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6氪項目不靠譜?脈圈項目創始人玩失蹤,眾籌投資人恐打水漂

做為一家股權眾籌平臺, 項目成不成功不關是創始團隊和資金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你的專案所在的市場是不是足夠大, 是不是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 需求。 還有推介方是不是盡職的做好了投後管理。 不管是大小股東他們都有所投項目的發展知情權。

前段日子跟朋友聊天的時候, 他無意中提起自己去年在一家名為36氪股權眾籌平臺投資了幾萬給一家叫脈圈的職業社交平臺。

於是我查了下脈圈這家公司和創始人。 以下是我在創業邦查到的一些資訊。

創始人履歷華麗也許是很多投資者選擇的主要原因。

我想很多人投資“脈圈”這款移動端職場社交產品, 毫無疑問可能是被創始人所吸引。 CEO林峰, 原名林廷翰, 堪稱中國職業社交領域祖師級創業者, 並有多次創業和行業顧問經驗。 中國最早的職業社交網站天際網創始人、首任CEO。 新浪網原副總裁,

碩博學位畢業於斯坦福大學, 林峰矽谷期間曾任職於摩托羅拉, 制定大中華區的市場進入戰略並拓展相關業務。 在蘋果公司, 他任大中國區業務拓展總監一職, 主要負責在中國培育消費需求及市場。

這樣華麗的履歷, 在十分看重創始團隊背景經驗的早期融資專案中, 會給任何投資人都留下非常好的初步印象, 甚至僅這個理由就會立即做出下單的決定。 儘管如此, 在國內垂直社交市場已經充分競爭的情況下, 除了耀眼的團隊過往, 我們還能找到什麼投資的理由?

職場社交專案不可回避的發展瓶頸, 也許這是投資沒有考慮到的。

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市場前景, 其實即使再好的團隊和產品它也是無法成功的。

我問朋友那專案失敗了公司這邊有沒有最終處理方案, 我想既然是投資就要想到風險。 即使是失敗了創始人和公司至少要告知大家給一個處理方案出來吧?這是一種態度。 朋友說:公司電話打不通, 聽36氪那邊說是, 項目半年前就失敗了!創始人一直滯留美國未歸,

電話也沒有人接。

那麼問題就來了。 那麼身為專案推介方的36氪它們的投後管理是不是存在不合規?專案為什麼專案失敗了半年後才通知投資人?而且是投資者追問的情況下才告知。 它們是出於什麼原因?那麼我們投資者還能相信這些所謂的眾籌平臺嗎?難道平臺在拿取推介傭金後就能真的沒有責任了嗎?不管怎麼樣在這裡提醒廣大投資者, 以後一定要做好投前功課, 並協議好三方的責任制。 別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

——————————————————————————

小編: 夏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