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名相寇准,情商很有問題

一.年少得志, 平步青雲

寇准(961~1023), 字平仲, 陝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詩人。 三次擔任宰相, 對老趙家貢獻很大。 小時候聽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 我就很喜歡裡面口音很怪的“寇老西兒”。

寇准出身於書香門第。 他的父親寇相在後晉時中過進士, 學問很好。 少年時的寇准聰明好學, 七歲時隨父登華山就寫詩“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俯首白雲低”。 比九歲寫詩的王禹稱又提前了兩歲。

980年, 19歲的寇准考中進士, 當了大理評事, 一年後又去湖北巴東做縣令。 此後官運亨通, 一直做到國防部高級參謀(樞密院等直學士)。

太宗賞識寇准的才學, 為他主婚, 把趙匡胤的小姨子宋娥嫁給他。 寇准成了皇親國戚。

少年得志、一路綠燈的寇准逐漸養成了我行我素、倔強執拗的性格。 他在京的生活非常奢侈。 他喜歡喝酒, 每次宴請賓客, 都令人關閉大門, 把客人的馬車卸了,

讓客人陪他喝個痛快。 家裡從來不點油燈, 廚房、廁所也點著胳膊粗的蠟燭, 是個碳排放愛好者。

當時流行一種西域傳來的胡人舞蹈叫柘枝舞, 寇准很癡迷, 他能挺著肚子一口氣轉它個百八十圈, 人送外號“拓枝癲”。

柘枝舞

寇准在酒宴上經常叫歌女唱歌助興, 然後以綾緞賞給她們。 一個丫環寫了一首詩《呈寇公》勸他勤儉節約:

一曲清歌一束綾, 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織女熒窗下, 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准看後也寫詩回答:

將相功名終若何, 不堪急景似奔梭。

人間萬事何須問, 且向樽前聽豔歌。

意思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989年的一天, 寇准在朝堂給太宗彙報工作。 因為說話過分, 太宗很生氣, 扭頭要走。 寇准死死抓住太宗的衣服, 要他聽自己說完。

幾天後太宗消了氣, 誇獎寇准:“我得到寇准, 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樣。 ”從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賞識, 被任命為國訪部副部長, 直接參與軍國大事。

二.不重團結, 一貶青州

寇准在國防部對部長張遜不太尊重, 多次發生爭論。

994年的一天, 寇准和同事溫仲舒騎馬上街, 有個瘋子攔住寇准的馬, 喊他萬歲。 張遜知道後, 派人向皇帝報告了這事。 第二天上朝太宗談到這事, 寇准讓溫仲舒作證, 為自己辯護。 他和張遜激烈爭吵, 相互揭短, 把很多陳麻爛穀子的舊事都抖出來。

這兩位重臣平時不團結, 太宗本來就不滿意。 現在公開吵架, 太宗大怒, 立刻下令撤了張遜的職, 把寇准貶到山東青州。

古時候貶官, 不是嶺南就是西北。 這青州風景美、百姓富,

可見太宗對寇准的照顧。

青州古城

寇准走後, 太宗多次問手下:“寇准在青州過得怎麼樣?”手下說:“青州是個好地方, 他肯定過得不錯。 ”

太宗離不開寇准, 第二年, 就把他召回京城, 安排他當了副宰相(參知政事)。

見到寇准後, 太宗首先讓寇准看自己的腳丫子(太宗腳有傷),

然後說“你怎麼回來這麼晚啊!”分明對寇准套近乎, 寇准卻不冷不熱地說“沒有命令我當然不能回來。 ”差點兒沒把太宗噎死!

三.作風霸道, 再貶鄧州

太宗有個心病, 就是立太子。

當年太宗從哥哥手裡得到江山, 發誓會傳位給侄子, 但現在又想傳給兒子。 這在當時是事關國體的大事。 大臣意見不統一, 七嘴八舌提意見, 都摸不准太宗的思路, 太宗有點煩。 大臣馮拯就因為提建議被貶嶺南。

有一天太宗向寇准談起這件事。 寇准說“這是皇上的家事, 不用和後妃、太監們商量, 也不要和大臣們商量。 ”太宗問:“趙恒這孩子怎麼樣?”寇准順水推舟:“知子莫若父。 陛下您快決定吧。 ”寇准的回答使太宗吃了定心丸, 第二天就宣佈兒子趙恒為太子。

當年唐高宗要把武則天立為皇后,耿直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就因為提意見被貶到蠻夷之地。而徐茂功憑一句“這是皇上的家事,不用問別人”而逃過一劫。

寇准這次也耍了滑頭,顯然參考了徐茂公的策略。從此太宗更加倚重他。有人給太宗獻了一根犀牛角,太宗令人鑲在兩條腰帶上,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寇准。

立了太子後太宗心情很好,給很多人提了官。寇准利用職務之便,給自己喜歡的人安排好位置。被罷官的馮拯又被起用,當了虞部員外郎。他資格老,在任命名單上排在屯田員外郎彭惟節前面。寇准一直不喜歡馮拯,嚴厲批評他:你這管林業的怎麼排在管農業的前面?馮拯很委屈,就給太宗寫報告,談到寇准平時作風霸道,在提拔官員中有不公平的事。太宗大怒,叫寇准來質問。

在事實面前,性格倔強的寇准堅決不認錯,為自已百般辯解。太宗說:“不要爭了,再爭論下去更加丟人現眼。”寇准還是堅持爭論,太宗歎氣說:“老鼠麻雀也會通人性,你怎麼這麼固執呢?”下旨把寇准貶到河南鄧州。

這第二次被貶後,寇准再也沒見過太宗。

四.得罪小人,三貶陝州

997年太宗駕崩,真宗即位,立刻安排對自己登基有功的寇准回京工作。同時回京的還有被貶揚州的王禹稱。

真宗登基這幾年有胖宰相張齊賢、大事不糊塗的呂端輔國,可謂政通人和。

1004年六月,老成穩重的畢士安推薦寇准為相。真宗早就想重用寇准,又覺得他性格太倔,不能做一把手,就安排他協助畢士安工作,同為宰相。

當了宰相,寇准開始大膽地進行人事調整。他用人不講資歷,只憑自己的好惡,使其他大臣很不高興。他在官場一直像一個老頑童,任性專斷,不給別人臺階下。真宗瞭解他這脾氣,對他的態度一直是“可以敬之,難以親之”。

寇准提拔了一個年輕同志丁謂作副宰相,丁謂出於感激,對寇准非常尊重。有一次參加飯局,寇准的鬍子沾了菜湯,丁謂趕忙幫他輕輕擦去。寇准說:“你這個副宰相也是國家棟樑啊,還為領導擦鬍子?”搞得丁謂很難堪。這就是“溜須”一詞的來歷。丁謂受了羞辱,後來加入王欽若的幫派,把寇准一步步逼上絕路。

1004年九月,遼國20萬大軍侵犯,大宋朝庭慌了手腳。副宰相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國防部陳堯叟是四川人,建議遷都成都。寇准堅決主張抵抗,說那些妥協派“罪可斬首”,把王欽若貶到河北的天雄軍。王欽若這人心眼很小,這次遭遇使他終生與寇准為仇。

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決定親征。

他到澶州巡視後,讓寇准負責軍事指揮,還派人探視寇准的行動,發現寇准與皇家秘書楊億經常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真宗不再擔心。

由於真宗親征鼓舞了士氣,宋軍逐漸占了上風。大將楊延昭(評書《楊家將》中的楊六郎)在前線力戰,李繼隆死守澶州城,張環在澶州城外用伏駑射死了遼國先鋒蕭撻凜。

十月,遼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便要求談判。十二月雙方簽了合同,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此後遼國再也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

澶淵之盟後,寇准志得意滿,寫了牛氣沖天的《蝶戀花》:

四十年來身富貴,

游處煙霞,

步履如平地。

紫府丹台仙籍裡,

皆知獨擅無雙美。

將相兼榮誰敢比,

彩鳳徊翔,

重浴荀池水。

位極人臣功濟世,

芬芳天下歌桃李。

寇准本來人緣就不好,現在洋洋自得的氣派更引起其他大臣的嫉恨。王欽若對真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徒快要輸完時,就把所有的籌碼押上去拼一把,這叫孤注一擲。在澶州時寇准為了自己的功勞拿您當‘孤注’,真是危險啊!”真宗打個冷戰,從此對寇准冷淡起來。

1005年十月,畢士安病逝。這個厚道人推薦過寇准,也一直幫寇准遮風擋雨。他去世後,寇准盛氣淩人的性格直接暴露在政敵面前。

1006年二月,寇准被免去相職,到陝州(河南三門峽市陝縣)去做知州。

在陝州寇准結識了一個隱士叫魏野,兩人很談得來,成了朋友。魏野勸他辭官隱居,還寫詩誇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這詩傳開去,百姓都以為寇准是個廉潔清貧的官員,叫他“無地起樓臺相公”。

寇准被貶後,王旦作宰相。這王旦與寇准是同榜的進士。寇准曾多次對皇上揭發他的缺點,王旦卻一直稱讚寇准的優點。真宗同王旦說到此事,王旦說:“寇准對皇上無所隱瞞,這就是忠誠啊。”寇准知道後非常慚愧。

五.不顧大局,四貶陝西

澶淵之盟後天下太平,真宗心情很好。在王欽若的唆使下,真宗設計了一個宏偉的計畫。

1008年正月初二,有人看到一塊黃布纏在皇宮簷角上。真宗召集群臣一起打開它,裡面有文字說大宋皇帝趙恒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真宗親自導演的天書鬧劇開始了。他希望自己象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留芳史冊。他下旨從這一年起改年號為“大中祥符”。此後的9年內真宗帶人泰山封禪、汾陰祭祀、亳州朝拜,昭示國家繁榮昌盛,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

這一系列動作勞民傷財,多數大臣看不慣。老相張齊賢在1012年辭職。

泰山封禪時王欽若擔任總指揮。王總指揮不忘前仇,讓寇准趕來參加儀式,然後讓他去河北的天雄軍工作。這分明是GIVE YOU A CLOUR SEE SEE,那裡正是當年寇准貶王欽若的地方。

真宗模仿唐玄宗派人在泰山石壁上刻了《功德銘碑》,就是著名的宋摩崖。到明朝時大部分被人鏟毀,另刻了“德星岩”三字。後人又在旁邊刻了寇准七歲時寫的“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一直保留到現在。

泰山宋摩崖

好大喜功的真宗很明白自己登上皇位有寇准的功勞,眼前這太平日子也有寇准的功勞。1014年他讓寇准回京任宰相。

已經四次被貶的寇准還是難改執拗的脾氣,對朋友依然仗義,對政敵更加苛刻。

他首先向皇上舉薦河南朋友魏野入朝做官,真宗答應了。寇准親自去了河南陝州,但他很失望,魏野躲起來堅決不見他。寇准是一隻獅子,喜歡在官場搏殺。魏野是一隻鳥,喜歡在山野自由地飛。

這一年河北向朝庭繳納布匹比較拖拉,負責的官員三司使林特很著急,再三催促。這林特是王欽若的嫡系,與寇准不是一條線的,寇准就故意刁難他,安排轉運使李士衡故意拖延,使這件事越鬧越大。真宗知道後生氣地說:“寇准的脾氣還是這麼倔!”又把他趕到陝西的永興軍去了。

西北風光不似內地繁華,但也有蒼涼、豪邁之美。寇准在這裡把王維的《渭城曲》改成一首詞《陽關引》: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

春朝雨霽輕塵歇,征鞍發。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

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

歎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

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六.投機不成,客死他鄉

1017年,寇准改任湖北山南東道節度使。在這裡他一直盼望皇上再次起用他。他寫的一首《踏莎行》借婦人思春表示了自己內心的鬱悶: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春梅小。

畫堂人靜雨濛濛,

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

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

長空黯淡連芳草。

這詞寫得很含蓄,

翻譯過來就是這樣:

春天就要結束了,黃鶯叫聲遠去了。

花兒都要凋謝了,青梅就要長大了。

書房外面下雨了,屏風後麵點香了。

離別時間很久了,心裡有點想你了。

灰塵蓋住鏡子了,好多日子沒照了。

站在房前傷心了,天色漸漸陰沉了。

機會終於到來了。

他手下一個軍官叫朱能,偽造了一份“天書”放在附近的乾佑山,想報給皇上騙取封賞。

寇准從來不信天書這一套,但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考慮,他將“乾佑天書”上呈皇上。真宗收到這第二份天書果然高興,下旨改年號為天禧,讓寇准再回京當宰相。

戲曲《寇准背靴》

寇准一生多次在官場投機,但多被後人掩飾。這次進獻天書,成為難以塗抹的污點,後來被歐陽修笑話“老不知止”。止者,恥也。

1019年,真宗得了半身不遂,朝中大事由劉皇后協助料理。寇准對此不滿。

有一天真宗與太監周懷政談到讓太子監國的想法。周懷政是太子的人,當然高興,就把這事告訴了寇准。

這消息使寇准對局勢產生了誤判。當年太宗選太子時,寇准油滑的態度使自己走對了路線,在真宗一朝備受恩寵。這一次他決定再次投機。

他悄悄安排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報告,請太子監國,還答應讓楊億輔政作為報答。

這明擺著要從劉皇后手中奪權。

這楊億是當時的文壇名宿,也是寇准的鐵杆朋友。他多年在皇家圖書館編書,經常與錢惟演、劉筠等人唱和,把唱和詩編為《西昆酬唱集》(皇家圖書館又稱西昆),成為西昆體的代表。眼下寇准有重大政治計畫,楊億不敢怠慢。

但寇准這人有個毛病――貪杯。他在飯局上酒後失言使消息洩露。

劉皇后的嫡系丁謂先下手為強,逮捕周懷政等人,把審訊結果上報真宗和劉皇后。真宗大怒,下旨處死周懷政,把寇准貶到湖南作道州司馬。丁謂繼任宰相。

與劉皇后奪權這一戰,寇准大敗。

1022年二月,真宗死去,無人庇護的寇准日子更難過了。劉皇后和丁謂又把他貶到更加荒涼的廣東雷州。寇准行前大哭:“我怎麼得罪丁謂了?他要置我於死地啊。”丁謂知道後說:“不只是我恨他,大家都恨他。”

雷州氣候惡劣,生活艱難,寇准的身體很快垮下來。

說來也巧,寇准到雷州沒幾天,丁謂也來了。他因為修建真宗陵墓的事觸怒了劉皇后,被貶到更遠更荒涼的海南島。他路過雷州時,寇准派人蒸了一隻羊送給他。丁謂想見面,寇准拒絕了。

1023年秋天,寇准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讓人把當年太宗賜的腰帶取來,鄭重地跪拜。然後讓人收拾好床鋪,自己躺上去安然死去。

寇准死後,夫人宋皇姨申請讓朝廷出錢來運遺體,不過拿到的錢太少,只能運到皇姨的老家洛陽,只好在那裡安葬。

十一年後宋仁宗為寇准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把他遷葬回陝西老家,還賜給他很長很長好聽的頭銜。

當年唐高宗要把武則天立為皇后,耿直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就因為提意見被貶到蠻夷之地。而徐茂功憑一句“這是皇上的家事,不用問別人”而逃過一劫。

寇准這次也耍了滑頭,顯然參考了徐茂公的策略。從此太宗更加倚重他。有人給太宗獻了一根犀牛角,太宗令人鑲在兩條腰帶上,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寇准。

立了太子後太宗心情很好,給很多人提了官。寇准利用職務之便,給自己喜歡的人安排好位置。被罷官的馮拯又被起用,當了虞部員外郎。他資格老,在任命名單上排在屯田員外郎彭惟節前面。寇准一直不喜歡馮拯,嚴厲批評他:你這管林業的怎麼排在管農業的前面?馮拯很委屈,就給太宗寫報告,談到寇准平時作風霸道,在提拔官員中有不公平的事。太宗大怒,叫寇准來質問。

在事實面前,性格倔強的寇准堅決不認錯,為自已百般辯解。太宗說:“不要爭了,再爭論下去更加丟人現眼。”寇准還是堅持爭論,太宗歎氣說:“老鼠麻雀也會通人性,你怎麼這麼固執呢?”下旨把寇准貶到河南鄧州。

這第二次被貶後,寇准再也沒見過太宗。

四.得罪小人,三貶陝州

997年太宗駕崩,真宗即位,立刻安排對自己登基有功的寇准回京工作。同時回京的還有被貶揚州的王禹稱。

真宗登基這幾年有胖宰相張齊賢、大事不糊塗的呂端輔國,可謂政通人和。

1004年六月,老成穩重的畢士安推薦寇准為相。真宗早就想重用寇准,又覺得他性格太倔,不能做一把手,就安排他協助畢士安工作,同為宰相。

當了宰相,寇准開始大膽地進行人事調整。他用人不講資歷,只憑自己的好惡,使其他大臣很不高興。他在官場一直像一個老頑童,任性專斷,不給別人臺階下。真宗瞭解他這脾氣,對他的態度一直是“可以敬之,難以親之”。

寇准提拔了一個年輕同志丁謂作副宰相,丁謂出於感激,對寇准非常尊重。有一次參加飯局,寇准的鬍子沾了菜湯,丁謂趕忙幫他輕輕擦去。寇准說:“你這個副宰相也是國家棟樑啊,還為領導擦鬍子?”搞得丁謂很難堪。這就是“溜須”一詞的來歷。丁謂受了羞辱,後來加入王欽若的幫派,把寇准一步步逼上絕路。

1004年九月,遼國20萬大軍侵犯,大宋朝庭慌了手腳。副宰相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國防部陳堯叟是四川人,建議遷都成都。寇准堅決主張抵抗,說那些妥協派“罪可斬首”,把王欽若貶到河北的天雄軍。王欽若這人心眼很小,這次遭遇使他終生與寇准為仇。

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決定親征。

他到澶州巡視後,讓寇准負責軍事指揮,還派人探視寇准的行動,發現寇准與皇家秘書楊億經常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真宗不再擔心。

由於真宗親征鼓舞了士氣,宋軍逐漸占了上風。大將楊延昭(評書《楊家將》中的楊六郎)在前線力戰,李繼隆死守澶州城,張環在澶州城外用伏駑射死了遼國先鋒蕭撻凜。

十月,遼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便要求談判。十二月雙方簽了合同,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此後遼國再也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

澶淵之盟後,寇准志得意滿,寫了牛氣沖天的《蝶戀花》:

四十年來身富貴,

游處煙霞,

步履如平地。

紫府丹台仙籍裡,

皆知獨擅無雙美。

將相兼榮誰敢比,

彩鳳徊翔,

重浴荀池水。

位極人臣功濟世,

芬芳天下歌桃李。

寇准本來人緣就不好,現在洋洋自得的氣派更引起其他大臣的嫉恨。王欽若對真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徒快要輸完時,就把所有的籌碼押上去拼一把,這叫孤注一擲。在澶州時寇准為了自己的功勞拿您當‘孤注’,真是危險啊!”真宗打個冷戰,從此對寇准冷淡起來。

1005年十月,畢士安病逝。這個厚道人推薦過寇准,也一直幫寇准遮風擋雨。他去世後,寇准盛氣淩人的性格直接暴露在政敵面前。

1006年二月,寇准被免去相職,到陝州(河南三門峽市陝縣)去做知州。

在陝州寇准結識了一個隱士叫魏野,兩人很談得來,成了朋友。魏野勸他辭官隱居,還寫詩誇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這詩傳開去,百姓都以為寇准是個廉潔清貧的官員,叫他“無地起樓臺相公”。

寇准被貶後,王旦作宰相。這王旦與寇准是同榜的進士。寇准曾多次對皇上揭發他的缺點,王旦卻一直稱讚寇准的優點。真宗同王旦說到此事,王旦說:“寇准對皇上無所隱瞞,這就是忠誠啊。”寇准知道後非常慚愧。

五.不顧大局,四貶陝西

澶淵之盟後天下太平,真宗心情很好。在王欽若的唆使下,真宗設計了一個宏偉的計畫。

1008年正月初二,有人看到一塊黃布纏在皇宮簷角上。真宗召集群臣一起打開它,裡面有文字說大宋皇帝趙恒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真宗親自導演的天書鬧劇開始了。他希望自己象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留芳史冊。他下旨從這一年起改年號為“大中祥符”。此後的9年內真宗帶人泰山封禪、汾陰祭祀、亳州朝拜,昭示國家繁榮昌盛,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

這一系列動作勞民傷財,多數大臣看不慣。老相張齊賢在1012年辭職。

泰山封禪時王欽若擔任總指揮。王總指揮不忘前仇,讓寇准趕來參加儀式,然後讓他去河北的天雄軍工作。這分明是GIVE YOU A CLOUR SEE SEE,那裡正是當年寇准貶王欽若的地方。

真宗模仿唐玄宗派人在泰山石壁上刻了《功德銘碑》,就是著名的宋摩崖。到明朝時大部分被人鏟毀,另刻了“德星岩”三字。後人又在旁邊刻了寇准七歲時寫的“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一直保留到現在。

泰山宋摩崖

好大喜功的真宗很明白自己登上皇位有寇准的功勞,眼前這太平日子也有寇准的功勞。1014年他讓寇准回京任宰相。

已經四次被貶的寇准還是難改執拗的脾氣,對朋友依然仗義,對政敵更加苛刻。

他首先向皇上舉薦河南朋友魏野入朝做官,真宗答應了。寇准親自去了河南陝州,但他很失望,魏野躲起來堅決不見他。寇准是一隻獅子,喜歡在官場搏殺。魏野是一隻鳥,喜歡在山野自由地飛。

這一年河北向朝庭繳納布匹比較拖拉,負責的官員三司使林特很著急,再三催促。這林特是王欽若的嫡系,與寇准不是一條線的,寇准就故意刁難他,安排轉運使李士衡故意拖延,使這件事越鬧越大。真宗知道後生氣地說:“寇准的脾氣還是這麼倔!”又把他趕到陝西的永興軍去了。

西北風光不似內地繁華,但也有蒼涼、豪邁之美。寇准在這裡把王維的《渭城曲》改成一首詞《陽關引》: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

春朝雨霽輕塵歇,征鞍發。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

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

歎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

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六.投機不成,客死他鄉

1017年,寇准改任湖北山南東道節度使。在這裡他一直盼望皇上再次起用他。他寫的一首《踏莎行》借婦人思春表示了自己內心的鬱悶: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春梅小。

畫堂人靜雨濛濛,

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

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

長空黯淡連芳草。

這詞寫得很含蓄,

翻譯過來就是這樣:

春天就要結束了,黃鶯叫聲遠去了。

花兒都要凋謝了,青梅就要長大了。

書房外面下雨了,屏風後麵點香了。

離別時間很久了,心裡有點想你了。

灰塵蓋住鏡子了,好多日子沒照了。

站在房前傷心了,天色漸漸陰沉了。

機會終於到來了。

他手下一個軍官叫朱能,偽造了一份“天書”放在附近的乾佑山,想報給皇上騙取封賞。

寇准從來不信天書這一套,但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考慮,他將“乾佑天書”上呈皇上。真宗收到這第二份天書果然高興,下旨改年號為天禧,讓寇准再回京當宰相。

戲曲《寇准背靴》

寇准一生多次在官場投機,但多被後人掩飾。這次進獻天書,成為難以塗抹的污點,後來被歐陽修笑話“老不知止”。止者,恥也。

1019年,真宗得了半身不遂,朝中大事由劉皇后協助料理。寇准對此不滿。

有一天真宗與太監周懷政談到讓太子監國的想法。周懷政是太子的人,當然高興,就把這事告訴了寇准。

這消息使寇准對局勢產生了誤判。當年太宗選太子時,寇准油滑的態度使自己走對了路線,在真宗一朝備受恩寵。這一次他決定再次投機。

他悄悄安排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報告,請太子監國,還答應讓楊億輔政作為報答。

這明擺著要從劉皇后手中奪權。

這楊億是當時的文壇名宿,也是寇准的鐵杆朋友。他多年在皇家圖書館編書,經常與錢惟演、劉筠等人唱和,把唱和詩編為《西昆酬唱集》(皇家圖書館又稱西昆),成為西昆體的代表。眼下寇准有重大政治計畫,楊億不敢怠慢。

但寇准這人有個毛病――貪杯。他在飯局上酒後失言使消息洩露。

劉皇后的嫡系丁謂先下手為強,逮捕周懷政等人,把審訊結果上報真宗和劉皇后。真宗大怒,下旨處死周懷政,把寇准貶到湖南作道州司馬。丁謂繼任宰相。

與劉皇后奪權這一戰,寇准大敗。

1022年二月,真宗死去,無人庇護的寇准日子更難過了。劉皇后和丁謂又把他貶到更加荒涼的廣東雷州。寇准行前大哭:“我怎麼得罪丁謂了?他要置我於死地啊。”丁謂知道後說:“不只是我恨他,大家都恨他。”

雷州氣候惡劣,生活艱難,寇准的身體很快垮下來。

說來也巧,寇准到雷州沒幾天,丁謂也來了。他因為修建真宗陵墓的事觸怒了劉皇后,被貶到更遠更荒涼的海南島。他路過雷州時,寇准派人蒸了一隻羊送給他。丁謂想見面,寇准拒絕了。

1023年秋天,寇准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讓人把當年太宗賜的腰帶取來,鄭重地跪拜。然後讓人收拾好床鋪,自己躺上去安然死去。

寇准死後,夫人宋皇姨申請讓朝廷出錢來運遺體,不過拿到的錢太少,只能運到皇姨的老家洛陽,只好在那裡安葬。

十一年後宋仁宗為寇准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把他遷葬回陝西老家,還賜給他很長很長好聽的頭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