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冷兵器列陣戰鬥 如何有序指揮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古代軍隊廝殺的場面, 令人瞠目結舌, 驚心動魄, 然而對於古代的戰爭, 不要受評書、電視劇的影響。 那都是作秀, 是藝術家的提煉與誇張, 或者是無知者的臆想與吹牛, 那麼真實的古代戰場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冷兵器時代的傷亡率不高

列陣衝殺的前排士兵都是軍隊裡的精銳。 無論士氣還是勇武都是最強者。 軍陣採用車輪戰法, 戰鬥每隔1柱香的時間(約五分鐘), 就會鳴號角, 前排士兵聞聲就會退回本陣後方休息, 同時由後一排士兵接替繼續作戰。 一陣大概有10排左右, 一個輪次的列陣廝殺,

大約50分鐘。 只要能挺住5分鐘之內不死不傷, 基本就能全身而退, 所以前排士兵的傷亡率其實不高。

當然也有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衝鋒前進時, 確實不輪換士兵。 技術上做不到, 當然也不需要這麼做。 馬其頓方陣的優勢是機動性和齊心合力、齊頭並進的衝擊力。 在方陣正前方對於其它陣型而言, 馬其頓方陣總能形成以多打少, 以優勢兵力給對方散亂隊形造成各個擊破的局面。

冷兵器軍隊

古人只是在對自然認知和科技上不如我們進步。 但在智慧和鬥爭經驗上並不比現代人弱。 我很自信如果真有諸葛亮的八陣圖, 也一定是千變萬化, 妙不可言的。

古代士兵作戰士氣是關鍵

冷兵器列陣戰鬥中, 想殺傷有盔甲有兵器的精銳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屠殺一般發生在其中一方的潰退中。 古代作戰, 兩方實力相當時, 基本上就是拼士氣軍心。 如果能截斷對方的糧道, 那就會嚴重動搖對方的士氣軍心, 導致對方潰退。 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古代對戰

攻城先上的兵士

一般是軍隊裡的炮灰。 多由老弱、俘虜、甚至是平民組成。 由督戰隊督戰, 敢畏死不前者, 當即軍法處斬於陣前。 這些炮灰不得不冒死攻城。 後退肯定是當場被督戰隊斬殺, 攻城反而能晚死一刻, 甚至還有一線生機。 這些炮灰作為第一波次的攻城力量,

是用來消耗守城者的弓箭、灰瓶、滾木礌石、滾油、槍炮的彈子火藥和發射次數(古代的火炮、火槍有發射次數的限制, 過熱後就得停止發射, 要用很長的時間來散熱。 )待到守城一方疲憊之時, 攻城方的精銳死士就會出動攻城了。

古代士兵

這些死士穿多層重甲, 持盾與戰斧、戰錘、大刀等兇悍武器。 這些精銳死士之所以悍不畏死, 主要是待遇好。 軍餉高於普通士兵數倍。 普通士兵吃菜康, 精銳死士卻能吃到肉。 在古代生產力水準不高的情況下, 吃肉那是非常幸福的事。 攻進了城搶錢搶女人, 也是最優先得。

設伏做誘餌的士兵, 也都是以老弱、俘虜、平民等炮灰來充當。 會以精銳騎兵作為督戰隊, 隨隊監視。 誘敵成功後, 精銳騎兵就先一步撤退了。 留下老弱、俘虜、平民自生自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