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權向劉備兩次求和他態度為何變了?

劉備稱帝之後, 第一件事就是給關羽報仇, 率兵討伐東吳, 打自己的小舅子孫權, 無論群臣怎麼勸, 都不聽, 諸葛亮也沒有辦法, 感歎, 要是法正還在, 就好了。

劉備稱帝之前, 曹丕已經篡漢, 建立了魏國, 劉備稱帝, 不去討伐曹丕, 執意去討伐孫權, 可見其給關羽報仇心切, 而孫權害怕了, 立即向劉備求和, 劉備沒有答應, 但是, 在孫權第二次向劉備求和時, 劉備卻答應了。 以劉備的性格, 他的態度為什麼會變化呢?

網路配圖

《三國志 先主傳》記載:初, 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 將東征, 秋七月, 遂帥諸軍伐吳。 孫權遣書請和, 先主盛怒不許, 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 軍次秭歸, 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章武元年(221年), 劉備稱帝, 然後, 以給關羽報仇為名, 發兵討伐東吳, 這時, 張飛被部下刺殺, 劉備損失一臂。 孫派遣使者求和, 劉備非常生氣, 沒有同意,

吳將陸遜等屯兵秭歸, 被蜀將吳班擊敗。 劉備軍佔據秭歸, 派遣馬良聯合武陵五溪蠻夷, 共同作戰。

《三國志 先主傳》記載:冬十月, 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 孫權聞先主住白帝, 甚懼, 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 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章武二年(222年)春, 劉備派遣黃權率領江北水軍,

自己率軍從陸路進軍, 秋七月, 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 將軍馮習、張南等戰死。 劉備退至永安。 孫權聽說劉備駐紮在白帝, 非常害怕, 派遣使者請和, 劉備同意了。

孫權第一次求和, 劉備正在氣頭上, 加上兵馬齊備, 風頭正勁, 有信心能打敗東吳, 所以, 劉備沒有同意。 劉備以為, 打敗孫權, 不僅可以給關羽報仇, 還可以重新奪回荊州要地, 以便保證諸葛亮為其制訂的“隆中對”計畫。

而孫權第二次求和, 劉備經歷了夷陵之戰的失敗, 劉備兵馬損失殆盡, 元氣大傷, 劉備意識到東吳不是那麼好對付, 而且軍隊士氣受到嚴重打擊, 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隨時有被東吳全殲的危險。 這時, 劉備的底氣徹底沒了, 見孫權來求和,

於是, 只好借坡下驢, 給自己找個臺階, 如果不答應, 仗根本沒法打了。

以劉備的性格, 為什麼會答應求和呢?他的前後態度為什麼會變化呢?這就是應了那句老話, 人在矮簷下, 不得不低頭, 如果這時不答應孫權求和, 再度交戰, 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還不如忍了算了, 好漢不吃眼前虧。 劉備不傻。

劉備答應孫權求和之後不久, 在白帝城病死, 享年六十三歲。 死前, 劉備托孤于諸葛亮和李嚴。 一代梟雄, 就此與世長辭, 令人遺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