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令人聞風喪膽的血滴子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很多清朝初期電影中都有血滴子的身影, 殺人於無形, 厲害無比, 那血滴子是何人創立, 又如何退出歷史舞臺呢?

血滴子似乎是清代特務機關獨特的武器,

出於粘杆處, 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創立的, 早在四阿哥胤禛還是皇子時便已經組建, 其主要作用是用於皇位的爭鬥。 胤禛表面與世無爭, 一心向佛, 實際上卻是韜光養晦, 暗地裡制定綱領, 加緊奪儲的步伐, 招募江湖武功高手, 高強度訓練家丁, 用於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 這就是粘杆處的來由。

清世宗登上皇位後, 為了鞏固專治統治, 謝酬黨羽, 正式在內務府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 又稱尚虞備用處, 是一個實權部門, 每天跟隨雍正左右, 因此當時粘杆處的權力很大, 粘杆處的侍衛不僅負責接收奏摺, 還可以負責稽查可疑的官員, 有權直接緝拿。

粘杆處在雍正奪儲期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雍正正式登基後, 對國庫空虛、吏治混亂、貪污腐敗等現象極為不滿, 下決心要大力整治, 於是利用粘杆處監視全國文武百官, 獲取各種情報, 對百官起到了警醒作用, 導致當時官員對血滴子聞風喪膽, 對雍正治理貪污腐敗, 整治吏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雍正駕崩後, 血滴子仍然被繼位的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利用, 繼續控制監視京內外和外省的文武百官的活動。 到了乾隆前中期, 清朝國力發展到鼎盛, 號稱“康乾盛世”。 這樣的成效使得乾隆虛榮心膨脹, 為了保證自己仁理治國、一代賢君的稱號能夠千古流芳, 極力想要消除粘杆處對於文武百官的暴力牽制的作用, 樹立國泰民安、朝政和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形象, 故將粘杆處由明轉暗, 在表像上弱化它的存在。

和珅作為乾隆最寵倖的臣子, 坐擁官職達九十種之多, 當然也掌管著粘杆處, 粘杆處在和珅的管理和統治下, 依然在暗地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乾隆駕崩後, 新上位的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對和珅獨攬朝政大權成見頗大, 一心想要除掉和珅, 奪回朝政大權。 在嘉慶剷除和珅的過程中, 粘杆處在和珅與嘉慶抗衡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 對嘉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嘉慶剷除和珅後, 對和珅掌管的粘杆處深惡痛絕, 便沒有任何由頭地直接取消了粘杆處,

將粘杆處所有人員一併誅殺, 曾一時令人聞風喪膽地血滴子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