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曾說北洋水師是不中用的紙老虎,細節昭示甲午戰敗必然結局

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以中方的完敗而告終。 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意味著大清三十年洋務運動的成果付諸東流, 對此結果, 最為心痛的, 莫過於北洋水師的一手締造者——晚清洋務大臣李鴻章。

大清洋務大臣李鴻章

一場海戰的失敗徹底扭轉了近代中日兩國的國運。 三月, 李鴻章親赴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兩億兩白銀的賠款使本已病入沉屙的清政府愈發雪上加霜, 而親手簽下條約的李鴻章本人也成了千夫所指的“賣國賊”, 從權力的巔峰瞬間跌落至塵埃, 一國尊嚴淪喪的罪責, 竟要由一七十老朽來全權背負!實在是可悲可歎!

在遷往賢良寺暫住期間, 李鴻章憤懣地表示, 自己辦了一輩子的事情, 看似成果輝煌, 實則從未有過真正放手去辦的時候。 好比北洋水師, 表面上看來船堅炮利, 能令大清海防固若金湯, 其實不過是些紙糊的老虎,

虛有其表。 可見對於北洋水師的真實作戰能力, 李大人早已心知肚明。

北洋水師鎮遠號戰列艦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 水師戰敗, 罪不在洋務搞得不夠好, 也非海軍諸將不肯用命, 而在於朝廷體制的腐朽, 用李鴻章本人的話來說, 大清猶如一間東貼西補,

經不住風吹雨打的破屋, 而他自己, 也不過是個補漏的裱糊匠而已!

儘管李鴻章以“裱糊匠”自嘲, 將甲午戰敗的責任歸咎於體制, 然而有一點他似乎並未提及:當時朝廷的統治者其實也曾想勵精圖治, 早日實現強國強軍的夢想。

琅威理與北洋水師官兵合影

雖然, 近代中國工業科技已遠遠落後於西方, 然而大國的自尊心依然迫使清政府時時惦記著軍工業國產化, 正是這等急功近利的心態害苦了水師官兵!

據記載, 水師初建之時, 曾聘英國軍官擔任教習抓訓練, 可中國人不過學了些皮毛, 能令艦船開動, 便覺得洋人執教已然多餘。 後來, 高管之間發生了權力鬥爭, 竟將當時的北洋水師總教習琅威理趕走, 至此, 軍隊的訓練便開始鬆懈馬虎起來。

琅威理

當時有一細節特別能夠說明這種管理上的漏洞:洋人教官在時, 曾規定海軍官兵每天都要將艦炮擦得一塵不染, 他自己則親自戴著白手套登艦檢查, 要確保沒有任何污垢才算過關, 而洋人一走, 這些規章條例一概形同虛設。 可想而知, 一旦戰事爆發, 遇到的是學西方學得一絲不苟的日本人, 北洋艦隊焉有不敗之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