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身穿粗布衣,腰別旱煙袋,走進北平城,勇挫敗“閻王爺”

1929年, 陳發科身穿粗布衣, 腰別旱煙袋, 走進了北平城。

陳發科是應北平著名國藥店同仁堂東家樂佑申、樂篤同兄弟之請前來教拳的。

同仁堂生意雖然紅火, 但常受一些武林敗類的欺詐。 一年前, 同仁堂曾聘陳照丕以教拳為名, 坐鎮同仁堂。 因陳氏太極拳初次亮相北平, 某些武術流派不服, 陳照丕應約在宣武門立擂, 連打十七天, 無人能敵, 名震京華。 南京市長魏道明慕名力邀陳照丕去南京教拳, 而同仁堂挽留不放。 為了兩全齊美, 陳照丕便推薦叔父陳發科來北平。 陳照丕說:“俺三叔的本事比我高明多了,

還是我的老師呢。 ”

在陳照丕離去、陳發科還沒到期間, 同仁堂附近一家武館幾番派人到同仁堂騷擾, 打傷夥計, 砸毀店鋪, 強行索要貴重藥品, 眾人敢怒不敢言。 這家武館的掌館拳師名叫閻雷, 自稱“閻王爺”, 常說自己出道以來, 沒有遇到過一個對手;常歎武道衰微, 天下無英雄。 據說他也著實十分了得:展開雙臂, 可以掛六百斤東西。 因此, 人稱“六百斤”。 他盤踞武館多年, 是北京一霸。

陳照丕在寫給陳發科的信上, 專門提到這個“六百斤”, 說:“此人霸道手辣, 武功不弱。 愚侄曾觀他操演, 自信勝他雖無十分把握, 當不至落敗。 叔父大人修為高出愚侄十倍, ‘六百斤’若犯同仁堂, 叔父大人擒他, 如探囊取物耳!”

陳發科到北京的第三天, “六百斤”的一個徒弟又來同仁堂催索人參、虎骨酒。

管賬的王先生忙滿面堆笑, 說:“小兄弟, 東西一時湊集不齊, 還請再寬限幾日。 ”那徒弟道:“交貨只在今日。 不交, 你自去給俺師父說去。 ”王先生陪笑道:“我正有事要給閻師父說哩。 ”拉了陳發科, 請那徒弟行先, 隨他往武館而來。 那徒弟一邊走一邊冷笑, 說:“見俺師父哩!骨頭癢了不是?”

進了武館大門, 迎面大廳上方掛著一塊橫匾, 上刻三個鬥大金字“演武廳”。 大廳中, 一夥人正舞弄拳腳。 一個黑壯漢, 膀寬胸厚, 雙手叉腰, 站在一旁觀看。 他身穿黑絲綢褲褂, 手戴黑牛皮護腕, 腰勒黑牛皮緊帶, 腳蹬黑馬靴, 看上去像一頭黑熊。 王先生回頭遞一個眼色, 陳發科會意, 知道這就是那個目高於頂、藐視天下武林的“閻王爺”“六百斤”了。

“六百斤”明明看見王先生來了, 卻轉身坐到身後太師椅上, 蹺起二郎腿, 端過桌上的紫砂小茶壺, 呷一口, 悠哉悠哉地品咂。

“師父, 同仁堂王先生來了。 ”那徒弟上前稟報。

“六百斤”斜王先生一眼, 粗著嗓門道:“我要的東西呢?”

“請閻師父恕罪。 要的太多, 小店一時準備不及。 ”

“什麼?”“六百斤”眼一瞪, “你再說一遍!”

王先生不慌不忙, 依前言又說一遍。 “啪!”“六百斤”將茶壺摔在地上, 騰騰兩步上來, 抓住王先生的雙肩, 恨聲道:“活不耐煩了你!”疼得王先生的額頭上頓時冒出汗珠。

“住手!”陳發科喝道。 聲音不高, 卻震得“六百斤”和他的徒弟們一個愣怔。 陳發科說:“北平城是個講理的地方, 不是仗勢欺人的地方!”

這時, “六百斤”似乎明白了。 他“嘿嘿”冷笑兩聲,

放開王先生, 看定陳發科, 怪聲怪氣道:“呦呵, 我說姓王的今個兒咋有了膽子了, 原來是請來幫手了。 ”他撥開王先生, 上一眼下一眼將陳發科渾身瞅了個遍:面前這個中年人, 粗布衣裳粗布鞋, 光頭, 腰裡別根竹煙管, 咋看也是個鄉巴佬。 扭頭乾笑幾聲, 問王先生:“這是你從哪兒請來的高手啊?”

“六百斤”的徒弟們聽見師父冷嘲熱諷的口氣, 全都隨聲附和:“是啊, 這是從哪裡請來的高手啊?”

“只怕是打坷垃的高手吧。 ”

“不不, 是戳牛屁股眼的高手!”

陳發科不動聲色, 態度不卑不亢。 王先生有些冒火, 沉下臉道:“這是我們店裡新來的一個夥計, 高手說不上, 練過幾年拳腳, 想約個日子, 向閻師父討教幾招, 不知閻師父……”下面的話他沒說,

可分明是:“你敢不敢應戰?”

“六百斤”終究是個久在江湖道上走的角色, 一聽要與他較量, 立馬知道眼前這個鄉巴佬絕非等閒之輩。 他眼珠子轉了幾轉, 向陳發科拱手道:“敢問高姓大名, 仙鄉何處?”陳發科也施禮道:“在下河南陳家溝陳發科。 ”一聽“陳家溝”三字, “六百斤”心下一緊, 接著又是一問:“可認識陳照丕?”陳發科道:“家侄村野之人, 閻師父倒知道他的名字。 ”“六百斤”不由“啊”了一聲, 說:“原來是一家子。 ”陳發科是何等人物?早看出“六百斤”有了忌憚, 便欲化干戈為玉帛, 因款款說道:“久聞閻師父武功蓋世, 陳某很想與閻師父交個朋友。 你我同為習武之人, 當武德為先, 慈善為本, 貴館所要同仁堂那些藥物, 閻師父, 我看就免了罷……”

陳發科一番話, 可謂柔中寓剛,綿裡藏針。其中美意,“六百斤”自是聽得出來,他若能就坡下驢,百事皆休。奈何他原是驕橫慣了的,陳發科的規勸,他看作是對他的奚落,這口氣便咽不下!況且,眾徒弟面前當縮頭烏龜,不敢應戰,這面子又如何能放得下?傳出去,他又如何在北平城裡混人!關鍵是,他自恃武功了得,認為陳發科再厲害,又能厲害到哪裡去?他碰到的硬手多了,哪個不是立著進來,爬著出去?因此,不待陳發科說完,“六百斤”仰天哈哈大笑,突然,眉毛一揚,狠聲道:“三天后,就在此地,閻某領教!”

王先生又追加一句:“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三天工夫,說過去就過去了。

比武這天,武館裡人如潮湧,大廳內兩旁的座位上早已擠滿了人。許多飽受“六百斤”欺詐的商鋪關門歇業,前來為陳發科助威。

陳發科和王先生到時,“六百斤”的大徒弟正在演練長槍,一杆槍舞得眼花繚亂,撲面生寒。“六百斤”向人們吹噓道:“俺這閻家槍舞起來,密不透風,針紮不進,水潑不入!”話音未落,陳發科微微一笑,順手摘下王先生頭上的禮帽,只一擲,禮帽不偏不倚,恰恰扣在他那大徒弟刮得光光的頭頂上。惹得眾人轟堂大笑。王先生趁機給大家介紹:“諸位,這位是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的陳發科,太極拳是他家的祖傳。初到北平,三天前與閻師父約定,今日在此切磋武藝,請諸位指教。”

1929年,陳發科身穿粗布衣,腰別旱煙袋,走進了北平城。

陳發科是應北平著名國藥店同仁堂東家樂佑申、樂篤同兄弟之請前來教拳的。

同仁堂生意雖然紅火,但常受一些武林敗類的欺詐。一年前,同仁堂曾聘陳照丕以教拳為名,坐鎮同仁堂。因陳氏太極拳初次亮相北平,某些武術流派不服,陳照丕應約在宣武門立擂,連打十七天,無人能敵,名震京華。南京市長魏道明慕名力邀陳照丕去南京教拳,而同仁堂挽留不放。為了兩全齊美,陳照丕便推薦叔父陳發科來北平。陳照丕說:“俺三叔的本事比我高明多了,還是我的老師呢。”

在陳照丕離去、陳發科還沒到期間,同仁堂附近一家武館幾番派人到同仁堂騷擾,打傷夥計,砸毀店鋪,強行索要貴重藥品,眾人敢怒不敢言。這家武館的掌館拳師名叫閻雷,自稱“閻王爺”,常說自己出道以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對手;常歎武道衰微,天下無英雄。據說他也著實十分了得:展開雙臂,可以掛六百斤東西。因此,人稱“六百斤”。他盤踞武館多年,是北京一霸。

陳照丕在寫給陳發科的信上,專門提到這個“六百斤”,說:“此人霸道手辣,武功不弱。愚侄曾觀他操演,自信勝他雖無十分把握,當不至落敗。叔父大人修為高出愚侄十倍,‘六百斤’若犯同仁堂,叔父大人擒他,如探囊取物耳!”

陳發科到北京的第三天,“六百斤”的一個徒弟又來同仁堂催索人參、虎骨酒。管賬的王先生忙滿面堆笑,說:“小兄弟,東西一時湊集不齊,還請再寬限幾日。”那徒弟道:“交貨只在今日。不交,你自去給俺師父說去。”王先生陪笑道:“我正有事要給閻師父說哩。”拉了陳發科,請那徒弟行先,隨他往武館而來。那徒弟一邊走一邊冷笑,說:“見俺師父哩!骨頭癢了不是?”

進了武館大門,迎面大廳上方掛著一塊橫匾,上刻三個鬥大金字“演武廳”。大廳中,一夥人正舞弄拳腳。一個黑壯漢,膀寬胸厚,雙手叉腰,站在一旁觀看。他身穿黑絲綢褲褂,手戴黑牛皮護腕,腰勒黑牛皮緊帶,腳蹬黑馬靴,看上去像一頭黑熊。王先生回頭遞一個眼色,陳發科會意,知道這就是那個目高於頂、藐視天下武林的“閻王爺”“六百斤”了。

“六百斤”明明看見王先生來了,卻轉身坐到身後太師椅上,蹺起二郎腿,端過桌上的紫砂小茶壺,呷一口,悠哉悠哉地品咂。

“師父,同仁堂王先生來了。”那徒弟上前稟報。

“六百斤”斜王先生一眼,粗著嗓門道:“我要的東西呢?”

“請閻師父恕罪。要的太多,小店一時準備不及。”

“什麼?”“六百斤”眼一瞪,“你再說一遍!”

王先生不慌不忙,依前言又說一遍。“啪!”“六百斤”將茶壺摔在地上,騰騰兩步上來,抓住王先生的雙肩,恨聲道:“活不耐煩了你!”疼得王先生的額頭上頓時冒出汗珠。

“住手!”陳發科喝道。聲音不高,卻震得“六百斤”和他的徒弟們一個愣怔。陳發科說:“北平城是個講理的地方,不是仗勢欺人的地方!”

這時,“六百斤”似乎明白了。他“嘿嘿”冷笑兩聲,放開王先生,看定陳發科,怪聲怪氣道:“呦呵,我說姓王的今個兒咋有了膽子了,原來是請來幫手了。”他撥開王先生,上一眼下一眼將陳發科渾身瞅了個遍:面前這個中年人,粗布衣裳粗布鞋,光頭,腰裡別根竹煙管,咋看也是個鄉巴佬。扭頭乾笑幾聲,問王先生:“這是你從哪兒請來的高手啊?”

“六百斤”的徒弟們聽見師父冷嘲熱諷的口氣,全都隨聲附和:“是啊,這是從哪裡請來的高手啊?”

“只怕是打坷垃的高手吧。”

“不不,是戳牛屁股眼的高手!”

陳發科不動聲色,態度不卑不亢。王先生有些冒火,沉下臉道:“這是我們店裡新來的一個夥計,高手說不上,練過幾年拳腳,想約個日子,向閻師父討教幾招,不知閻師父……”下面的話他沒說,可分明是:“你敢不敢應戰?”

“六百斤”終究是個久在江湖道上走的角色,一聽要與他較量,立馬知道眼前這個鄉巴佬絕非等閒之輩。他眼珠子轉了幾轉,向陳發科拱手道:“敢問高姓大名,仙鄉何處?”陳發科也施禮道:“在下河南陳家溝陳發科。”一聽“陳家溝”三字,“六百斤”心下一緊,接著又是一問:“可認識陳照丕?”陳發科道:“家侄村野之人,閻師父倒知道他的名字。”“六百斤”不由“啊”了一聲,說:“原來是一家子。”陳發科是何等人物?早看出“六百斤”有了忌憚,便欲化干戈為玉帛,因款款說道:“久聞閻師父武功蓋世,陳某很想與閻師父交個朋友。你我同為習武之人,當武德為先,慈善為本,貴館所要同仁堂那些藥物,閻師父,我看就免了罷……”

陳發科一番話,可謂柔中寓剛,綿裡藏針。其中美意,“六百斤”自是聽得出來,他若能就坡下驢,百事皆休。奈何他原是驕橫慣了的,陳發科的規勸,他看作是對他的奚落,這口氣便咽不下!況且,眾徒弟面前當縮頭烏龜,不敢應戰,這面子又如何能放得下?傳出去,他又如何在北平城裡混人!關鍵是,他自恃武功了得,認為陳發科再厲害,又能厲害到哪裡去?他碰到的硬手多了,哪個不是立著進來,爬著出去?因此,不待陳發科說完,“六百斤”仰天哈哈大笑,突然,眉毛一揚,狠聲道:“三天后,就在此地,閻某領教!”

王先生又追加一句:“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三天工夫,說過去就過去了。

比武這天,武館裡人如潮湧,大廳內兩旁的座位上早已擠滿了人。許多飽受“六百斤”欺詐的商鋪關門歇業,前來為陳發科助威。

陳發科和王先生到時,“六百斤”的大徒弟正在演練長槍,一杆槍舞得眼花繚亂,撲面生寒。“六百斤”向人們吹噓道:“俺這閻家槍舞起來,密不透風,針紮不進,水潑不入!”話音未落,陳發科微微一笑,順手摘下王先生頭上的禮帽,只一擲,禮帽不偏不倚,恰恰扣在他那大徒弟刮得光光的頭頂上。惹得眾人轟堂大笑。王先生趁機給大家介紹:“諸位,這位是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的陳發科,太極拳是他家的祖傳。初到北平,三天前與閻師父約定,今日在此切磋武藝,請諸位指教。”

“六百斤”氣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跳到場子中央,立個門戶,向陳發科叫道:“來來來!”陳發科邁步入場,向觀眾施禮後,隨便擺個姿勢,說:“請發招吧。”“六百斤”內勁暗運,周身關節“咯巴”作響,眼露凶光,恨不得一口吞了陳發科!但他並沒有輕易出手,只是來回移動腳步變換角度,窺伺時機。陳發科全神貫注,以靜應動。突然間,“六百斤”一拳擊向陳發科面門,這一著卻是虛的,另一拳黑虎掏心,直奔胸腹而來!“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驟動”。陳發科一見對方出手,身形早動,略略移步,已讓過來勢,順勢一帶,一掌早拍在“六百斤”的脊背上!“六百斤”勢在前傾,加上陳發科這一掌之力,哪裡還能立得住腳?踉蹌前撲,摔了個嘴啃泥。

“六百斤”自出道以來,未曾折過羽翅,今日眾目睽睽之下,一招落敗,這人丟得大了!爬起身來,臉成豬肝色,眼紅如餓狼,大吼一聲,又撲了上來!拳腳齊上,招招狠毒!這正犯了武家大忌:心急則意亂;意亂則氣浮;氣浮則下盤不固;下盤不固則拳腳無濟實用。高手相搏,尤其如此。陳發科已知他的分量,走一個“化”字訣,於掌風拳影中,進退自如,並不還手。“六百斤”兀自忙亂半天,累的吁吁直喘,連陳發科的一根汗毛也沒碰著,氣極!上面雙掌貫耳,下面一腳撩陰,欲叫陳發科血濺當場!陳發科輕“咦”一聲,心道:“本想讓你知趣,自己收手。看來不給你一個小懲戒,你不會善罷甘休!”說時遲,那時快,陳發科一個側身引進,“六百斤”拳腳走空,待他發覺不妙,急後退找身體平衡時,早已晚了,陳發科右膝頂在他的小腹上,他那黑熊一樣的身軀,“嗵”一聲,仰面砸在地上,掙扎幾下沒能爬起來,捂著肚子呻吟。能如此,還是陳發科發力之際,心念一動,膝下留情,不然,他這個假閻王早就見真閻王了。大廳裡歡聲雷動。

“六百斤”輸了個底兒朝天,沒有面目再待在武館,當夜收拾細軟,卷了行李,灰溜溜走了。

可謂柔中寓剛,綿裡藏針。其中美意,“六百斤”自是聽得出來,他若能就坡下驢,百事皆休。奈何他原是驕橫慣了的,陳發科的規勸,他看作是對他的奚落,這口氣便咽不下!況且,眾徒弟面前當縮頭烏龜,不敢應戰,這面子又如何能放得下?傳出去,他又如何在北平城裡混人!關鍵是,他自恃武功了得,認為陳發科再厲害,又能厲害到哪裡去?他碰到的硬手多了,哪個不是立著進來,爬著出去?因此,不待陳發科說完,“六百斤”仰天哈哈大笑,突然,眉毛一揚,狠聲道:“三天后,就在此地,閻某領教!”

王先生又追加一句:“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三天工夫,說過去就過去了。

比武這天,武館裡人如潮湧,大廳內兩旁的座位上早已擠滿了人。許多飽受“六百斤”欺詐的商鋪關門歇業,前來為陳發科助威。

陳發科和王先生到時,“六百斤”的大徒弟正在演練長槍,一杆槍舞得眼花繚亂,撲面生寒。“六百斤”向人們吹噓道:“俺這閻家槍舞起來,密不透風,針紮不進,水潑不入!”話音未落,陳發科微微一笑,順手摘下王先生頭上的禮帽,只一擲,禮帽不偏不倚,恰恰扣在他那大徒弟刮得光光的頭頂上。惹得眾人轟堂大笑。王先生趁機給大家介紹:“諸位,這位是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的陳發科,太極拳是他家的祖傳。初到北平,三天前與閻師父約定,今日在此切磋武藝,請諸位指教。”

1929年,陳發科身穿粗布衣,腰別旱煙袋,走進了北平城。

陳發科是應北平著名國藥店同仁堂東家樂佑申、樂篤同兄弟之請前來教拳的。

同仁堂生意雖然紅火,但常受一些武林敗類的欺詐。一年前,同仁堂曾聘陳照丕以教拳為名,坐鎮同仁堂。因陳氏太極拳初次亮相北平,某些武術流派不服,陳照丕應約在宣武門立擂,連打十七天,無人能敵,名震京華。南京市長魏道明慕名力邀陳照丕去南京教拳,而同仁堂挽留不放。為了兩全齊美,陳照丕便推薦叔父陳發科來北平。陳照丕說:“俺三叔的本事比我高明多了,還是我的老師呢。”

在陳照丕離去、陳發科還沒到期間,同仁堂附近一家武館幾番派人到同仁堂騷擾,打傷夥計,砸毀店鋪,強行索要貴重藥品,眾人敢怒不敢言。這家武館的掌館拳師名叫閻雷,自稱“閻王爺”,常說自己出道以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對手;常歎武道衰微,天下無英雄。據說他也著實十分了得:展開雙臂,可以掛六百斤東西。因此,人稱“六百斤”。他盤踞武館多年,是北京一霸。

陳照丕在寫給陳發科的信上,專門提到這個“六百斤”,說:“此人霸道手辣,武功不弱。愚侄曾觀他操演,自信勝他雖無十分把握,當不至落敗。叔父大人修為高出愚侄十倍,‘六百斤’若犯同仁堂,叔父大人擒他,如探囊取物耳!”

陳發科到北京的第三天,“六百斤”的一個徒弟又來同仁堂催索人參、虎骨酒。管賬的王先生忙滿面堆笑,說:“小兄弟,東西一時湊集不齊,還請再寬限幾日。”那徒弟道:“交貨只在今日。不交,你自去給俺師父說去。”王先生陪笑道:“我正有事要給閻師父說哩。”拉了陳發科,請那徒弟行先,隨他往武館而來。那徒弟一邊走一邊冷笑,說:“見俺師父哩!骨頭癢了不是?”

進了武館大門,迎面大廳上方掛著一塊橫匾,上刻三個鬥大金字“演武廳”。大廳中,一夥人正舞弄拳腳。一個黑壯漢,膀寬胸厚,雙手叉腰,站在一旁觀看。他身穿黑絲綢褲褂,手戴黑牛皮護腕,腰勒黑牛皮緊帶,腳蹬黑馬靴,看上去像一頭黑熊。王先生回頭遞一個眼色,陳發科會意,知道這就是那個目高於頂、藐視天下武林的“閻王爺”“六百斤”了。

“六百斤”明明看見王先生來了,卻轉身坐到身後太師椅上,蹺起二郎腿,端過桌上的紫砂小茶壺,呷一口,悠哉悠哉地品咂。

“師父,同仁堂王先生來了。”那徒弟上前稟報。

“六百斤”斜王先生一眼,粗著嗓門道:“我要的東西呢?”

“請閻師父恕罪。要的太多,小店一時準備不及。”

“什麼?”“六百斤”眼一瞪,“你再說一遍!”

王先生不慌不忙,依前言又說一遍。“啪!”“六百斤”將茶壺摔在地上,騰騰兩步上來,抓住王先生的雙肩,恨聲道:“活不耐煩了你!”疼得王先生的額頭上頓時冒出汗珠。

“住手!”陳發科喝道。聲音不高,卻震得“六百斤”和他的徒弟們一個愣怔。陳發科說:“北平城是個講理的地方,不是仗勢欺人的地方!”

這時,“六百斤”似乎明白了。他“嘿嘿”冷笑兩聲,放開王先生,看定陳發科,怪聲怪氣道:“呦呵,我說姓王的今個兒咋有了膽子了,原來是請來幫手了。”他撥開王先生,上一眼下一眼將陳發科渾身瞅了個遍:面前這個中年人,粗布衣裳粗布鞋,光頭,腰裡別根竹煙管,咋看也是個鄉巴佬。扭頭乾笑幾聲,問王先生:“這是你從哪兒請來的高手啊?”

“六百斤”的徒弟們聽見師父冷嘲熱諷的口氣,全都隨聲附和:“是啊,這是從哪裡請來的高手啊?”

“只怕是打坷垃的高手吧。”

“不不,是戳牛屁股眼的高手!”

陳發科不動聲色,態度不卑不亢。王先生有些冒火,沉下臉道:“這是我們店裡新來的一個夥計,高手說不上,練過幾年拳腳,想約個日子,向閻師父討教幾招,不知閻師父……”下面的話他沒說,可分明是:“你敢不敢應戰?”

“六百斤”終究是個久在江湖道上走的角色,一聽要與他較量,立馬知道眼前這個鄉巴佬絕非等閒之輩。他眼珠子轉了幾轉,向陳發科拱手道:“敢問高姓大名,仙鄉何處?”陳發科也施禮道:“在下河南陳家溝陳發科。”一聽“陳家溝”三字,“六百斤”心下一緊,接著又是一問:“可認識陳照丕?”陳發科道:“家侄村野之人,閻師父倒知道他的名字。”“六百斤”不由“啊”了一聲,說:“原來是一家子。”陳發科是何等人物?早看出“六百斤”有了忌憚,便欲化干戈為玉帛,因款款說道:“久聞閻師父武功蓋世,陳某很想與閻師父交個朋友。你我同為習武之人,當武德為先,慈善為本,貴館所要同仁堂那些藥物,閻師父,我看就免了罷……”

陳發科一番話,可謂柔中寓剛,綿裡藏針。其中美意,“六百斤”自是聽得出來,他若能就坡下驢,百事皆休。奈何他原是驕橫慣了的,陳發科的規勸,他看作是對他的奚落,這口氣便咽不下!況且,眾徒弟面前當縮頭烏龜,不敢應戰,這面子又如何能放得下?傳出去,他又如何在北平城裡混人!關鍵是,他自恃武功了得,認為陳發科再厲害,又能厲害到哪裡去?他碰到的硬手多了,哪個不是立著進來,爬著出去?因此,不待陳發科說完,“六百斤”仰天哈哈大笑,突然,眉毛一揚,狠聲道:“三天后,就在此地,閻某領教!”

王先生又追加一句:“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三天工夫,說過去就過去了。

比武這天,武館裡人如潮湧,大廳內兩旁的座位上早已擠滿了人。許多飽受“六百斤”欺詐的商鋪關門歇業,前來為陳發科助威。

陳發科和王先生到時,“六百斤”的大徒弟正在演練長槍,一杆槍舞得眼花繚亂,撲面生寒。“六百斤”向人們吹噓道:“俺這閻家槍舞起來,密不透風,針紮不進,水潑不入!”話音未落,陳發科微微一笑,順手摘下王先生頭上的禮帽,只一擲,禮帽不偏不倚,恰恰扣在他那大徒弟刮得光光的頭頂上。惹得眾人轟堂大笑。王先生趁機給大家介紹:“諸位,這位是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的陳發科,太極拳是他家的祖傳。初到北平,三天前與閻師父約定,今日在此切磋武藝,請諸位指教。”

“六百斤”氣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跳到場子中央,立個門戶,向陳發科叫道:“來來來!”陳發科邁步入場,向觀眾施禮後,隨便擺個姿勢,說:“請發招吧。”“六百斤”內勁暗運,周身關節“咯巴”作響,眼露凶光,恨不得一口吞了陳發科!但他並沒有輕易出手,只是來回移動腳步變換角度,窺伺時機。陳發科全神貫注,以靜應動。突然間,“六百斤”一拳擊向陳發科面門,這一著卻是虛的,另一拳黑虎掏心,直奔胸腹而來!“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驟動”。陳發科一見對方出手,身形早動,略略移步,已讓過來勢,順勢一帶,一掌早拍在“六百斤”的脊背上!“六百斤”勢在前傾,加上陳發科這一掌之力,哪裡還能立得住腳?踉蹌前撲,摔了個嘴啃泥。

“六百斤”自出道以來,未曾折過羽翅,今日眾目睽睽之下,一招落敗,這人丟得大了!爬起身來,臉成豬肝色,眼紅如餓狼,大吼一聲,又撲了上來!拳腳齊上,招招狠毒!這正犯了武家大忌:心急則意亂;意亂則氣浮;氣浮則下盤不固;下盤不固則拳腳無濟實用。高手相搏,尤其如此。陳發科已知他的分量,走一個“化”字訣,於掌風拳影中,進退自如,並不還手。“六百斤”兀自忙亂半天,累的吁吁直喘,連陳發科的一根汗毛也沒碰著,氣極!上面雙掌貫耳,下面一腳撩陰,欲叫陳發科血濺當場!陳發科輕“咦”一聲,心道:“本想讓你知趣,自己收手。看來不給你一個小懲戒,你不會善罷甘休!”說時遲,那時快,陳發科一個側身引進,“六百斤”拳腳走空,待他發覺不妙,急後退找身體平衡時,早已晚了,陳發科右膝頂在他的小腹上,他那黑熊一樣的身軀,“嗵”一聲,仰面砸在地上,掙扎幾下沒能爬起來,捂著肚子呻吟。能如此,還是陳發科發力之際,心念一動,膝下留情,不然,他這個假閻王早就見真閻王了。大廳裡歡聲雷動。

“六百斤”輸了個底兒朝天,沒有面目再待在武館,當夜收拾細軟,卷了行李,灰溜溜走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