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直擊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婚禮:沒錢結婚但收禮金收到手發軟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清朝末代皇帝,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字耀之, 號浩然。 歷史上稱其為清廢帝或宣統帝。 溥儀曾2次登記, 兩次退位, 分別是: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第二次登基是在日本扶持下做的偽滿洲國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 清朝統治結束。 雖然清政府同意退位, 但是在紫禁城依然保留了很大的特權, 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 並且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 雖然在外人眼裡這位溥儀同志已經和平民無二, 但是在清朝老臣眼裡他依然是皇帝。

時間回到95年前, 1922年12月1日 (農曆十月十三), 退位皇帝溥儀在紫禁城和婉容舉行結婚大禮。 作為皇帝, 溥儀的婚禮自然是清皇室的頭等大事, 雖然已經早已退位。 但是經過一系列的籌畫, 溥儀大婚的場面表面上還是非常隆重的

雖然國民政府答應每年給小朝廷400W兩銀元, 但是實際上這筆錢很難到賬, 就算到賬了, 還需要養活很多的宮女太監大臣等等, 所以能拿出來做婚禮籌辦的錢是少之又少。

雖然錢少, 但是清朝老臣還是非常用心的, 為此, 小朝廷成立了專門的“籌備處”, 經過盤算, 小朝廷可用于皇帝大婚的費用只有40萬元, 而且必須按照清朝祖制舉行, 於是他們查閱了清朝歷代皇帝大婚的檔案, 最後決定按照同治帝婚禮的規模來辦, 只因同治皇帝婚禮花的錢最少。

婚禮講究排場, 皇帝大婚的消息不但通知了國內所有有頭有臉的人, 還邀請在京各外國使節參加。

除此之外, 迎娶儀仗隊出神武門, 以大鼓100對及牛角號齊鳴。 軍警憲機關派來騎、步兵2000多人壯威保護。 迎親街道實行戒嚴, 馬路兩邊人山人海。

雖然溥儀大婚可支配的費用有限, 但收的禮金可不少, 據《大婚典禮進奉銜名物品冊》記載, 大總統黎元洪送了20000銀元, 曹錕、馮玉祥、張作霖和王懷慶各送了一副如意, 外加金銀器皿, 吳佩孚還單送了7000塊銀元, 張勳送了1萬銀元, 康有為送了字畫和1000塊銀元, 廣東一位老臣不遠萬里進京, 送來賀禮1萬元等等。 還有人奉上古董字畫、金銀器皿等物。 這些份子錢、禮品折合200萬銀元。

表面上看看上去這些人都非常的慷慨出手大方很給溥儀面子,但是實際上這些人不是給溥儀面子,而是看中了溥儀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和清朝元老當時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認為他還有利用價值。

表面上看看上去這些人都非常的慷慨出手大方很給溥儀面子,但是實際上這些人不是給溥儀面子,而是看中了溥儀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和清朝元老當時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認為他還有利用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