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招自我挑戰遊戲,培養孩子自覺性

作者/颶風(郭明曉)

問題:

我也喜歡給孩子講:沒做完作業就玩, 玩得提心吊膽的, 不如完成作業後痛痛快快玩!雖然孩子也懂, 但有時沒做完作業還是想玩。

孩子需要在約束與自在之間取得平衡, 才能既保持不斷進步, 又生活得輕鬆愉快。 這個問題就是在探尋規則之下怎樣玩, 尋找自在與約束之間的平衡點。

在孩子年齡還小, 處於“功利境界”的道德發展階段時, 一般用“表揚+批評”的方式對孩子實施管理, 這是“他律”, 需要別人來管, 沒有別人的管, 孩子就沒有自覺性, 也就是說老師、父母都不能鬆手, 一旦放手, 不要說會無法無天, 至少搞不清自己究竟應該做什麼。

怎樣讓孩子有自覺性呢?

培養好習慣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是一種不用不戰而勝的方式, 自動進入自覺的模式, 所以, 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好習慣。

但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 孩子總會有反復, 甚至好習慣養成後,

不經意間好習慣就變成了壞習慣, 就是老話說的“學好三年, 學壞三天”描述的樣子。

更多的時候, 孩子們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孩子, 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等周圍人的喜愛, 可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 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樣的問題, 孩子們也問過我。

怎樣解決呢?那就是讓孩子學會自省, 從而自覺。

人終其一生, 都要自省才能不斷進步。 人在自省中自我監督、自我提醒和自我約束, 其實就像武功高手周伯通一樣, 能夠“雙手互搏”, 自己能戰勝自己。

一、認識自我, 主動互搏

人性中飽含著“善”與“惡”, 即每個人的身體中有一個“好我”和一個“壞我”。 當“好我”管住“壞我”的時候, 人就表現得好;當“壞我”占主要地位, 不讓“好我”發揮作用時,

人就表現得不好, 甚至犯錯誤。

因此, 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後, 大約在三四年級, 我們就可以通過故事等, 讓孩子瞭解上面知識, 認識自我, 以説明孩子用“好我”戰勝“壞我”。

我們班就是共讀了童話故事《漁夫和魔鬼》, 讓孩子們知道了自己表現不好時, 就是打開了自己有膽瓶把魔鬼放出來控制自己的時候, 只有自己緊緊的鎖住膽瓶, 控制住心魔, 才能真正地快樂、幸福地生活。

有了這樣的認識, 班級和家庭生活就有密碼了。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 只用輕輕地提醒:“有的人的膽瓶打開了哦!”“有的人被自己的魔鬼控制了!”“我在等待你鎖好膽瓶!”“是魔鬼控制你, 還是你控制魔鬼?”類似這樣的話, 隨便你怎麼說, 孩子們就會立刻會像周伯通雙手互搏一樣,

打敗自己的心魔, 表現得非常好。

二、從根本上確認“好我”

當年, 我們借助《醜小鴨》《人鴉》《青鳥》《夏洛的網》等故事, 幫助孩子理解道德人格發展三境界六階段和幸福需要的層次, 為孩子的“好我”的成長指明了方向。

去年在徒弟的班級共讀《影之翼》時, 我用了童喜喜的“人是一個同心圓”的理論, 幫助孩子理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怎樣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教育效果更好。

孩子們吃了真正的“意義丸”, 對人可以成為怎樣的人, 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也就從根本上確認“好我”應該怎樣成長了。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 不管孩子有什麼理想, 不管孩子隨著年齡的變化理想在怎樣變化, 但不會變的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自己給世界帶來美好。

因此, 有了這一根本的追求後, 孩子在生活中就會有意識地去用“好我”戰勝“壞我”, 不斷進步, 培養出自己的自覺性來。

三、任何選擇都沒錯

一般說來, 生活就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決定的, 你有怎樣的選擇, 你就有怎樣的生活。

每個人要過怎樣的生活, 是由自己決定的, 也是由自己的選擇決定的。 因此, 對生活的選擇嚴格說來是沒有錯的, 但我們一定要孩子們知道, 只要作出了選擇, 你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班在生命敘事劇課程中, 給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模擬社會生活的崗位, 供孩子們選擇;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 並引導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在《夏洛的網》的生命敘事劇課程中, 提供了夏洛、威爾伯和坦普爾頓及每種人所擔負的責任, 供孩子們選擇成為生活中的誰。你選擇了誰,你就要擔當起相當的責任。

在《影之翼》生命敘事劇的選擇角色和分配任務時,我們又讓孩子們著實地體驗了一把,逃避困難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讓那些拈輕怕重的人後悔萬分,也讓他們明白失去的機會,是再也找不回來的,讓所有孩子都經歷了一回,生活一旦選擇就不可以重來的殘酷實現。

我們班在進行《儒與道》晨誦小課程時,也讓孩子們先選擇是過儒家的擔當天命、惠澤天下的生活,還是過道家的出世逍遙,物我兩忘生活。

課程開始時,孩子絕大部分要選擇過道家的逍遙生活,可是隨著對儒道文化的瞭解,特別是在瞭解到要達到物我兩忘,就要不計較別人的褒獎而遵從自己內心的願望;就要不在乎批評而堅持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就要不斷地控制心魔讓內心強大,才可以自在逍遙的時候,孩子們都說:“哇,原來要逍遙更難啊!算了,我還是去做儒家人,擔當自己的使命吧!”

所以,對生活的選擇沒有錯。我們只要求孩子一旦選擇,就要按你選擇的目標擔當責任,不斷前行。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人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地自省,但當孩子成為了武功高手周伯通的時候,做作業時想玩也不可怕了,“雙手互搏”一番“好我”戰勝了“壞我”,自覺性就出來啦!

供孩子們選擇成為生活中的誰。你選擇了誰,你就要擔當起相當的責任。

在《影之翼》生命敘事劇的選擇角色和分配任務時,我們又讓孩子們著實地體驗了一把,逃避困難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讓那些拈輕怕重的人後悔萬分,也讓他們明白失去的機會,是再也找不回來的,讓所有孩子都經歷了一回,生活一旦選擇就不可以重來的殘酷實現。

我們班在進行《儒與道》晨誦小課程時,也讓孩子們先選擇是過儒家的擔當天命、惠澤天下的生活,還是過道家的出世逍遙,物我兩忘生活。

課程開始時,孩子絕大部分要選擇過道家的逍遙生活,可是隨著對儒道文化的瞭解,特別是在瞭解到要達到物我兩忘,就要不計較別人的褒獎而遵從自己內心的願望;就要不在乎批評而堅持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就要不斷地控制心魔讓內心強大,才可以自在逍遙的時候,孩子們都說:“哇,原來要逍遙更難啊!算了,我還是去做儒家人,擔當自己的使命吧!”

所以,對生活的選擇沒有錯。我們只要求孩子一旦選擇,就要按你選擇的目標擔當責任,不斷前行。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人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地自省,但當孩子成為了武功高手周伯通的時候,做作業時想玩也不可怕了,“雙手互搏”一番“好我”戰勝了“壞我”,自覺性就出來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