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和劉邦相比,劉邦為什麼能成功,差距在哪裡?

劉邦和項羽都是秦末兩位著名的英雄, 他們二人出身不同, 各自奮鬥的歷程也不相同, 最終的結果當然也是天差地別, 一個開創了西漢王朝, 一個則自刎烏江邊。 孰優孰劣, 歷來都有不同的意見, 這裡不做評論, 我們只從這二人對待一件事的看法上來分析他們的最終結局。

當年面對秦始皇巡遊天下的時候, 劉邦和項羽分別都說過一句話。 劉邦說是:“大丈夫當如是。 ”項羽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之。 ”小編認為當從這兩句話中就可看出二人命運的最終結局了。

漢高祖劉邦

“彼可取而代之”雖說其中也包含了雄心壯志, 但給人的感覺還是太過的直接,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就是一位直腸子;“取而代之”這個詞顯示其目標很明顯, 就是要當一個皇帝, 誰阻擋他, 就消滅誰, 所以才有了後來聽到劉邦先入咸陽後的勃然大怒。 這句話給小編的感覺只有兩點:一是簡單直接,

沒有過多的心機;二是思維比較局限狹隘, 造反的目的就是要當皇帝。

項羽

再來看看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 給小編的第一感覺就是一股豪情壯志湧上心頭。 這個“大丈夫”比起項羽的“彼”從境界上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需要注意一點的是這個“大丈夫”可以代表很多的人。

劉邦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大丈夫都不應碌碌無為, 應當建功立業, 其中蘊含著要招攬四方英雄豪傑共同成就大業。

楚漢相爭

而項羽的“彼”則顯得孤單不少, “彼”其實就是指他一個人, 項羽顯然認為只有他一人可以做到建功立業,

其他人都不值一提。 這與後來二人的表現高度吻合:劉邦利用蕭何、張良、韓信的才能最終平定了天下;項羽卻連一個唯一可以依靠的範增都無法容忍, 唯我獨尊, 最終自刎於烏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