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高宗為何寵信許敬宗,排拆舅父長孫無忌

君臣對

唐太宗與許敬宗的《君臣對》, 世人視為君臣之道的精典之作。 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成為很多老闆辦公室裡的座右銘。

唐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唯卿最賢,

人有議卿非者, 何哉?”敬宗對曰:“春雨如膏, 農夫喜其潤澤, 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 佳人喜其玩賞, 盜賊惡其光輝, 天地之大尤憾而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和眾口是非, 且是非不可聽, 聽之不可說。 君聽臣受戮, 父聽子遭誅, 夫婦聽之離, 朋友聽之絕, 親戚聽之疏, 鄉鄰聽之別。 人生七尺軀, 謹防三寸舌, 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 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太宗曰:“卿言甚善, 朕當識之!”

這段精彩的對話背後, 也揭示出這樣一個事實:許敬宗不得人心, 遭到很多人的非議。 如果只是個別人在唐太宗面前指責他, 太宗也許不當回事;反對的人太多了, 而且一定有權高位重的大臣提出對他的看法,

太宗產生了疑慮, 才直面追問。 許敬宗不愧為才子, 巧舌如簧, 消除了疑問, 更加受到太宗的信賴, 被尊為十八學士之一。

十八學士

唐高宗執掌朝政時期, 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勣作為輔政大臣, 在很多重大問題上, 唐高宗都要徵詢他們的意見。

長時間受制於人, 高宗也不甘被人左右。 在立武則天為後的問題上, 高宗與輔政大臣間矛盾激化。 高宗最信賴的舅父大人長孫無忌一直不表態, 為此, 高宗與武則天還親自登門, 向長孫無忌表明他立武則天為後的決心。 褚遂良的態度最為明確, 堅決反對, 長孫無忌以沉默表達支持禇遂良。 李勣誰也不得罪, 稱病不上朝。 許敬宗看出了問題的本質, 認為這是他改變命運的最佳時機, 於是他在朝廷多次散步言論;“農夫多收了十幾石麥子, 都會想著換易妻子。 皇上貴為天子, 想廢立皇后, 這與其它人有何相干, 為何非要阻攔?”高宗私下問到李勣時, 李勣說:“此乃皇帝家務事, 何必問外人。 ”有了李勣、許敬宗的支持, 高宗立即下詔, 廢王皇后,
立昭儀為後。

立後問題的本質是一場權力鬥爭, 唐高宗不想受制於人, 通過這件事, 高宗找到了聽話的人。 於是, 他著手打擊曾反對他的人, 沖在最前沿的正是許敬宗。 首先, 把褚遂良貶為潭州都督。 之後, 許敬宗又奏請高宗, 說長孫無忌貪權, 將他貶為揚州都督。 不久再奏長孫無忌謀反, 消官後發配至黔州, 將其家人貶為奴隸。 當高宗授意李勣、許敬宗核查長孫無忌謀反案時, 許敬宗派人至黔州逼其自縊。

《太平廣記》記載了這樣一個事件, 證實了許敬宗謀害長孫無忌及其親信的事實:

涼州長史趙持滿是長孫無忌的親戚, 許敬宗擔心他日後報復, 就告趙持滿謀反, 將其殺害, 並暴屍於城西。 趙持滿的親戚害怕自己被牽連,

沒人敢收屍。 此時, 有一個叫王方翼的人說:“跟朋友斷絕了義氣, 蒙蔽主上的仁德, 這樣的人怎能侍奉國君呢?”於是, 他讓人到城西收屍, 並按照通常禮儀把趙持滿下葬。 唐高宗聽到這件事後, 認為王方翼的做法是俠義之舉, 再也沒有過問。

許敬宗

長孫無忌是否有謀反之心, 唐高宗心裡最清楚,為了達到他獨立掌權的目的,他不惜加害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以及固執的禇遂良。許敬宗正是他達到這一目的的真正實施者。

出於良心的發現,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複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長孫無忌、禇遂良、李勣三位元老都是唐太宗極其信賴的人,身為輔政大臣,他們孝忠唐高宗。長孫無忌和禇遂良除了孝忠還有愚忠,他們把太宗的遺詔當尚方寶劍,以為這樣可以使高宗改邪歸正,但卻忽視了君臣之禮,忘記了唐高宗才是大唐帝國的真正的主人,自己只是臣子。識時務者為俊傑,李勣明白了這個道理,得以善終。

許敬宗是唐高宗身邊最忠實的擁護者,他見風使舵,只要高宗喜歡,就順著來,忠實地履行著臣子的義務,做著高宗想做而無法直言的事情。

唐高宗心裡最清楚,為了達到他獨立掌權的目的,他不惜加害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以及固執的禇遂良。許敬宗正是他達到這一目的的真正實施者。

出於良心的發現,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複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長孫無忌、禇遂良、李勣三位元老都是唐太宗極其信賴的人,身為輔政大臣,他們孝忠唐高宗。長孫無忌和禇遂良除了孝忠還有愚忠,他們把太宗的遺詔當尚方寶劍,以為這樣可以使高宗改邪歸正,但卻忽視了君臣之禮,忘記了唐高宗才是大唐帝國的真正的主人,自己只是臣子。識時務者為俊傑,李勣明白了這個道理,得以善終。

許敬宗是唐高宗身邊最忠實的擁護者,他見風使舵,只要高宗喜歡,就順著來,忠實地履行著臣子的義務,做著高宗想做而無法直言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