軍, 並俘虜位於逃跑路上的頡利可汗, 東突厥滅亡。 攝于唐軍的強大, “西北諸蕃, 鹹請上尊號為天可汗”。 西元659年, 西突厥也被唐朝所滅。

突厥可謂是李世民的一塊心病, 被滅後,突厥數以萬計的男男女女被唐軍奴役,其中精壯男性被發往邊疆等地充當勞力;女性則大多被虜回中原,當做唐朝“奴婢制度”的受害者。這個“奴婢”在唐朝社會可是最下等人,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尊嚴和社會地位,甚至奴婢被殺死,主人也不必承擔多少罪責。唐代史書中將其描述為“賤”。在處理突厥貴族方面,唐朝天子為了體現自己“海納百川”的氣度,不得不做給天下人看,少數突厥將領被唐朝重用,其他的突厥高官大多被封虛職,在長安度過後半生。

當然,唐滅突厥後的強硬手段,只是中國歷史上古代歷代王朝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秦朝擊敗匈奴、漢滅匈奴還是歷代其他對外戰爭,中原王朝的表現都毫不手軟。也正是如此,古代中國一直被世界其他國家畏懼著,同時也尊重著。

被滅後,突厥數以萬計的男男女女被唐軍奴役,其中精壯男性被發往邊疆等地充當勞力;女性則大多被虜回中原,當做唐朝“奴婢制度”的受害者。這個“奴婢”在唐朝社會可是最下等人,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尊嚴和社會地位,甚至奴婢被殺死,主人也不必承擔多少罪責。唐代史書中將其描述為“賤”。在處理突厥貴族方面,唐朝天子為了體現自己“海納百川”的氣度,不得不做給天下人看,少數突厥將領被唐朝重用,其他的突厥高官大多被封虛職,在長安度過後半生。

當然,唐滅突厥後的強硬手段,只是中國歷史上古代歷代王朝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秦朝擊敗匈奴、漢滅匈奴還是歷代其他對外戰爭,中原王朝的表現都毫不手軟。也正是如此,古代中國一直被世界其他國家畏懼著,同時也尊重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