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險發現100多個景點 宜昌有個“劉發現”(劉洪進寫新聞3)

編前語:2017年5月14日, 情感詩人文冰在今日頭條《視界手記》自媒體以《奇奇怪怪劉洪進:一個半路出山的新聞天才》為題, 推出了一個一輩子熱衷於新聞事業的寫手, 事蹟生動感人, 讀後, 對年輕一代新聞從業者多有幫助, 現分享給大家!

懸棺景區, 聽景區老總劉培斌說懸棺絕壁之下有一個洞, 傳說有人居住過。

這個說法引起劉洪進很大興趣, 他當即決定, 下到懸崖考察。 這個洞位於幾口懸棺之下, 向絕壁內凹進, 從懸崖上放繩索根本無法靠近;洞下則是百米絕壁, 再長的梯子也無法從下面上去;剩下的只有徒步攀爬。

稍有不慎, 就會粉身碎骨, 死無全屍。

劉洪進採訪湖北十佳導遊”袖珍導遊“

這麼多年過去了, 但對當時的很多具體情景, 他還記憶尤新。

劉洪進問劉培斌:“你敢不敢下去?”劉培斌拍拍胸, 說:“我爹就是蜘蛛人, 我不比我爹差, 我擔心的是你不敢下去。

”劉洪進笑笑說:“只要有你同行, 我什麼都不怕!”

兩人說完, 沒做任何準備, 便憑藉著雙手, 向神秘洞穴攀去。 他們先沿著絕壁斜面向下, 隨後, 再向洞穴上方攀登。 他們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扣著石頭縫隙, 腳踩著石壁上點點滴滴的缺破部位, 一步一步地向前艱難行進。

劉洪進的妻子張大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 不停地在懸棺邊燒香祈福, 往懸棺內丟錢幣, 求菩薩保護他平安歸來。

經過近1個小時的攀登, 兩人終於來到了洞口。 在這裡, 不僅發現了大量柴木灰, 還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小瓷杯和一個圓形蓋子。

如果說攀爬時艱難, 往回返時, 兩人都嚇了一跳。 往上爬, 面朝絕壁, 還不知不覺。 往回走, 則要一步一回頭地面向懸崖, 如臨深淵,

加之體力消耗很大, 兩人一前一後, 顫顫兢兢, 小雨使石頭變得潤滑, 每走一步, 都要付出巨大勇氣和體能。

就在快接近絕壁凹底時, 劉培斌首先到達一株小樹邊, 劉洪進緊隨其後, 不小心, 一腳踏空, 整個身子向懸崖絕壁墜落, 劉培斌見狀, 一手抓住樹杆, 一個探身過去, 將劉洪進的手一把抓住, 如提一隻小雞一樣, 將劉洪進提到了樹邊, 方免遭不測。

這次探險之旅可謂有驚無險。 歸來後, 他收穫頗豐, 其采寫的文章《懸棺葬懸崖洞穴發現人類活動遺跡》被《湖北日報》、《宜昌日報》等多家媒體大篇幅刊登。

寫奇石新聞, 也是劉洪進的一項絕活, 長篇短篇詩歌隨意發揮, 瀟灑自如, 而他本人也是一個真正的民間奇石收藏家, 其個人精品藏石就高達萬餘品。

劉洪進舉辦個人石展, 金童玉女們一個個前來賀喜

指書大師姜祚正為劉洪進石展題詩

2000年春, 長陽個私協會主席聶高建約劉洪進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家堰鎮木橋溪村9組考察一個叫大溪的旅遊資源。 考察這天, 共組織了5人, 他們首先深入5公里長的主峽谷考察。 這是個無人區, 因有5個40平方米以上的大水潭, 當地百姓稱這一帶為“五洞子”。

沒有道路, 全靠涉水和攀岩前行, 走了不到一公里, 有摔倒的, 有荊棘破皮的, 有掉水裡的, 考察隊只剩下劉洪進和一個引路的農民。 面對無路無人峽谷, 劉洪進不想放棄,直到走到盡頭,往復徒步10公里,到達大溪口,已是下午3點多鐘。這時,引路的農民說他家屋後還有一個特大溶洞,可以穿行到另一個鄉鎮去。劉洪進叫農民準備了手電筒簡、油簡、大蒜、花椒、雄黃等物,便又深入洞穴探險。

這真是一個無底洞,有清泉流動,劉洪進與帶路農民靠手電簡和油簡光,向縱深前進。結果發現,這個洞中並沒有什麼鐘乳石,倒是亂石成堆,有豐富探險經驗的劉洪進一看就知道,這些亂石都是洞頂掉落下來的,這是一個處於不穩定期的洞穴,探險極不安全,走了約3公里,也沒發現像樣的鐘乳石,劉洪進覺得這個洞旅遊開發價值不大,只有洞口可以利用。

返回洞口,已是晚上8點,一天的體力透支,使劉洪進雙腿力量不支,多次摔倒在地,回到家已是次日淩晨2點。

但這次考察,劉洪進認為大溪整體是可以開發成為景區的,特別是碧潭、瀑布、峽谷、絕壁、杉樹群、洞穴等都各有特色。回報社後,劉洪進先後寫成了《長陽大溪發現百潭群》、《飛鼠與娃娃魚同居一穴》、《湖北長陽大溪發現瀑布群》、《湖北長陽大溪成為杉樹王國》等4篇新聞稿,新華社連續四次向全國播發了大溪發現的奇特景觀。

連續多年採訪報導世界橫渡王張健橫縱渡清江畫廊

在任《三峽日報》旅遊版主編期間,也是劉洪進外宣新聞稿最多的時期,最高峰新華社一年播發劉洪進新聞通稿達75條(發稿量居全國地市級報第一位),最多時,一周播發了7條新聞通稿。

很多老報人寫一輩子,在新華社也沒發過一條通稿,這些數字他講給我聽時,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任何成功,都有起點,更有過程。

相機,劉洪進多年來形影不離的“伴侶”,百里荒采風留影

在夷陵區百里荒,他采寫的《三峽百里荒發現侏儒石林》、《5000畝火杞燒紅百里荒》、《三峽百里荒草原的百變冰雪》等10篇新聞被新華社、中新社播發;

在宜都市宋山風景區,他采寫的《宋山發現彩樹奇觀》、《宋山十八課讓孩子“一夜成人”》、《宜都宋山興建野人巢》等40多條新聞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網、中新社等100多家媒體播刊;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他冒著嚴寒率隊穿越柴埠溪大峽谷,一次探險采寫了40多條新聞,《柴埠溪鳥語成文化》、《響鑼坡》、《旋轉彩虹》、《五色杜鵑》等在新華社、《光明日報》、《湖北日報》等發表;

在遠安縣,他發現采寫了《紅色武當》、《老子壁畫》、《發現武陵峽》等;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他采寫的系列旅遊文章《清江發現香草》、《三隻家猴引來百隻野猴》、《清江畫廓發現張健泳姿山》、《蘭草穀八絕》等,除在媒體發表外,有的文章還被選為小學鄉土教材;

在秭歸縣,他采寫的《三峽發現五梯大瀑布》、《竹海》、《洞穴流魚》被新華社連續播發通稿;

在枝江市,他采寫的《枝江呈現百里桃花園》等系列旅遊文章,引得宜昌、荊州兩地最高領導人前往考察;

在當陽市百寶寨、在點軍區文佛山、在西陵區三游洞、仙人溪等也都留下了劉洪進旅遊新聞的足跡。他拍攝的日全食圖片,是當年新華社發出的第一個日全食新聞通稿,全球400多家媒體轉發刊登。他采寫的《袖珍臺灣島》,不僅多家國內權威媒體播發,就連美國之音也進行了轉播。

女兒灣峽谷也留下了劉洪進的探訪考察足跡

以社會新聞、旅遊新聞為主體的稿件,頻頻見諸國家權威媒體,其發稿數量無人能及,劉洪進因此多次被新華社評為全國十佳通訊員,被《三峽日報》命名為“外宣王”,《武漢晚報》在版面頭條刊發《宜昌有個“劉發現”》,介紹了劉洪進探險發現100多個景點的傳奇事蹟。

劉洪進不想放棄,直到走到盡頭,往復徒步10公里,到達大溪口,已是下午3點多鐘。這時,引路的農民說他家屋後還有一個特大溶洞,可以穿行到另一個鄉鎮去。劉洪進叫農民準備了手電筒簡、油簡、大蒜、花椒、雄黃等物,便又深入洞穴探險。

這真是一個無底洞,有清泉流動,劉洪進與帶路農民靠手電簡和油簡光,向縱深前進。結果發現,這個洞中並沒有什麼鐘乳石,倒是亂石成堆,有豐富探險經驗的劉洪進一看就知道,這些亂石都是洞頂掉落下來的,這是一個處於不穩定期的洞穴,探險極不安全,走了約3公里,也沒發現像樣的鐘乳石,劉洪進覺得這個洞旅遊開發價值不大,只有洞口可以利用。

返回洞口,已是晚上8點,一天的體力透支,使劉洪進雙腿力量不支,多次摔倒在地,回到家已是次日淩晨2點。

但這次考察,劉洪進認為大溪整體是可以開發成為景區的,特別是碧潭、瀑布、峽谷、絕壁、杉樹群、洞穴等都各有特色。回報社後,劉洪進先後寫成了《長陽大溪發現百潭群》、《飛鼠與娃娃魚同居一穴》、《湖北長陽大溪發現瀑布群》、《湖北長陽大溪成為杉樹王國》等4篇新聞稿,新華社連續四次向全國播發了大溪發現的奇特景觀。

連續多年採訪報導世界橫渡王張健橫縱渡清江畫廊

在任《三峽日報》旅遊版主編期間,也是劉洪進外宣新聞稿最多的時期,最高峰新華社一年播發劉洪進新聞通稿達75條(發稿量居全國地市級報第一位),最多時,一周播發了7條新聞通稿。

很多老報人寫一輩子,在新華社也沒發過一條通稿,這些數字他講給我聽時,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任何成功,都有起點,更有過程。

相機,劉洪進多年來形影不離的“伴侶”,百里荒采風留影

在夷陵區百里荒,他采寫的《三峽百里荒發現侏儒石林》、《5000畝火杞燒紅百里荒》、《三峽百里荒草原的百變冰雪》等10篇新聞被新華社、中新社播發;

在宜都市宋山風景區,他采寫的《宋山發現彩樹奇觀》、《宋山十八課讓孩子“一夜成人”》、《宜都宋山興建野人巢》等40多條新聞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網、中新社等100多家媒體播刊;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他冒著嚴寒率隊穿越柴埠溪大峽谷,一次探險采寫了40多條新聞,《柴埠溪鳥語成文化》、《響鑼坡》、《旋轉彩虹》、《五色杜鵑》等在新華社、《光明日報》、《湖北日報》等發表;

在遠安縣,他發現采寫了《紅色武當》、《老子壁畫》、《發現武陵峽》等;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他采寫的系列旅遊文章《清江發現香草》、《三隻家猴引來百隻野猴》、《清江畫廓發現張健泳姿山》、《蘭草穀八絕》等,除在媒體發表外,有的文章還被選為小學鄉土教材;

在秭歸縣,他采寫的《三峽發現五梯大瀑布》、《竹海》、《洞穴流魚》被新華社連續播發通稿;

在枝江市,他采寫的《枝江呈現百里桃花園》等系列旅遊文章,引得宜昌、荊州兩地最高領導人前往考察;

在當陽市百寶寨、在點軍區文佛山、在西陵區三游洞、仙人溪等也都留下了劉洪進旅遊新聞的足跡。他拍攝的日全食圖片,是當年新華社發出的第一個日全食新聞通稿,全球400多家媒體轉發刊登。他采寫的《袖珍臺灣島》,不僅多家國內權威媒體播發,就連美國之音也進行了轉播。

女兒灣峽谷也留下了劉洪進的探訪考察足跡

以社會新聞、旅遊新聞為主體的稿件,頻頻見諸國家權威媒體,其發稿數量無人能及,劉洪進因此多次被新華社評為全國十佳通訊員,被《三峽日報》命名為“外宣王”,《武漢晚報》在版面頭條刊發《宜昌有個“劉發現”》,介紹了劉洪進探險發現100多個景點的傳奇事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