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匡胤家譜》之人造通天

1世, 造父擅長駕馬車, 幫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亂有功, 於西元前950年左右, 賜封邑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 從此, 造父及子孫, 以封邑為趙氏。

2世 叔觀(宜父)

3世 趙璋(仲父)

4世 趙登(季父)

5世 爾成(公仲)

6世 趙高

7世, 奄父名公仲, 是造父下傳六世孫, 周宣王時伐戎為卿。 生叔帶。

8世, 叔帶, 周幽王失敗後, 於西元前770年左右, 投奔晉國, 為晉文侯卿。

9世 趙麟 叔帶生趙麟(守仁)

10世 子豐(知義)

11世 趙射(慧明)

12世 趙壯(公明), 公明是叔帶下傳四世孫。 生二子, 有共孟, 趙夙。 戰國末年, 史官編著《世本》記載:“公明生共孟和趙夙, 趙夙生趙衰。 ”

13世, 趙夙是叔帶下傳五世孫。 在晉獻公時為將, 賜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縣汾水南岸)。 生趙衰。

14世, 趙衰(?——西元前622年)即趙成子, 字子餘, 亦稱趙成季, 孟子餘。 隨從公子重耳(即晉文公)流亡在外19年, 並助重耳回國即位, 成為春秋時晉國的卿。 由於擁立晉文公有功, 賜封地原(今河南濟原縣北)。

後任新上軍之將和中軍之佐。 曾推薦先軫、欒枝等人, 幫助文公創建霸業。 生趙盾。

15世, 趙盾, 即趙宣子, 字宣孟, 春秋時晉國執政正卿。 晉襄公七年(西元前621年)任中軍元帥, 獨攬朝政十多年。 晉靈公十四年(西元前607年)避靈公殺害出走, 未出境, 其族人趙穿殺死靈公。 他回來擁立晉成公繼續執政。 生趙朔。

16世, 趙朔為下軍元帥, 娶妻莊姬。 因晉權臣屠賈之謀, 趙盾全家被殺。 得韓厥庇護, 門客孫杵臼舍死, 程嬰舍子相救, 將趙朔遺腹子, 隱匿在山西忻州孟山, 又名程侯山撫養成人, 名叫趙武, 報仇誅屠族。 這就是歷史上“趙氏孤兒”的悲慘故事。

17世, 趙武(?——西元前541年), 即趙文子。 春秋時晉國大夫, 歷任新軍, 上軍之將。 晉平公十二年(西元前546年)任晉國卿,

代屠岸賈職, 拜為司寇。 生趙成。

18世, 趙成, 名景叔, 即趙景子, 生趙鞅。

19世, 趙鞅, 即趙簡子, 又名志父, 趙孟, 春秋末年, 晉國的卿。 在晉卿內訌中, 打敗範氏、中行氏。 晉定公十九年(西元前493年), 襲擊護送糧餉給范氏的鄭兵, 擴大封地, 奠定了此後建立趙國的基礎。 生趙毋恤。

20世, 趙毋恤, 又稱趙無恤, 即趙襄子, 春秋末年晉國大夫。 趙襄子死後, 其弟趙嘉即趙桓子自立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 兄趙伯魯,弟趙桓子。 趙襄子兄趙伯魯生趙周(代成君)。 趙簡子選繼承人, 選擇了個人能力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趙襄子為繼承人, 而資質平庸的嫡長子趙伯魯就沒能當上繼承人。

21世 趙周(代成君)生趙浣。 嫡長子趙伯魯就沒能當上繼承人,趙襄子一直耿耿於壞,

所以他在選擇自己的繼承時, 並不考慮自己的兒子, 而選伯魯的兒子趙周為自己的繼承人, 並有意栽培趙周。 趙襄子在滅掉代國以後, 立即任命趙周為代君。

22世, 趙浣, 即趙獻子。 生烈侯趙籍。

23世, 趙籍(前408年――前400年, 趙烈侯, 正式建趙國), 是戰國七雄趙國的開國君主, 建都晉陽(今太原), 後遷邯鄲, 與韓、魏三分晉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趙、韓、魏“三家分晉”。 生武侯 趙□。

24世 趙武侯 趙□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趙章

25世, 趙章, 生成侯趙種。

26世, 趙種, 生肅侯, 趙語。

27世, 趙語, 生武靈王趙雍。

28世, 趙雍, 是趙國第五位國君, 改革軍制, 實行胡服騎射, 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隊伍, 擴大疆界, 國力大增。 生惠文王趙河。

29世, 趙河, 西元前288年聯合齊、燕、韓、魏五國攻秦, 迫使秦國“完璧歸趙”生趙孝成王趙丹。

30世, 趙丹, 趙孝成王六年, (西元前260年), 長平之戰, 趙國為秦所大敗。 西元前245年趙丹卒。 由子趙偃繼位。

31世, 趙偃是為悼襄王。 生趙嘉、趙遷。

32世, 趙嘉、趙遷。 悼襄王在位九年(西元前236年)卒。 由子趙遷繼位, 是為幽繆王。 西元前228年, 秦軍長軀直入, 破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 流放到河南房縣。 趙國大臣又擁立趙嘉為代王, 都於代城(今河北蔚縣西南)。 西元前222年, 秦軍繼續大舉攻趙國亡。 趙嘉生成志。

33世, 趙成志, 生安上。

34世, 趙安上, 生成寧。

35世, 趙成甯, 生慶餘。

36世, 趙慶餘, 生乾德王趙歇。

37世 趙歇, 生承先。

38世 趙承先, 生聖壽

39世 趙聖壽, 生趙過

40世 趙過在漢武帝末, 任搜粟都尉, 改進耕耘工具, 創造三腳樓, 提倡代田法, 促進了農業發展。 生臣達。

41世, 趙臣達為司馬,生廣漢。

42世,趙廣漢(?——前65年)字子都,漢宣帝時,任穎川太守,曾誅殺豪強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西元前71年)被任命為京都行政最高長官—京兆尹,執法不避權貴,後被殺,生趙充國。

43世,趙充國(前137年——52年),字翁孫,甘肅天水人。西漢大將,宣帝封營平侯。自天水遷長安,後遷襄陽,樊城,再遷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歲高齡謝世,諡號壯侯。墓存甘肅清水縣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趙景。

44世,趙景,生國忠。

45世,趙國忠,生趙朋。

46世,趙朋與霍洪稱三輔豪傑,生趙熹。

47世,趙熹,字伯陽,光武時任平原太守,生,趙綱。

48世,趙綱,生趙春。

49世,趙春,生明德。

50世,趙明德,生景祿。

51世,趙景祿,生可仕。

52世,趙可仕,生四子,有趙典,趙同,趙荀,趙昱(yu育)。

53世,趙典,生良輔。

54世,趙良輔,生趙雲,

55世,趙雲(?——229年)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字子龍,東漢大將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備敗長阪,雲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威震四方。劉備得益州,任為翊將軍.並從取漢中.建興六年(西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西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縣城東銀屏山,生趙統,趙廣。

56世,趙統,虎賁將軍,生國威。趙廣,虎牙將軍。嗣裔落籍四川順慶,保寧(今南充、西充、南部、廣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孫繁衍甚多。

57世,趙國威,生成之。

58世,趙成之,生趙正。

59世,趙正,任武略將軍,生趙崇。

60世,趙崇為營衛司馬,生趙整。

61世,趙整,生一揚。

62世,趙一揚,生相賢。

63世,趙相賢,生百福。

64世,趙百福,生趙華。

65世,趙華,生洪恩。

66世,趙洪恩,為唐參將,生明倫。

67世。趙明倫,生國弼。

68世,趙國弼,生大德。

69世,趙大德,為司戶。生維翰。

70世,趙維翰封衛國候,生坤方。

71世,趙坤方,生存幼。

72世,趙存幼,長慶元年進士,太和中為興元節度使,兵亂被害澶州,生家慶。

73世,趙家慶,生騰蛟。

74世,趙騰蛟,生桂才。

75世,趙桂才,生趙明。

76世,趙明,生宏通。

77世,趙宏通,生世守。

78世,趙世守,生有德。

79世,趙有德,為太原守。生天錦。

80世,趙天錦居解梁。生趙風。

81世,趙風為唐大臣,生趙眺。

82世,趙眺,幽州都縣令。生天德、天祿。

83世,趙天德,又名趙挺,唐封禦史中丞相,生啟聖,

84世,趙啟聖,又名趙敬,曆營、薊、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趙弘殷,少驍勇,善騎射,後唐禁軍統領、漢護聖都指揮使(乾佑中),周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廣順末),右廂都指揮,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岳州防禦使,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生匡胤,匡義,匡美。

86世,趙匡胤,建立宋朝,為太祖。

趙臣達為司馬,生廣漢。

42世,趙廣漢(?——前65年)字子都,漢宣帝時,任穎川太守,曾誅殺豪強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西元前71年)被任命為京都行政最高長官—京兆尹,執法不避權貴,後被殺,生趙充國。

43世,趙充國(前137年——52年),字翁孫,甘肅天水人。西漢大將,宣帝封營平侯。自天水遷長安,後遷襄陽,樊城,再遷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歲高齡謝世,諡號壯侯。墓存甘肅清水縣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趙景。

44世,趙景,生國忠。

45世,趙國忠,生趙朋。

46世,趙朋與霍洪稱三輔豪傑,生趙熹。

47世,趙熹,字伯陽,光武時任平原太守,生,趙綱。

48世,趙綱,生趙春。

49世,趙春,生明德。

50世,趙明德,生景祿。

51世,趙景祿,生可仕。

52世,趙可仕,生四子,有趙典,趙同,趙荀,趙昱(yu育)。

53世,趙典,生良輔。

54世,趙良輔,生趙雲,

55世,趙雲(?——229年)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字子龍,東漢大將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備敗長阪,雲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威震四方。劉備得益州,任為翊將軍.並從取漢中.建興六年(西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西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縣城東銀屏山,生趙統,趙廣。

56世,趙統,虎賁將軍,生國威。趙廣,虎牙將軍。嗣裔落籍四川順慶,保寧(今南充、西充、南部、廣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孫繁衍甚多。

57世,趙國威,生成之。

58世,趙成之,生趙正。

59世,趙正,任武略將軍,生趙崇。

60世,趙崇為營衛司馬,生趙整。

61世,趙整,生一揚。

62世,趙一揚,生相賢。

63世,趙相賢,生百福。

64世,趙百福,生趙華。

65世,趙華,生洪恩。

66世,趙洪恩,為唐參將,生明倫。

67世。趙明倫,生國弼。

68世,趙國弼,生大德。

69世,趙大德,為司戶。生維翰。

70世,趙維翰封衛國候,生坤方。

71世,趙坤方,生存幼。

72世,趙存幼,長慶元年進士,太和中為興元節度使,兵亂被害澶州,生家慶。

73世,趙家慶,生騰蛟。

74世,趙騰蛟,生桂才。

75世,趙桂才,生趙明。

76世,趙明,生宏通。

77世,趙宏通,生世守。

78世,趙世守,生有德。

79世,趙有德,為太原守。生天錦。

80世,趙天錦居解梁。生趙風。

81世,趙風為唐大臣,生趙眺。

82世,趙眺,幽州都縣令。生天德、天祿。

83世,趙天德,又名趙挺,唐封禦史中丞相,生啟聖,

84世,趙啟聖,又名趙敬,曆營、薊、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趙弘殷,少驍勇,善騎射,後唐禁軍統領、漢護聖都指揮使(乾佑中),周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廣順末),右廂都指揮,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岳州防禦使,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生匡胤,匡義,匡美。

86世,趙匡胤,建立宋朝,為太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