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江春水,流不盡李煜的家國情愁

推薦:《本草》植物志之牡丹:女皇武則天一怒, 牡丹貶作洛陽花

文/唐興愛

(李煜的雕塑)

【作者簡介】唐興愛, 生於七十年代, 甘肅武威人,

甘肅省骨幹教師, 中學高級教師, 熱愛教育, 勤耕不輟;喜歡文學, 筆耕不斷。 22萬字教育專著《追尋教育的腳步》由光明日報社出版, 數十萬字作品散見《德育報》《甘肅教育》《未來導報》等紙質媒體和《中國詩歌網》《作家薈》等網路媒體。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初讀這首詞, 愛不釋口, 這也是至今最喜歡的詞之一, 如果不去探究考證, 我們也許不會認為這出自皇帝之手, 更不會認為他背負”最懦弱”的駡名的亡國之君;但他是南唐後主, 最著名的詞人, 對後世的影響巨大。 在璀璨如晨星的歷史長河中, 他的詞天然不加雕飾, 用典考究準確, 意境含蓄深遠, 節奏明快上口, 頗受後人推崇, 無愧“千古詞帝”。

在這個多彩的世界裡, 人生沒有假設, 作為南唐後主也罷, 作為著名詞人也好, 任何人沒有權利去做二選一的選擇, 在煌煌歷史的歷代君主中, 李煜就是李煜, 是歷史長河中的唯一, 他的是非成敗, 留給歷史去評判;他的文學成就生如夏花,

令人目眩神迷, 在華夏古今“粉絲”無數,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李煜, 原名李從嘉, 史載其“為人仁孝, 善屬文, 工書畫, 而豐額、駢齒, 一目重瞳子”, 正因為其“一目雙瞳”, 所以其字為重光, 後以“日以煜之晝, 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於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 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 其為事實上的次子。

李弘冀“為人猜忌嚴刻”, 李煜懼怕李弘冀猜忌, 不敢參與政事, 不願擔當政務責任。 在此期間, 他曾給自己取號“鐘峰隱者”“蓮峰居士”, 整天遊山玩水, 吟詩作畫, 以書為樂, 以“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 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坐享漁翁之樂, 以此表明自己的志趣在書山、詩海、碧波、美人之間, 同時也表明自己無意與兄長爭位, 並想以此自保, 獲得兄長的信任。

然而, 人之命運, 往往有山重水複的艱辛, 也有柳暗花明之佳境, 有時越想得到, 偏難得到。 其兄長苛責、狹獈和殘忍, 最終劍走偏鋒, 暴卒而亡。 此時的李煜“繡床斜憑嬌無那。 爛嚼紅茸, 笑向檀郎唾。 ”小日子過的”只羨鴛鴦不羨仙”, 最終卻毫無選擇地接過南唐君王的“燙手山藥”。

這時候的南唐小朝廷中, 亂象叢生, 政風懈怠, 奢靡成風, 李煜內心柔弱, 慣於春花秋月, 無暇治國理政, 面對巨大的政治旋渦, 嚴酷的政治風暴,他有心無力無所適從,再加上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面對一代雄主宋太祖的咄咄逼人,國號被易,印文改為"江南國主印";再後來在“欲加之罪”之大棒下,宋朝大將曹彬攻克金陵,李煜屈辱投誠,甘當“亡國之君”,進封隴西郡公,大概想以此苟且存活於世。

李煜的詞,前半生,無意帝位,無憂生活,無慮未來,悠哉悠哉,聲色犬馬,在山水間寄情,在宴樂中追尋,生命的長河中,只見浪花朵朵,不見驚濤駭浪,在溫柔富貴鄉里,其詞也多現“靡靡之音”,“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婦人相思,望眼欲穿,閒情閒愁,躍然紙上,“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於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意賞玩的心境。

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古往今來,大多經典詩詞和流傳萬世之作,並不是創作于人生飛黃騰達之時,大多數出自人生落迫,淪落處在社會邊緣之時,無論是“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還是高適、駱賓王,乃至韓愈、柳宗元,概莫能外。

宋太祖圍城之後,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從此過著囚徒的生活。在其人生發生重大變革後,其詞風發生了巨大轉變,在國家淪落之時,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他的詞中“亡國之音”開始噴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這也成就了“千古詞帝”的名譽。從他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可見一斑,“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轉得不露痕跡,卻有千鈞之力,悔恨之情溢於言表。所謂“此情可行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也。有些作品,越是意象朦朧,留給讀者參與想像、創造的餘地就越大,其審美價值也越高。

對於這一點,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已有所發現,他曾說李後主“兼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識》)。納蘭氏十分準確地指出了李煜詞直抒胸臆之外的另一種含蓄風格。

然而,這樣一位內心豐富才情橫溢的詞人,為什麼會苟且偷生?為什麼留存的詩詞中滿含家國情愁?

我們知道,既使再無能的皇帝,也絕不會在國家滅亡後,依然醉生夢死,依然兒女情長,包括那個扶不起“劉阿斗”,雖然有裝模作樣的“樂不思蜀”,但其內心的焦灼和痛苦,心中的落寞和哀愁,誰又能夠讀懂?再好的歷史的演義和評說,永遠不能代替人性的真實,他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即使家不在,國不在,但良知還在,思想還在,情懷還在。

我們去看看他的決絕詞之一《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在詞中的懷舊之情讓人信感悽惶,“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蘊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這樣詞出自“階下丘”,是讓統治者不能接受的,怨恨就是不滿,回憶就是反叛,大宋皇帝很不爽的。

誰也無法忘記那首千古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令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無趣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竟成為宋太祖殺他的絕命句,身為大宋的“階下囚”,不去感念浩浩天恩,不在安逸中苟活,不在屋簷下低頭,居然還在回首“故國“,奢談“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到底想幹什麼?究竟安什麼心?大宋皇帝更不爽了,於是毒酒一杯,一了百了,在淒風苦雨中了卻一生。

李煜的一生是短暫的,正如他的《相見歡》寫的那樣:“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從萬人敬仰的帝王,到令人嗟歎的丘徒,浮生如南柯一夢,匆匆來世一遭,人生百味嘗遍,是“失敗的帝王”也好,是“偉大的詞人”也罷,或褒或貶,或榮或辱,或成或敗,歷史自有公論。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李璟、李煜父子給了很高的評價,其推崇的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句,均為流傳千古的金句,且均錄入《人間詞話》中。

這難道是父業子承嗎?是大位乎?是妙詞乎?正應了那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是的,大浪淘沙,能夠被雨打風吹去的,一定是浮名與私利,而留下來的,必然是永恆和不朽的華章。

(一江春水,流不盡李煜的家國情愁)

推薦:

少年,是人間的春天:“花兒”與北方的愛情
劉備在葭萌關如何發展自己的勢力的?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嚴酷的政治風暴,他有心無力無所適從,再加上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面對一代雄主宋太祖的咄咄逼人,國號被易,印文改為"江南國主印";再後來在“欲加之罪”之大棒下,宋朝大將曹彬攻克金陵,李煜屈辱投誠,甘當“亡國之君”,進封隴西郡公,大概想以此苟且存活於世。

李煜的詞,前半生,無意帝位,無憂生活,無慮未來,悠哉悠哉,聲色犬馬,在山水間寄情,在宴樂中追尋,生命的長河中,只見浪花朵朵,不見驚濤駭浪,在溫柔富貴鄉里,其詞也多現“靡靡之音”,“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婦人相思,望眼欲穿,閒情閒愁,躍然紙上,“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於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意賞玩的心境。

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古往今來,大多經典詩詞和流傳萬世之作,並不是創作于人生飛黃騰達之時,大多數出自人生落迫,淪落處在社會邊緣之時,無論是“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還是高適、駱賓王,乃至韓愈、柳宗元,概莫能外。

宋太祖圍城之後,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從此過著囚徒的生活。在其人生發生重大變革後,其詞風發生了巨大轉變,在國家淪落之時,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他的詞中“亡國之音”開始噴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這也成就了“千古詞帝”的名譽。從他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可見一斑,“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轉得不露痕跡,卻有千鈞之力,悔恨之情溢於言表。所謂“此情可行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也。有些作品,越是意象朦朧,留給讀者參與想像、創造的餘地就越大,其審美價值也越高。

對於這一點,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已有所發現,他曾說李後主“兼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識》)。納蘭氏十分準確地指出了李煜詞直抒胸臆之外的另一種含蓄風格。

然而,這樣一位內心豐富才情橫溢的詞人,為什麼會苟且偷生?為什麼留存的詩詞中滿含家國情愁?

我們知道,既使再無能的皇帝,也絕不會在國家滅亡後,依然醉生夢死,依然兒女情長,包括那個扶不起“劉阿斗”,雖然有裝模作樣的“樂不思蜀”,但其內心的焦灼和痛苦,心中的落寞和哀愁,誰又能夠讀懂?再好的歷史的演義和評說,永遠不能代替人性的真實,他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即使家不在,國不在,但良知還在,思想還在,情懷還在。

我們去看看他的決絕詞之一《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在詞中的懷舊之情讓人信感悽惶,“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此詞追昔撫今,在對生機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對往昔的依戀懷念中也蘊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這樣詞出自“階下丘”,是讓統治者不能接受的,怨恨就是不滿,回憶就是反叛,大宋皇帝很不爽的。

誰也無法忘記那首千古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令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無趣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竟成為宋太祖殺他的絕命句,身為大宋的“階下囚”,不去感念浩浩天恩,不在安逸中苟活,不在屋簷下低頭,居然還在回首“故國“,奢談“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到底想幹什麼?究竟安什麼心?大宋皇帝更不爽了,於是毒酒一杯,一了百了,在淒風苦雨中了卻一生。

李煜的一生是短暫的,正如他的《相見歡》寫的那樣:“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從萬人敬仰的帝王,到令人嗟歎的丘徒,浮生如南柯一夢,匆匆來世一遭,人生百味嘗遍,是“失敗的帝王”也好,是“偉大的詞人”也罷,或褒或貶,或榮或辱,或成或敗,歷史自有公論。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李璟、李煜父子給了很高的評價,其推崇的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句,均為流傳千古的金句,且均錄入《人間詞話》中。

這難道是父業子承嗎?是大位乎?是妙詞乎?正應了那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是的,大浪淘沙,能夠被雨打風吹去的,一定是浮名與私利,而留下來的,必然是永恆和不朽的華章。

(一江春水,流不盡李煜的家國情愁)

推薦:

少年,是人間的春天:“花兒”與北方的愛情
劉備在葭萌關如何發展自己的勢力的?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