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為何要把幫助自己“除鼇拜平三藩”的一代功臣活活餓死?

康熙八歲登基, 在位61年, 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最長的皇帝, 開創了著名的康熙盛世, 歷代帝王經常面對一個難題那就是黨爭, 當然康熙也沒有例外(索額圖、明珠兩大黨派明爭暗鬥),

昏庸的帝王也許害怕黨爭, 因為一個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火焚身;但康熙不同, 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駕馭、利用、分化乃至最後消除黨爭, 鞏固了皇權並且充分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明。 索額圖、明珠都是皇親國戚, 索額圖是皇太子胤礽的外叔公, 康熙初年的時候索額圖代表赫舍利家族堅定的站在康熙這一邊, 當時他已經是吏部右侍郎, 但出於這種目的辭去侍郎職務, 任一等侍衛。 幫助康熙平了鼇拜。 此後十年可以說是索額圖最輝煌的十年, 在平定“三藩之亂”, 穩定全國動盪的局面中, 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 明珠是皇長子胤褆的叔姥爺, 為了個人榮華富貴, 以索額圖和明珠為核心,
逐漸形成了太子党和長子党兩大陣營, 朝中官員大都劃到這兩個陣營中。 康熙對這兩大黨派的人員、爭鬥心知肚明, 他採取了中立態度, 對兩派的人都不偏不倚委以重任, 當然有錯也要罰, 使得兩個黨派長時間保持平衡, 沒有一面獨大的現象。

兩黨為了鞏固權力、擴大勢力, 不斷向康熙討好盡忠, 說起來, 索明兩黨都是康熙手中的棋子, 無論怎樣上躥下跳, 都無法逃脫康熙的手心;康熙牢牢地掌控兩派的命運, 自己的皇位, 也是做得更加穩固。 康熙可以容忍他們貪污受賄、賣官鬻爵, 卻無法容忍他們動搖國本。 康熙發現明珠和胤褆圖謀不軌, 妄圖廢除皇太子的儲君之位時, 先拿攻擊太子的明珠開刀, 指使一名禦史彈劾明珠貪污。 彈劾明珠貪污, 是有原因的。 因為明珠當時黨羽已成, 如果直接彈劾他結黨營私、動搖國本, 那麼必然會牽扯到明珠的黨羽, 而那些黨羽為了自保, 也必然會想方設法保住明珠。 這樣一來, 康熙就很難辦了, 而如果只彈劾明珠一人,
不牽扯到他人, 那麼明珠的黨羽也就不會出頭, 朝政也就不會發生大的騷亂。 結果, 明珠以“貪污受賄”的罪名被捕下獄, 等待他的將是身首異處、家破人亡。 但康熙為了防止索黨一派獨大, 故留了一手, 沒有要明珠的命。 索額圖一党見明珠倒臺, 紛紛上書彈劾, 參他危害太子、動搖國本, 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 於是康熙決定引而不發, 依然起用明珠。

晚年的康熙疑心病越來越重, 當他發現索額圖和太子胤礽迫不及待, 緊密部署, 想早日登基之時, 康熙終於決定結束這場無休止的黨爭。 於是命宗人府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 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將索額圖拘禁, 9月21日因饑餓而死。 索額圖的同黨多被殺, 被拘禁、被流放, 同祖子孫都被革職, 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 康熙收拾了索額圖一黨, 將一場可能發生的謀反, 消弭於無形。 康熙為什麼對索額圖痛下殺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 康熙對太子並沒有絕望, 還希望太子能幡然悔過、痛改前非, 處死索額圖, 可以防止一旦太子登基他重張權柄, 挾私報復;

二,康熙已經老了他自己對黨爭深有體會,他擔心自己死後新皇登基後無法控制局面,所以永除後患

三,隨著索明兩黨的退出歷史舞臺,會空出一批位置。一大批新銳如張廷玉、佟國維等,開始嶄露頭角,為大清朝培養了後續力量,不至於出現人才斷檔現象。

挾私報復;

二,康熙已經老了他自己對黨爭深有體會,他擔心自己死後新皇登基後無法控制局面,所以永除後患

三,隨著索明兩黨的退出歷史舞臺,會空出一批位置。一大批新銳如張廷玉、佟國維等,開始嶄露頭角,為大清朝培養了後續力量,不至於出現人才斷檔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