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篡改的真相:譚嗣同絕不是維新派

戊戌六君子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 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 年僅33歲的譚嗣同從容就義,

同時被害的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 這便是我們熟知的“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

譚嗣同在歷史教科書中被定義為”改良派”或“維新派”, 是為變法流血犧牲的, 這種說法最初來自於在變法中逃生倖存的康有為及其同黨, 然而這絕不是譚嗣同的立場。

康有為及其康黨有篡改事實的嫌疑, 其中最大的一處, 便是對譚嗣同絕命詩的篡改。 譚的《題壁獄中》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為非康黨之人記載, 第二種為康有為極力宣傳的版本, 如下:

1、 望門投止憐張儉, 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 留將公罪後人論。

2、 望門投止憐張儉, 直諫陳書愧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兩個版本的區別在於後兩句。 “歐刀”的意思是刑人之刀或良劍, 出自《後漢書·虞詡傳》:“獄吏勸詡自引, 詡曰:甯伏歐刀, 以示遠近”。 “公罪”, 譚嗣同著作《仁學》其中說道:“謀反, 公罪也……公罪則必有不得已之故, 不得任國君以其私而重刑之也, 且民而謀反, 其政法之不善可知, 為之君者, 尤當自反”。 這樣, 尾句“留將公罪後人論”就很好理解了:譚嗣同自認謀反,

但不認為謀反有何不對。 1898年以後, 康及其信徒絕口不提此兩句, 而移花接木的改為“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與康黨否認有“圍園殺後”計畫及“保中國不保大清”的行為, 是相一致的。

康有為

此外, 康黨還偽造了所謂的譚嗣同血書,

內中稱:“傷心君父, ……告我中國臣民, 同興義憤, 剪除國賊, 保全我聖上”、“受衣帶詔者六人, 我四人必受戮, ……千鈞一髮, 惟先生一人而已, 天若未絕中國, 先生必不死。 嗚呼!……嗣同為其易, 先生為其難……”, 又將譚的原句“不有行者, 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 無以召後起”篡改為“不有行者, 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 無以酬聖主”, 企圖將譚嗣同打造成大清忠烈之臣, 並達成為自身貼金的目的。 但是, 變法保大清保皇帝絕不是譚嗣同的立場。

譚應詔赴京時, 唐才常為之餞行, 譚說:“三戶亡秦緣敵愾, 勳成犁掃兩昆侖”。 隨後過湖北見張之洞, 張之洞諷刺他說:“君非倡自立民權乎, 今何赴征?”, 好友章太炎也表示:“(譚)嗣同(唐)才常, 與(沈藎)談天下前局,

其旨趣雖有出入, 而手段無不相同。 故嗣同先為北京之行, 意覆其首都以號令天下。 ……以嗣同天縱之才, 豈能為愛新覺羅之所買, 志不能逮, 而空送頭顱, 有識者莫不慨之。 ”唐才常稱:“雖役其身於清廷從事維新, 而其心實未嘗須臾忘革命。 ”在《仁學》中, 譚嗣同的立場就更清晰了, 以下3句摘取其原文:

1、二千年來, 君臣一倫, 尤為黑暗否塞, 無複人理。 沿及今茲, 方愈劇。

2、君主之禍, 無可複加, 非生人所能忍受。

3、方孔之初立教也, 黜古學, 改今制, 廢君統, 唱民主, 變不平等為平等, 亦汲汲然勤矣。 豈謂為荀學者, 乃盡忘其精意而泥其粗跡, 反授君主以莫大無限之權, 使得挾持一孔教以制天下。

由此可見, 譚不是維新派, 改良派, 不是為變法流血, 而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派。

而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