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香港的歷史簡介

歷史概況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 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 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 1982年9月, 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 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 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 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 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歷史的變遷, 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 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 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 由此開始, 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鹹和六年(西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 唐朝至德二年(西元757年), 改寶安縣為東莞縣, 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 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 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 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 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 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 九龍, 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 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 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強租新界, 租期99年, 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新界的租借, 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英國強佔香港島, 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 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 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 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日軍進犯香港, 駐港英軍無力抵抗, 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 香港被日本佔領, 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 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落實香港1997年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 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 50年不變, 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品質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儘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香港的英文名稱來由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 原譯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 香" 為"康 " , 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現在仍有人把香港稱作" 香江" " 香海" "香島" "香州" 等。

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品質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儘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香港的英文名稱來由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 原譯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 香" 為"康 " , 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現在仍有人把香港稱作" 香江" " 香海" "香島" "香州" 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