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圍觀」美食是回憶的震撼彈|那些記憶中的美味小吃

食物就是一場鄉愁, 很多小時候的美味, 長大以後也許還常吃, 卻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味道。 若因地理位置的疏遠無法重溫舊味, 更會讓肚子裡的那條饞蟲無處可發洩。 那種無法企及的滋味裡, 留存著當年的青春, 當年的朋友, 當年的親情, 當年的愛人, 哪怕只需要一點似曾相識, 都會讓回憶捲土重來。 今天, 就讓我們一同回味一下江蘇各地記憶中的美味小吃, 找回那依舊藏在味蕾深處的難忘曾經。

南 京

回味鴨血粉絲湯與韓復興的鴨油酥餅更配哦

記性中的老南京, 幾乎就是跟鴨血粉絲湯劃等號的,

那些座落在街頭巷尾, 或大或小, 或氣派些或市井些的鴨血粉絲湯店, 好象都在親近地在向你訴說這座城市的故事。

而這裡面最有地標性特色的一家, 恐怕就是回味鴨血粉絲湯了。 回味鴨血粉絲湯品牌開創於1996年:紫玉般的鴨血吮之滑爽, 象牙白的鴨肝入口散香, 且韌且細的鴨腸嚼勁十足, 再有一線熱氣晶瑩的粉絲一吸入口, 如步仙境, 再而品品漂著簪綠簪綠香菜的老湯, 已為仙人。

更難忘的還有那操著南京口音的盛勺阿姨, 若要熱情地問一句“啊要辣油啊?”, 縱使食客本來滴辣不入, 也會直勾勾盯住, 咽著口水跟一句:“那就來點吧!”

你若以為這樣就是老南京的味道那可就錯啦, 喝鴨湯, 當然還要配燒餅或者雞汁湯包。 若是配燒餅, 那必須是韓復興剛出爐的鴨油燒餅, 一層一層堪比法式千層酥, 鹹口的蔥香濃郁, 甜口的甜蜜沁心, 每咬一口, 再配上鴨湯, 那就是小時候最幸福的滋味啊!

無 錫

三鳳橋醬排骨與孫記糕團店, 肉都要是甜口的

對外地人來說, 無錫的醬排骨名聲在外, 對老無錫人來說, 三鳳橋的醬排骨才是最能代表無錫特色的美食。 擁有140多年歷史的三鳳橋醬排骨以色澤醬紅、香味濃郁、骨酥肉爛的獨特風味, 屹立“食壇”多年不倒。

如今, 很多人還能回憶起當年乘綠皮火車停靠無錫站時, 常被食品推車的叫買聲吸引而去的場景……

無錫人嗜甜, 愛到連肉都要做成甜的, 醬排骨是甜的, 玉蘭餅也要是甜的, 最著名的玉蘭餅非孫記糕團店莫屬啦。 它誘人的精髓在於糯米粉外殼的酥脆和甜香豬肉餡的彈牙, 外殼和內餡的空隙, 則被溢出的鮮湯填滿, 一口吃下,

能一直甜到心裡!

有多少無錫人, 會在懶懶的晨曦中晃蕩到孫記店鋪口, 嘬一口鮮甜的玉蘭餅, 再叫一碗兒甘甜的豆漿, 眷戀的無錫甜香, 都包在這玉蘭餅的脆殼裡了。

徐 州

兩來風的辣湯和泰康的蜜三刀, 藏著徐州人的豪邁和靈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徐州人,不知道能不能算出從小到大自己到底喝了多少碗兩來風的辣湯:一個大大的粗瓷碗,盛滿灰色濃稠的熱湯,裡面藏著鱔片雞絲,湯上漂著麵筋蛋碎,聞著立刻就能調動起你的味覺和嗅覺,迫不及待地喝下去一碗,頭到腳生出暖意來,才覺得美好一天的開始。

如果說麻辣過癮的辣湯像極了徐州的男人——皮膚黝黑、粗獷,性格豪邁又瀟灑,那泰康回民食品店裡的招牌蜜三刀,外脆裡嫩、甜而不膩、酥而不散的感覺就好似徐州的姑娘們,密裡透亮,大方坦然,內心實在,充滿著靈氣和智慧。

常 州

常州人的老朋友,大麻糕與銀絲麵館

無論是到過常州的遊客,或者在外定居的常州人,經常會想起常州麻糕店。麻糕店裡那一陣一陣的香甜味道,是常州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要說吃兩塊大麻糕不過癮的話,那再來一碗銀絲面絕對是不二的選擇。1990年“銀絲麵館”正式掛牌後,據老人說,一碗蓋澆面只要3塊多,吃面的隊伍經常要排到店門外,盛面師傅忙到手上長泡都無暇顧及。一碗面能讓常州人如此惦念,不僅面做得細緻,湯也十分講究——白湯口味偏淡,紅湯則口味偏甜,反正無論選擇白湯還是紅湯,只要吃過這銀絲面的,一定都會愛上。

就是這麼簡單,五分錢的麻糕要上兩塊,三塊錢的銀絲面來上一碗,一頓早飯吃得就蠻愜意的了。

蘇 州

抓住回憶不放的除了津津蜜汁豆腐乾,還有昆山奧灶面

童年時候曾聽外婆唱過這樣的歌謠:“蘇州玄妙觀,東西兩“判官”,老卜幹與豆腐乾”,可見當時鹵汁豆腐乾已成為小孩子們喜愛的“小吃”了。要說蘇州人最喜歡吃的豆腐乾,估計就是甜味的“津津牌”蜜汁豆腐乾了。

如今走在蘇州的街頭巷尾,還能看到有人拿著一小盒“津津”,拆開一小袋湯汁浸潤的豆腐乾,一根小牙籤,吃到滿嘴跑湯,開心極了!

老字型大小的美味豆干讓人忘不了,老字型大小的蘇州奧灶面也讓人欲罷不能。

說起奧灶面,不得不提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昆山奧灶館。現如今的麵館裡依然生意火爆,每天早上五點開門迎客,晚上九點打烊,無論是“紅油爆魚面”還是“白湯鹵鴨面”,本地人吃了又吃不嫌膩,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嘗個鮮,這裡永遠都是最經典的老味道。

南通

百年溢香的四宜糕團店

在南通盛譽百年的小吃店——四宜糕團店裡,桂花糕是南通人最青睞的糕點。四宜糕團店裡的桂花糕口感潤滑鬆軟,入口溶化,桂花糕獨特的鬱濃甜香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無意識的舔了舔嘴角的桂花碎屑,咂咂嘴再一次回味了下唇齒中依然殘留的點點幽香,真的很容易掉入了童時的回憶——小時候的許多畫面早已不甚清晰,但獨獨不變的卻還是那熟悉而遙遠的桂花香。

連雲港

美味齋裡的板浦涼粉

連雲港美味齋作為港城的老店,人氣可是非常旺,尤其到了夏天,板浦涼粉絕對是這裡的招牌美食。涼粉可以熱吃也可以冷吃,夏季吃涼粉消暑解渴,冬季熱吃涼粉又可祛寒。

不同口味的盆裝涼粉,蓋上白紗布,有人買就劃一塊用手托著切成塊,配上小袋子調料,一扣,成交!

淮 安

嫩而不膩,百吃不厭的老復興的魚圓

淮安蔣壩老復興飯店開辦于上世紀初,尤以加工蔣壩魚圓、魚餅最為出名。據說,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途徑蔣壩時,曾多次品嘗這道名菜。1958年劉少奇同志來洪澤視察時也贊:“好菜!好菜!名不虛傳”。

天下制魚圓者高手林立,但蔣壩的魚圓卻與眾不同:製作的魚圓有圓有長,色澤雪白,味道鮮美。用筷子輕挑,白銀銀、巍顫顫、嫩津津,一入口,鮮嫩無比,齒頰間輕輕一抿,竟無影無蹤。

熬一鍋魚湯,揉一些魚圓,下一把麵條,家裡人熱熱乎乎一起吃下肚,雖簡單,卻實實在在地將這美味烙在了心裡。

鹽 城

磊達大酒店,吃一碗想三年的魚湯麵

磊達賓館是東台魚湯麵唯一傳承點,這裡做出來的魚湯麵,麵條如柳枝妖嬈,靜靜地臥在純白的魚湯裡,細細咀嚼麵條,筋道,爽滑,入腹之後,只余魚湯的鮮美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麵,賽過老壽星”之說,在鹽城當地,就算是年歲已高,食量不大的老人,卻也常常能吃了整整一碗魚湯麵。魚湯麵對於鹽城人來說,是歲月風雨,是人生百味,也是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揚 州

最平民也最接地氣,共和春茶社與三和四美醬菜

共和春算是揚州最為平民化的茶社了,它那美味又接地氣的美食讓許多老揚州人將一生中大部分的早晨都留在了這裡。

共和春的餃面尤其出名也最受百姓歡喜,二兩麵條放於碗中央,摺疊著放,條條分明,根根清爽,十個餛飩均勻地分佈於麵條的四周,就是這麼一碗普普通通的餃面,卻讓很多人回憶起小時候吃早茶的情景,歷歷在目。

在揚州,要說比共和春茶社更接地氣,更生活化,更家常的美食可不就是三和四美醬菜嘛!作為揚州醬菜的傑出代表,三和、四美老牌醬坊的歷史早逾百年。據記載,光緒年間,無論大人小孩,只要花一個銅錢,就能買到一碟小菜。

如今三和四美醬菜有什錦菜、宮廷龍鬚等數十種,而很多人最愛寶塔菜,又脆又面,又鹹又甜,作為搭配清粥的一疊小菜,剛剛好。

鎮 江

最著名的兩大寶,鍋蓋面品鑒館和宴春酒樓的水晶肴肉

鍋蓋面的受歡迎程度不必多言,老鎮江人的早飯,十次有八次是鍋蓋面。每日吃上一頓,那種滿足感不光是感官上的,更是心靈的。

鍋蓋面常有,而肴肉不常有,很多老鎮江人都認為宴春酒樓所制的肴肉最正宗最好吃。

每到除夕,肴肉便成了鎮江人年夜飯中的頭等重頭菜。水晶肴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酥嫩,通常當地人都將水晶肴肉蘸上混有細薑末兒的鎮江香醋,連著猶如水晶一般的透明鹵凍一放到嘴裡,一年的疲憊全都忘記了。

泰 州

黃橋賓館的黃橋燒餅

如今若想買到在泰州買到正宗的燒餅,很多本地人都會推薦黃橋賓館。當年的黃橋戰役成就了黃橋燒餅,現在的黃橋燒餅也在與時俱進,發展到了以火腿、蝦米、蔥油、雞丁、香腸、桔餅、桂花、細沙等為主餡料的十多個不同品種的花式,酸甜苦辣鹹,總會找到適合你的一種口味。口味雖不同,酥香卻如故,那份軍民的魚水之情留于其聞,使人更是懷戀。

宿 遷

乾隆老湯黃狗豬頭肉,看不到豬頭,吃不到狗肉

在宿遷市區市府東路運河橋西側有一家酒店,老闆就是黃狗豬頭肉的第十代傳人。“黃狗豬頭肉”作為宿遷一道傳統名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此菜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瘦肉鮮香,味純而嫩。

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備上幾壺薄酒,再配上一大盤黃狗豬頭肉,找個週末午後獨享片刻的逍遙和閒適,想想都是件及其享受的事情。

中國一直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雖是反映了艱苦生活時期,人民對於美好生活,希望吃一頓美味佳餚的強烈意願,但是由此而來的中國食文化,卻成為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人們認為最難忘的一頓飯,不僅是色香味俱全的滿足享受,還有那些味覺回憶引起的舊事舊情,每段人生都有百般滋味縈繞在心頭。

(感謝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等市市委宣傳部提供圖文素材)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徐州人,不知道能不能算出從小到大自己到底喝了多少碗兩來風的辣湯:一個大大的粗瓷碗,盛滿灰色濃稠的熱湯,裡面藏著鱔片雞絲,湯上漂著麵筋蛋碎,聞著立刻就能調動起你的味覺和嗅覺,迫不及待地喝下去一碗,頭到腳生出暖意來,才覺得美好一天的開始。

如果說麻辣過癮的辣湯像極了徐州的男人——皮膚黝黑、粗獷,性格豪邁又瀟灑,那泰康回民食品店裡的招牌蜜三刀,外脆裡嫩、甜而不膩、酥而不散的感覺就好似徐州的姑娘們,密裡透亮,大方坦然,內心實在,充滿著靈氣和智慧。

常 州

常州人的老朋友,大麻糕與銀絲麵館

無論是到過常州的遊客,或者在外定居的常州人,經常會想起常州麻糕店。麻糕店裡那一陣一陣的香甜味道,是常州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要說吃兩塊大麻糕不過癮的話,那再來一碗銀絲面絕對是不二的選擇。1990年“銀絲麵館”正式掛牌後,據老人說,一碗蓋澆面只要3塊多,吃面的隊伍經常要排到店門外,盛面師傅忙到手上長泡都無暇顧及。一碗面能讓常州人如此惦念,不僅面做得細緻,湯也十分講究——白湯口味偏淡,紅湯則口味偏甜,反正無論選擇白湯還是紅湯,只要吃過這銀絲面的,一定都會愛上。

就是這麼簡單,五分錢的麻糕要上兩塊,三塊錢的銀絲面來上一碗,一頓早飯吃得就蠻愜意的了。

蘇 州

抓住回憶不放的除了津津蜜汁豆腐乾,還有昆山奧灶面

童年時候曾聽外婆唱過這樣的歌謠:“蘇州玄妙觀,東西兩“判官”,老卜幹與豆腐乾”,可見當時鹵汁豆腐乾已成為小孩子們喜愛的“小吃”了。要說蘇州人最喜歡吃的豆腐乾,估計就是甜味的“津津牌”蜜汁豆腐乾了。

如今走在蘇州的街頭巷尾,還能看到有人拿著一小盒“津津”,拆開一小袋湯汁浸潤的豆腐乾,一根小牙籤,吃到滿嘴跑湯,開心極了!

老字型大小的美味豆干讓人忘不了,老字型大小的蘇州奧灶面也讓人欲罷不能。

說起奧灶面,不得不提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昆山奧灶館。現如今的麵館裡依然生意火爆,每天早上五點開門迎客,晚上九點打烊,無論是“紅油爆魚面”還是“白湯鹵鴨面”,本地人吃了又吃不嫌膩,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嘗個鮮,這裡永遠都是最經典的老味道。

南通

百年溢香的四宜糕團店

在南通盛譽百年的小吃店——四宜糕團店裡,桂花糕是南通人最青睞的糕點。四宜糕團店裡的桂花糕口感潤滑鬆軟,入口溶化,桂花糕獨特的鬱濃甜香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無意識的舔了舔嘴角的桂花碎屑,咂咂嘴再一次回味了下唇齒中依然殘留的點點幽香,真的很容易掉入了童時的回憶——小時候的許多畫面早已不甚清晰,但獨獨不變的卻還是那熟悉而遙遠的桂花香。

連雲港

美味齋裡的板浦涼粉

連雲港美味齋作為港城的老店,人氣可是非常旺,尤其到了夏天,板浦涼粉絕對是這裡的招牌美食。涼粉可以熱吃也可以冷吃,夏季吃涼粉消暑解渴,冬季熱吃涼粉又可祛寒。

不同口味的盆裝涼粉,蓋上白紗布,有人買就劃一塊用手托著切成塊,配上小袋子調料,一扣,成交!

淮 安

嫩而不膩,百吃不厭的老復興的魚圓

淮安蔣壩老復興飯店開辦于上世紀初,尤以加工蔣壩魚圓、魚餅最為出名。據說,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途徑蔣壩時,曾多次品嘗這道名菜。1958年劉少奇同志來洪澤視察時也贊:“好菜!好菜!名不虛傳”。

天下制魚圓者高手林立,但蔣壩的魚圓卻與眾不同:製作的魚圓有圓有長,色澤雪白,味道鮮美。用筷子輕挑,白銀銀、巍顫顫、嫩津津,一入口,鮮嫩無比,齒頰間輕輕一抿,竟無影無蹤。

熬一鍋魚湯,揉一些魚圓,下一把麵條,家裡人熱熱乎乎一起吃下肚,雖簡單,卻實實在在地將這美味烙在了心裡。

鹽 城

磊達大酒店,吃一碗想三年的魚湯麵

磊達賓館是東台魚湯麵唯一傳承點,這裡做出來的魚湯麵,麵條如柳枝妖嬈,靜靜地臥在純白的魚湯裡,細細咀嚼麵條,筋道,爽滑,入腹之後,只余魚湯的鮮美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麵,賽過老壽星”之說,在鹽城當地,就算是年歲已高,食量不大的老人,卻也常常能吃了整整一碗魚湯麵。魚湯麵對於鹽城人來說,是歲月風雨,是人生百味,也是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揚 州

最平民也最接地氣,共和春茶社與三和四美醬菜

共和春算是揚州最為平民化的茶社了,它那美味又接地氣的美食讓許多老揚州人將一生中大部分的早晨都留在了這裡。

共和春的餃面尤其出名也最受百姓歡喜,二兩麵條放於碗中央,摺疊著放,條條分明,根根清爽,十個餛飩均勻地分佈於麵條的四周,就是這麼一碗普普通通的餃面,卻讓很多人回憶起小時候吃早茶的情景,歷歷在目。

在揚州,要說比共和春茶社更接地氣,更生活化,更家常的美食可不就是三和四美醬菜嘛!作為揚州醬菜的傑出代表,三和、四美老牌醬坊的歷史早逾百年。據記載,光緒年間,無論大人小孩,只要花一個銅錢,就能買到一碟小菜。

如今三和四美醬菜有什錦菜、宮廷龍鬚等數十種,而很多人最愛寶塔菜,又脆又面,又鹹又甜,作為搭配清粥的一疊小菜,剛剛好。

鎮 江

最著名的兩大寶,鍋蓋面品鑒館和宴春酒樓的水晶肴肉

鍋蓋面的受歡迎程度不必多言,老鎮江人的早飯,十次有八次是鍋蓋面。每日吃上一頓,那種滿足感不光是感官上的,更是心靈的。

鍋蓋面常有,而肴肉不常有,很多老鎮江人都認為宴春酒樓所制的肴肉最正宗最好吃。

每到除夕,肴肉便成了鎮江人年夜飯中的頭等重頭菜。水晶肴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酥嫩,通常當地人都將水晶肴肉蘸上混有細薑末兒的鎮江香醋,連著猶如水晶一般的透明鹵凍一放到嘴裡,一年的疲憊全都忘記了。

泰 州

黃橋賓館的黃橋燒餅

如今若想買到在泰州買到正宗的燒餅,很多本地人都會推薦黃橋賓館。當年的黃橋戰役成就了黃橋燒餅,現在的黃橋燒餅也在與時俱進,發展到了以火腿、蝦米、蔥油、雞丁、香腸、桔餅、桂花、細沙等為主餡料的十多個不同品種的花式,酸甜苦辣鹹,總會找到適合你的一種口味。口味雖不同,酥香卻如故,那份軍民的魚水之情留于其聞,使人更是懷戀。

宿 遷

乾隆老湯黃狗豬頭肉,看不到豬頭,吃不到狗肉

在宿遷市區市府東路運河橋西側有一家酒店,老闆就是黃狗豬頭肉的第十代傳人。“黃狗豬頭肉”作為宿遷一道傳統名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此菜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瘦肉鮮香,味純而嫩。

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備上幾壺薄酒,再配上一大盤黃狗豬頭肉,找個週末午後獨享片刻的逍遙和閒適,想想都是件及其享受的事情。

中國一直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雖是反映了艱苦生活時期,人民對於美好生活,希望吃一頓美味佳餚的強烈意願,但是由此而來的中國食文化,卻成為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人們認為最難忘的一頓飯,不僅是色香味俱全的滿足享受,還有那些味覺回憶引起的舊事舊情,每段人生都有百般滋味縈繞在心頭。

(感謝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等市市委宣傳部提供圖文素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