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華老字型大小“全聚德”當年卻幾次差點倒閉

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就迎來了蘇聯第一位駐華大使羅申, 為了招待外賓, 毛主席準備在中南海宴請羅申, 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第一次外事宴請活動, 為了這次宴會, 中南海緊急挑選了北京城最優秀的廚師, 精心準備了一桌豐富的盛宴。 然而, 在這次宴席上有一道非常特殊的才是來自一家民間飯館, 這道特殊的才就是“全聚德”的烤鴨。 當年烤鴨一上桌, 駐華大使羅申就瞪圓了眼睛, 光著烤鴨的吃法就讓他感覺挺新鮮。 一塊鴨肉,

配上甜麵醬, 一點蔥段, 一點黃瓜段, 再用荷葉餅這麼一卷, 吃起來很酥, 很香。 在這次宴會上, 羅申懟“全聚德”的烤鴨讚不絕口, 自此, 用“全聚德”烤鴨來招待貴賓就成了新中國國宴的首選。

北京城做烤鴨的店那可多了去了, “全聚德”到底有何不同之處?這就得從“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說起,

1834年, 河北薊縣, 一位15位的少年楊全仁因為逃避水災, 獨自一人逃到了北京城, 靠販賣活雞活鴨謀生, 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 當時北京很出名的烤鴨的叫“便宜坊”, 楊全仁每天收攤回家都會路過“便宜坊”, 楊全仁每每看到店裡掛出來的那些油汪汪香噴噴的烤鴨, 饞的腿都邁不開步子, 就在他對著烤鴨流口水的時候, 店裡的小夥計看著楊全仁一副寒酸的打扮, 說道:你看了半天到底買不買鴨子, 不買趕緊讓開, 別擋了客人的道。 “便宜坊”夥計的這番話讓楊全仁默默發誓, 將來一定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烤鴨店, 經過30年的打拼, 到了楊全仁45歲的時候, 終於攥夠了開烤鴨店的錢, 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
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乾果鋪。 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 但生意卻江河日下。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 瀕臨倒閉。 精明的楊全仁抓住這個機會, 拿出他多年的積蓄, 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 有了自己的鋪子, 該起個什麼字型大小呢?楊全仁便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商議。 這位風水先生圍著店鋪轉了兩圈, 突然站定, 撚著鬍子說:“啊呀, 這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您看這店鋪兩邊的兩條小胡同, 就像兩根轎杆兒, 將來蓋起一座樓房, 便如同一頂八抬大轎, 前程不可限量!”風水先生眼珠一轉, 又說:“不過, 以前這間店鋪甚為倒運, 晦氣難除。 除非將其‘德聚全’的舊字型大小倒過來, 即稱“全聚德”, 方可沖其黴運,
踏上坦途。 ” 風水先生一席話, 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 “全聚德”這個名稱正合他的心意, 一來他的名字中佔有一個“全”字, 二來“聚德”就是聚攏德行, 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講德行。 於是他將店的名號定為“全聚德”。 接著他又請來一位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 書寫了“全聚德”三個大字, 製成金字匾額掛在門楣之上。 那字寫得蒼勁有力, 渾厚醒目, 為小店增色不少。 “全聚德”烤鴨店就這樣開起來了, 然而, “全聚德”起初的生意卻並不太好, 楊全仁明白, 要想在飯店眾多的前門外大街站住腳, 有朝一日成為像“便宜坊”那樣的名店, 必須有自己的特色, 他時常到各類烤鴨鋪子裡去轉悠, 探查烤鴨的秘密, 尋訪烤鴨的高手。 當他得知專為宮廷做禦膳掛爐烤鴨的金華館內有一位姓孫的老師傅,
烤鴨技術十分高超, 就千方百計與其交朋友, 經常一起飲酒下棋, 相互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孫老師傅終於被楊全仁說動, 在重金禮聘下來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

全聚德聘請了孫老師傅, 等於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孫老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隻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把傳統的悶爐烤鴨改成了完全不同的掛爐,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豔,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漸漸的,全聚德烤鴨在北京城裡小有名氣,而全聚德在烤鴨方法上的講究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看著店裡每天的生意紅紅火火,楊全仁開始興建全聚德的二層小樓,然而二層小樓還沒修建好,楊全仁卻因病去世了,楊全仁的二兒子楊慶茂接手全聚德以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勉強的把二層小樓建了起來,然而由於投入太多,全聚德的流動資金,服務品質是大大縮水,再加上楊慶茂根本不懂生意之道,全聚德的生意不僅日漸冷清,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楊慶茂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他給自己找來了一位軍師—李子明,此前在另一家飯店做帳房先生,李子明為人精明能幹,被聘請成為了全聚德的新掌櫃,李子明深知,要把全聚德重新做起來,首先應該把債務還清,可現如今全聚德的生意又不景氣,上哪弄錢去?這時李子明想出來一個奇招,發行鴨票子,當時,烤鴨還是北京城裡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禮品,過去,提兩隻油乎乎的鴨子走親訪友又髒又不方便,收的鴨子多了一時吃不了還容易壞,鴨票子得推出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鴨票子就好比現在單位發的購物卡,拿著鴨票子就能去全聚德領鴨子,如今全聚德的鴨票子代替了油乎乎的烤鴨,那是既方便又體面,而鴨票子很快在北京城就流行起來了,而發行鴨票子不但解決的全聚德的資金短缺的問題,更增加了銷售額。全聚德生意漸漸好了起來,不到三年就還清了所有債務。

然而,就在全聚德剛剛還清了債務,一切慢慢好轉的時候,一場時局的變動差點讓全聚德幾乎摧毀,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軍閥吳佩孚佔領北京後,要在全聚德犒賞三軍,點名要全聚德準備兩百桌飯菜,每桌都要上一隻鴨子,這對於當時的全聚德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對軍閥強權,李子明調動全聚德所有人增加廚具,外聘廚師。終於在指定的慶功之日成功擺出了兩百桌宴席,化險為夷。而全聚德也因此在北京聲名大振。而不久後,在全聚德的不遠處又開了一家新的烤鴨店,取名華贏全,就是一定能贏全聚德的意思,公然和全聚德唱起了對臺戲。華贏全的老闆正是全聚德以前的一位帳房先生,因為跟李子明不和而離職開了這家華贏全,他一心想擊敗全聚德,不惜重金收買全聚德的廚師和夥計。可是全聚德的員工沒有一個被他收買,然而李子明終究沒有逃過一劫。

1924年9月一天,掌櫃李子明被軍閥張作霖抓捕了,罪名是支持內戰。1924年9月,奉系軍閥張作霖打敗吳佩孚佔領北京城,一直想贏全聚德的華贏全老闆以當年全聚德為吳佩孚做慶功宴為由編了個支持內戰的罪名到張作霖處密告李子明,張作霖正愁找不到殺雞儆猴的人,二話不說就把李子明抓進了大牢,李子明被抓,全聚德群龍無首,但是全聚德上線40多號人沒有一個在這時候離開全聚德,他們團結一致一定要把李子明救出大牢。這群夥計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張作霖正在籌備60大壽的壽宴,於是全聚德在張大帥60壽辰之際精心準備了一桌“猜謎夜宴”,使喜歡附庸風雅的張作霖大為歡心,李子明終於獲釋,李子明回到全聚德後更加用心經營,還在每天下午營業低峰推出了面向勞苦大眾的低價鴨,讓烤鴨成為了窮人也能吃的起的一道菜,當年老掌櫃楊全仁因為窮,吃不起烤鴨為了爭一口氣才開了這家全聚德,如今李子明推出了面向勞苦大眾的低價鴨也可謂是對老掌櫃有了一個交代。

1940年,這個把全聚德經營推向最高峰的李子明去世,1948年楊全仁的孫子楊奎耀當上了全聚德的掌櫃,而這時世道混亂,國民黨的軍官天天來胡吃海喝,吃完抹抹嘴就走,照這麼吃下去生意再好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更棘手的是國民黨到處在抓壯丁,許多夥計不是辭工就是告長假,幾乎都走光了,全聚德又面臨資不抵債,奄奄一息的困局,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此時的全聚德實際上早已舉步維艱,工錢都發不出來,就在全聚德準備關門歇業的時候,人民政府讓全聚德看到了希望。全聚德在北京餐飲業率先實現了公私合營,由政府出資幫助全聚德保留經營特色。公私合營後的全聚德生意日益興隆,蒸蒸日上,經過100多年的不斷創新和改革,也成為了招待各國外賓和元首的首選。

據全聚德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已開業的門店共計111家,其中在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共有門店106家,海外特許加盟店5家,2016年營業收入186154萬元,淨利潤1.43億。

等於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孫老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隻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把傳統的悶爐烤鴨改成了完全不同的掛爐,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豔,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漸漸的,全聚德烤鴨在北京城裡小有名氣,而全聚德在烤鴨方法上的講究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看著店裡每天的生意紅紅火火,楊全仁開始興建全聚德的二層小樓,然而二層小樓還沒修建好,楊全仁卻因病去世了,楊全仁的二兒子楊慶茂接手全聚德以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勉強的把二層小樓建了起來,然而由於投入太多,全聚德的流動資金,服務品質是大大縮水,再加上楊慶茂根本不懂生意之道,全聚德的生意不僅日漸冷清,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楊慶茂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他給自己找來了一位軍師—李子明,此前在另一家飯店做帳房先生,李子明為人精明能幹,被聘請成為了全聚德的新掌櫃,李子明深知,要把全聚德重新做起來,首先應該把債務還清,可現如今全聚德的生意又不景氣,上哪弄錢去?這時李子明想出來一個奇招,發行鴨票子,當時,烤鴨還是北京城裡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禮品,過去,提兩隻油乎乎的鴨子走親訪友又髒又不方便,收的鴨子多了一時吃不了還容易壞,鴨票子得推出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鴨票子就好比現在單位發的購物卡,拿著鴨票子就能去全聚德領鴨子,如今全聚德的鴨票子代替了油乎乎的烤鴨,那是既方便又體面,而鴨票子很快在北京城就流行起來了,而發行鴨票子不但解決的全聚德的資金短缺的問題,更增加了銷售額。全聚德生意漸漸好了起來,不到三年就還清了所有債務。

然而,就在全聚德剛剛還清了債務,一切慢慢好轉的時候,一場時局的變動差點讓全聚德幾乎摧毀,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軍閥吳佩孚佔領北京後,要在全聚德犒賞三軍,點名要全聚德準備兩百桌飯菜,每桌都要上一隻鴨子,這對於當時的全聚德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對軍閥強權,李子明調動全聚德所有人增加廚具,外聘廚師。終於在指定的慶功之日成功擺出了兩百桌宴席,化險為夷。而全聚德也因此在北京聲名大振。而不久後,在全聚德的不遠處又開了一家新的烤鴨店,取名華贏全,就是一定能贏全聚德的意思,公然和全聚德唱起了對臺戲。華贏全的老闆正是全聚德以前的一位帳房先生,因為跟李子明不和而離職開了這家華贏全,他一心想擊敗全聚德,不惜重金收買全聚德的廚師和夥計。可是全聚德的員工沒有一個被他收買,然而李子明終究沒有逃過一劫。

1924年9月一天,掌櫃李子明被軍閥張作霖抓捕了,罪名是支持內戰。1924年9月,奉系軍閥張作霖打敗吳佩孚佔領北京城,一直想贏全聚德的華贏全老闆以當年全聚德為吳佩孚做慶功宴為由編了個支持內戰的罪名到張作霖處密告李子明,張作霖正愁找不到殺雞儆猴的人,二話不說就把李子明抓進了大牢,李子明被抓,全聚德群龍無首,但是全聚德上線40多號人沒有一個在這時候離開全聚德,他們團結一致一定要把李子明救出大牢。這群夥計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張作霖正在籌備60大壽的壽宴,於是全聚德在張大帥60壽辰之際精心準備了一桌“猜謎夜宴”,使喜歡附庸風雅的張作霖大為歡心,李子明終於獲釋,李子明回到全聚德後更加用心經營,還在每天下午營業低峰推出了面向勞苦大眾的低價鴨,讓烤鴨成為了窮人也能吃的起的一道菜,當年老掌櫃楊全仁因為窮,吃不起烤鴨為了爭一口氣才開了這家全聚德,如今李子明推出了面向勞苦大眾的低價鴨也可謂是對老掌櫃有了一個交代。

1940年,這個把全聚德經營推向最高峰的李子明去世,1948年楊全仁的孫子楊奎耀當上了全聚德的掌櫃,而這時世道混亂,國民黨的軍官天天來胡吃海喝,吃完抹抹嘴就走,照這麼吃下去生意再好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更棘手的是國民黨到處在抓壯丁,許多夥計不是辭工就是告長假,幾乎都走光了,全聚德又面臨資不抵債,奄奄一息的困局,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此時的全聚德實際上早已舉步維艱,工錢都發不出來,就在全聚德準備關門歇業的時候,人民政府讓全聚德看到了希望。全聚德在北京餐飲業率先實現了公私合營,由政府出資幫助全聚德保留經營特色。公私合營後的全聚德生意日益興隆,蒸蒸日上,經過100多年的不斷創新和改革,也成為了招待各國外賓和元首的首選。

據全聚德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已開業的門店共計111家,其中在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共有門店106家,海外特許加盟店5家,2016年營業收入186154萬元,淨利潤1.43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