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時,清政府唯一的血性勇將是他!

義和團民在北京燒殺搶掠一番後, 終於盯上了北京東交民巷的各國駐清使館。 他們將使館團團圍住, 準備對洋人大開殺戒。 就在北京使館告急之時, 英、法等八國組成一支擬開往北京的增援部隊。 這支援軍共計2066人, 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統一指揮, 並于1900年6月11日搭火車前往北京, 保衛使館。

但是這支浩浩蕩蕩的兩千夷兵聲勢太大了。 天津四郊義和團拳民乃紛紛組織起來阻遏, 並把鐵軌拆毀。 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裕祿也下令聶士成統率的武衛軍前往圍堵。

聶士成是淮軍猛將, 他所統率的這支國防軍也是配備有重機槍的精銳部隊。 聶軍本來對義和團極為憤恨, 蓋因義和團民燒殺搶掠, 破壞鐵路通訊, 實是首惡。 所以一個月前奉調鎮壓義和團時, 曾有一次槍殺拳民500人的血腥紀錄。 這次不得不奉命與義和團民一起阻遏入侵洋軍, 雙方難免都有些齟齬。

聶將軍是一位烈性漢子, 深覺守土有責, 因此, 西摩聯軍剛出發至天津西郊的楊村時, 它就被聶軍和義和團民包圍了。

義和團本來自誇“刀槍不入”, 於是聶士成把他們調上前線去衝鋒。 結果在敵軍機槍之下, 血肉狼藉, 有掉頭逃跑的被聶軍所阻。

在兩面機槍對掃之中, 這批可憐的鄉民死難之慘, 觸目驚心。

義和團這群烏合之眾被屠殺殆盡, 敵我兩方的正規部隊就短兵相接了。 事實上西摩這支聯軍只是個七拼八湊的混合武裝。 西摩自己又是位海軍將領, 怯于陸戰, 而聶士成卻是個視死如歸的戰將, 強將之下無弱兵。 因此, 在雙方一番鏖戰之後, 西摩便陷入重圍, 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進退維谷, 只好就地苦守待援。

西摩之挫, 驚動了八國政府, 其時在大沽口外待命的列強海軍也慌了手腳。 在6月10日以後, 他們與北京使館的電訊已失聯絡;14日以後西摩亦不知存亡;16日以後, 他們與天津租界領事館也資訊全斷。 各國海軍將領會商之後, 決定由海上增援。

6月17日大沽炮臺被聯軍由海上攻佔,

列強援軍遂源源而來。 在陸上重行組合之後, 聯軍就首解西摩之圍(6月23日), 再與各國租界取得聯絡, 就進逼天津城郊了。 拳民鳥獸散, 直隸總督裕祿乃飭提督聶士成指揮武衛前軍奮力抗拒。

這時京中當政的老太婆慈禧, 事急了只會哭哭鬧鬧,

要不就拼命“念咒”——慈禧和李蓮英據說一天要念能夠千里殺人的靈咒70遍, 希望把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德國的威廉大帝……通統咒死…

聶士成於此役之前, 由於敵視義和團, 曾受主政大臣歧視, 被“革職留任”。 在7月9日拂晚, 當敵軍以強烈炮火向其天津南門外八裡台陣地猛撲時, 彈下如雨。 聶士成兩腿均受槍傷, 猶督兵不許稍退。 而此前幾日, 聶士成老母、妻兒均被義和團擄走, 此刻他心中悲憤交加。 營官宋占標勸其稍避而士成“奮不可遏”, 仍然持刀督戰。 直至兩腮均被敵彈洞穿, 頸側、腦門等處均受重傷, 直至臍下寸許也被炮彈炸穿, “腸出數寸”, 終於壯烈殉國!營官宋占標亦隨同殉難。 真是慘烈無比。

聶士成死後, 裕祿多次請求恩恤, 清廷才給了個“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的評價,到死都不被官方認可。當時的洋人都說:“華兵雖眾,皆不足慮,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直到1905年,在袁世凱的努力下,清政府允許立碑紀念聶士成,並賜諡號“忠節”。

但是將士的英勇並不能彌補朝臣的誤國。天津城終於7月14日淪陷。入侵聯軍縱兵大掠,死人如麻。直隸總督裕祿則率領一些殘兵敗將,退往北倉。等到入侵聯軍再度發動攻勢時,裕祿也在軍前自殺。不久,兇殘的八國聯軍就要北上,北京的末日就要來了。

清廷才給了個“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的評價,到死都不被官方認可。當時的洋人都說:“華兵雖眾,皆不足慮,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直到1905年,在袁世凱的努力下,清政府允許立碑紀念聶士成,並賜諡號“忠節”。

但是將士的英勇並不能彌補朝臣的誤國。天津城終於7月14日淪陷。入侵聯軍縱兵大掠,死人如麻。直隸總督裕祿則率領一些殘兵敗將,退往北倉。等到入侵聯軍再度發動攻勢時,裕祿也在軍前自殺。不久,兇殘的八國聯軍就要北上,北京的末日就要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