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探訪臨沂相公地震台:走近地震監測感受地球脈動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 地震被認為是群災之首, 為瞭解我市地震部門地震監測的方式方法, 記者11日來到臨沂河東相公莊地震台, 與工作人員一起, 傾聽地球的心跳。

相公莊地震台位於河東區相公街道辦事處駐地, 該台水準測線跨沂水——湯頭斷裂, 觀測場地屬沂沭河沖積平原, 視野開闊。 1969年渤海地震後, 為了監測沂沭斷裂帶的地震活動, 國家測繪總局地震測量隊在臨沂王橋建立形變觀測站, 1971年6月遷至現址。

相公莊地震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定點水準觀測

水準測量一天兩次 車輛路過都會影響測量精度

進入立夏, 日出時間越來越早, 相公莊地震台7名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也提前到早上7點。 一上班, 4名工作人員就扛著水準儀和水準尺規到地震台附近的沂沭斷裂帶進行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規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 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尺規, 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 通過高差分析, 測算地殼活躍程度。

相公莊地震台的工作人員每次測量都要走兩條線:跨斷層觀測路線和平行斷層的對照觀測路線。 跨斷層測線全長290米, 共6個測站, 5個過渡點。 對照測線全長210余米, 4個測站3個過渡點。 水準測量時, 每一個過渡點都必須測量, 漏掉一個過渡點的資料, 那整條線的水準測量資料就沒有了分析價值。 這兩條觀測線, 工作人員每天要往返兩次。

“我們每天要進行兩次水準測量, 早晚各一次。 ”相公莊地震台台長寧斌介紹, 水準測量受日光影響, 因此他們要在日出半小時後和日落半小時前擇機進行測量。

甯斌告訴記者, 水準測量時最怕受干擾, 除了暴風雨等天氣影響, 還有很多客觀因素。 “哪怕是輛大車路過都會影響測量的精度。 ”因此, 重複測量對他們來說是常事, 充足的耐心就成了工作的標配。

定點水準觀測的一個端點深18.4米。

地震監測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監測分析

資料, 對地震台的工作人員而言, 就像他們辛苦栽種的作物結出的果實, 無比珍貴。 每天, 除了外出實地測量, 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監測資料。 定點水準、流動水準、體應變……每一個資料都是監控板塊運動的關鍵一部分, 對於監測分析地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瞭解, 地震台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將獲取的資料比較分析, 過濾客觀因素可能引起誤差的部分, 然後逐級上報, 由上級地震部門綜合分析, 從而保證分析結果的精准性。

“地震監測是一個長期工程, 資料分析更是需要將幾年甚至十幾年間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才能得到一個更為準確的監測結果。 ”寧斌說, 以水準測量為例,

地下水位是不斷變化的, 受天氣因素影響比較大, 合理的增減都是正常的。 如何在正常的變化中發現地殼活動的異常?那就需要將幾年間的資料比較分析, 獲取一個更準確的結果。

據瞭解, 我市地震監測台網建設起步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 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 地震監測能力顯著提高。 截至目前, 我市已建成一個由13個測震台站、14個強震動台組成的地震監測網路;一個由10個電磁、103個地下流體和4個形變測項組成的覆蓋多學科的數位化地震前兆台網;全市固定地震台站數量達到84個, 其中, 國家基本台1個, 省級台(點)21處, 市級台網骨幹點18處, 市級台網宏觀點44處;建成了由2個定點水準和10個流動短水準觀測場地組成的流動觀測網路。 全市12個縣區均建成了地震資訊節點,可以開展地震速報查詢和地震資訊服務,其中4個縣區還建成了縣級地震台網中心和應急指揮中心,地震監測系統日趨完善。

全年缺測資料不能超過10天 工作人員20多年不知“假期”是什麼

11日一早,當大多數人剛剛起床準備上班的時候,相公莊地震台的幾位工作人員已經到達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定點水準測量工作。辦公室至少1人值班,4個人外出測量,只有7人的地震台,每天的日常工作必須保證至少5個人上班。在相公莊地震台的這7位工作人員當中,趙麗霞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採訪中,台長寧斌告訴記者,每天測量的儀器有三四十斤重,小姑娘一般幹不了這種體力活。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趙麗霞並沒有多少“女性特權”。這天早上,趙麗霞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在地震台的定點水準觀測點進行測量。“今年2月份,我們的觀測場地進行了改造,工作量比之前減輕了很多,以前每天都要扛著儀器往返5公里測量資料,現在縮短至2公里。”趙麗霞說,測量工作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雨無阻地進行測量是每天的必修課。

除了這個定點水準觀測以外,相公莊地震台的7位工作人員還有一項流動水準測量工作。據瞭解,流動水準測量點跨斷層佈設多處,曾有蘭山區的崖頭、沂水花溝、沂南崔家莊和石拉子、莒縣陵陽和仝家嶺、莒南嶺泉、費縣五聖、郯城縣窯上和高峰頭、蒼山縣甘霖、蒙陰縣劉官莊等測點。後經優化改造,只保留嶺泉、仝家嶺、後林子、西冶、劉官莊、五聖、甘霖、高峰頭8個測點。2009年在郯城縣紀莊及高峰頭又新建兩個場地。1972年開始觀測, 1985年以前每月觀測一次,1986年初改為每季度觀測一次,1995年蒼山地震後改為每月觀測一次。“外出測量每次需要三天時間,既要精確準時地完成流動測量,還要堅持每天的定點水準以及體應變等工作專案需要完成和監測,7個人很緊張,大家也都很辛苦。”寧斌說。

“一年365天,上級給我們的要求是全年缺測資料不得超過10天,也就是說,除非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我們無法完成正常測量之外,其他時間我們都必須堅持到崗。”甯斌告訴記者,自從1996年調到相公莊地震台工作以來,20多年的時間裡,所有的法定節假日對他來說都是種奢望,“在我們地震工作者的字典中,似乎就沒有‘假期’這兩個字。”

沂蒙晚報記者 張慧 張慶舉

全市12個縣區均建成了地震資訊節點,可以開展地震速報查詢和地震資訊服務,其中4個縣區還建成了縣級地震台網中心和應急指揮中心,地震監測系統日趨完善。

全年缺測資料不能超過10天 工作人員20多年不知“假期”是什麼

11日一早,當大多數人剛剛起床準備上班的時候,相公莊地震台的幾位工作人員已經到達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定點水準測量工作。辦公室至少1人值班,4個人外出測量,只有7人的地震台,每天的日常工作必須保證至少5個人上班。在相公莊地震台的這7位工作人員當中,趙麗霞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採訪中,台長寧斌告訴記者,每天測量的儀器有三四十斤重,小姑娘一般幹不了這種體力活。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趙麗霞並沒有多少“女性特權”。這天早上,趙麗霞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在地震台的定點水準觀測點進行測量。“今年2月份,我們的觀測場地進行了改造,工作量比之前減輕了很多,以前每天都要扛著儀器往返5公里測量資料,現在縮短至2公里。”趙麗霞說,測量工作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雨無阻地進行測量是每天的必修課。

除了這個定點水準觀測以外,相公莊地震台的7位工作人員還有一項流動水準測量工作。據瞭解,流動水準測量點跨斷層佈設多處,曾有蘭山區的崖頭、沂水花溝、沂南崔家莊和石拉子、莒縣陵陽和仝家嶺、莒南嶺泉、費縣五聖、郯城縣窯上和高峰頭、蒼山縣甘霖、蒙陰縣劉官莊等測點。後經優化改造,只保留嶺泉、仝家嶺、後林子、西冶、劉官莊、五聖、甘霖、高峰頭8個測點。2009年在郯城縣紀莊及高峰頭又新建兩個場地。1972年開始觀測, 1985年以前每月觀測一次,1986年初改為每季度觀測一次,1995年蒼山地震後改為每月觀測一次。“外出測量每次需要三天時間,既要精確準時地完成流動測量,還要堅持每天的定點水準以及體應變等工作專案需要完成和監測,7個人很緊張,大家也都很辛苦。”寧斌說。

“一年365天,上級給我們的要求是全年缺測資料不得超過10天,也就是說,除非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我們無法完成正常測量之外,其他時間我們都必須堅持到崗。”甯斌告訴記者,自從1996年調到相公莊地震台工作以來,20多年的時間裡,所有的法定節假日對他來說都是種奢望,“在我們地震工作者的字典中,似乎就沒有‘假期’這兩個字。”

沂蒙晚報記者 張慧 張慶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