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列車廂的往事 兩個國家的糾葛

二戰初期, 德國在歐洲靠著閃電戰的戰術無往而不利, 迅速攻佔了周圍的幾個國家, 法國就是其中之一。 這倆國家可是宿敵,

即使法國宣佈投降, 德國也不能輕易放過它, 必須在投降儀式上狠狠的羞辱一下法國。

1940年6月17日, 法國政府決定投降。 希特勒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 下令將投降儀式安排在巴黎北部的貢比涅森林, 而且必須在一節車廂內進行。 為何說德國這麼做就是羞辱法國呢?這就要來說一說這節特殊車廂的來歷了。

福熙車廂

這節編號為24119D的車廂, 據說是拿破崙三世的御用車廂。 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 拿破崙三世被俘, 這對於法國來說是異常屈辱的, 法國因此也就和德國杠上了, 此後法國一直想要找機會報復德國。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德國作為戰敗國在貢比涅森林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 法國這次可是揚眉吐氣了, 作為戰勝國, 自然能夠對停戰協議的簽署提出要求, 法國就將協議簽署儀式的地點安排在了這節特殊的車廂中, 法國想要在拿破崙三世的見證下與德國簽署協定, 讓德國承認自己的失敗, 這是對40年前戰敗恥辱的洗涮, 是為了向德國宣示自己的崛起。

簽訂停戰協議

然而, 時隔22年, 劇情來了一次巨大的反轉。 法國戰敗, 向德國投降。 德國又一次將投降儀式安排在了這裡。 這又是一次羞辱, 歷史何其相似, 德國將曾經的屈辱原原本本的還給了法國。 希特勒親自參加了這次投降儀式, 當時的記者威廉·夏伊勒回憶說,

“我曾經多次在重大場合看到過希特勒, 但今天, 他的表情前所未有, 那是輕蔑、憤怒、憎恨、報復和滿足。 他走下紀念碑台基, 那姿態也帶著輕蔑……”

投降儀式結束以後, 希特勒要求把這節車廂運往德國, 在柏林市中心的盧斯特公園公開展覽。 但是在二戰結束之後, 這節承載了眾多歷史的車廂卻不見了蹤影。 一說是在盟軍轟炸柏林時被炸毀;一說是, 德國戰敗之前, 希特勒為了防止車廂落入盟軍手中作為羞辱德國的手段, 下令將其銷毀。

如今, 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停戰紀念博物館, 還有一節停戰車廂, 那是法國在1950年重制的。 一節小小的車廂, 見證了兩個國家百年的糾葛。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