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胡適與傅斯年

胡適與傅斯年

◆崔鶴同

1891年12月17日出生的胡適, 比1896年3月26日出生的傅斯年, 僅年長4歲餘。 作為老師的胡適, 對傅斯年不僅非常讚賞, 而且呵護有加;傅斯年對胡適也異常敬佩, 而且與其肝膽相照, 兩人亦師亦友, 情同手足, 終生不棄。

1917年, 26歲的胡適受蔡元培先生邀請到北大任教, 在哲學系開設中國哲學史課程。 原來擔任此課的是陳漢章老先生, 他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 而胡適徑直從周宣王講起, 這種處理中國哲學史的做法, 頗使學生們震動, 一些學生對此頗多疑慮, 認為胡適不過徒有虛名。 傅斯年在學生中有一定威信,

他曾率學生將一不學無術的教師趕下講臺。 當時, 顧頡剛曾慕名聽過胡適的課, 認為講得不錯。 他請傅斯年去聽胡適的課。 傅斯年聽了胡適的幾次課以後, 他告訴同學們:“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 但他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你們不能鬧。 ”這樣才平息了一場風波, 使胡適在北大站穩了腳跟。 後來, 胡適在文章中寫道:“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 在北京大學教書, 面對著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 沒有引起風波;過了十幾年之後, 才曉得是孟真暗地裡做了我的保護人。 ”

此後, 傅斯年日漸敬服胡適, 經常去聽他的課, 甚至邀集一些同學去胡適家中“客客氣氣的請教受益”。 在胡適的影響下, 傅斯年對西方著作的閱讀興趣也益發濃厚,

並且和他的朋友羅志希等, 大談文學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1919年元旦, 由傅斯年主編的《新潮》創刊號問世, 胡適則擔任他們的學術顧問。

黃侃在北大任教時, 慕其名, 從其學者甚多, 黃門弟子被人稱為“黃門侍郎”。 傅斯年在結識胡適之前, 曾為“黃門侍郎”中的健將之一。 陳獨秀在《新青年》編輯部對胡適和其他同仁說:“這‘黃門侍郎’傅斯年, 可不是細作麼?我們不能接納他, 不能理他!”胡適反對說:“凡用人, 即使有疑, 也不用懷疑, 何況孟真這種人!”

“五四”以後, 不懷好意的人在社會上散佈“‘新潮社’社員傅斯年、羅家倫被‘安福俱樂部’收買”的傳聞, 還說每月領取多少薪金。 這“安福俱樂部”是皖系軍閥爭權奪利的一個派別集團。 謠言傳出後, 對傅斯年十分不利,

傅斯年、羅家倫也因此沮喪。 胡適見此, 寫了《他也配》的文章發表。 他用一生中罕見的語言闢謠:“‘安福部’是個什麼東西?他也配收買得動這兩個高潔的青年!”胡適還撰文提高傅斯年在知識界的影響, 說“他的學業根基比我深, 讀的中國古書比我多的多”。

抗戰勝利, 北平光復, 大家推選傅斯年作北大校長, 傅斯年堅決不幹, 說北大校長只有胡适才能幹。 不過他堅決要求作一段代理校長。 傅斯年做代理校長, 只為了做一件事。 抗戰期間, 北大有很多教授留在淪陷區, 頗有些人加入了日軍開辦的“偽北大”。 傅斯年知道胡適這個人性格溫和, 恐怕不能下決心懲戒他們。 於是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 把這些人全部開除, 無論多大的名氣、多高的學問一律不客氣,

鐵面無私。 1947年1月7日傅斯年致夫人俞大綵信中雲:“北京大學可以說兩頭著火, 昆明情形已如上述, 究竟如何自聯大脫離, 大費事, 正想中。 而北平方面, 又弄得很糟, 大批偽教職員進來。 這是暑假後北大開辦的大障礙, 但我決心掃蕩之, 決不為北大留此劣跡。 實在說這樣局面之下, 胡先生辦遠不如我, 我在這幾月給他打平天下, 他好辦下去。 ”

1946年9月20日, 北大為傅斯年代校長卸任舉行了一個茶話會, 胡適對傅斯年的工作進行了誇獎, 說他真是幫了自己的大忙。

早在1946年初, 蔣介石就與陳佈雷商量, 要在北方人士中補充一個國府委員。 陳佈雷對蔣介石說, 北方不容易找到合適人選, 蔣介石提議說:“找傅孟真最相宜。

”陳佈雷瞭解傅斯年的志向與秉性, 對蔣介石說:“他怕不幹吧。 ”蔣介石大概不相信有人不願當官, 他很有信心地說:“大家勸他。 ”

結果, 任說客說破了天, 傅斯年堅決不肯加入政府。 蔣介石死了心, 轉而想拉胡適進入政府, 希望傅斯年能做做說服工作, 結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對。 在給胡適的信中傅斯年說, 一旦加入政府, 就沒有了說話的自由, 也就失去了說話的分量。 他勸胡適要保持名節, 其中有一句話極有分量:“借重先生, 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 ”正是這句話, 打消了胡適做官的念頭。

作為學生和朋友, 傅斯年對胡適這樣忠告:“與其入政府, 不如組黨;與其組黨, 不如辦報。 ”

1949年元旦前夕, 胡適與傅斯年在南京共度歲末。 師徒二人置酒對飲,一邊背誦陶淵明《擬古》第九:“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複何悔!”時局變遷,前途未蔔,兩人不禁潸然淚下。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于任上。胡適在北大教書的時候說,現在學生裡面有人比老師學問還大,說的就是傅斯年。胡適滿懷激情地稱頌傅斯年:“他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發揮其領袖才幹”“我總感覺,能夠繼續他的路子做學問的人,在朋友當中也有;能夠繼續他某一方面工作的人,在朋友中也有;但是像他這樣一個到處成為道義力量的人還沒有。”

師徒二人置酒對飲,一邊背誦陶淵明《擬古》第九:“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複何悔!”時局變遷,前途未蔔,兩人不禁潸然淚下。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于任上。胡適在北大教書的時候說,現在學生裡面有人比老師學問還大,說的就是傅斯年。胡適滿懷激情地稱頌傅斯年:“他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發揮其領袖才幹”“我總感覺,能夠繼續他的路子做學問的人,在朋友當中也有;能夠繼續他某一方面工作的人,在朋友中也有;但是像他這樣一個到處成為道義力量的人還沒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