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國考行測:常識判斷之二十四節氣的七大考點(二)

2018年國考行測:常識判斷之二十四節氣的七大考點(二)。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 常識判斷地理知識部分近年多有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考察內容。 這部分也是失分率比較的地方。 因為我們必須熟練掌握二十四節氣具體的內容以及相關日期和季節活動的關係。

【第三層】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分類

反映季節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太陽高度或者說太陽直射點的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在這其中, 春分和秋分的時候,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晝夜等長;夏至的時候, 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 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最大, 一年中影子最短, 白晝時間最長。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最小, 一年中影子最長, 白晝時間最短。 反映寒熱程度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其中處暑是秋季的節氣;反映降水現象: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氣溫變化:白露、寒露、霜降,

其中白露是北半球晝夜溫差最大的時間;反映自然物候的有:驚蟄、清明;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況的有:小滿、芒種。

【第四層】反選日期

這也是考察比較難的一種方式, 給你節氣讓你選日期反之亦然。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二十四個節氣的日期全部的記住。 這樣我們的記憶負擔太重了。 只需要理解, 一年十二個月, 一共二十四月, 那

麼每個月就只有兩個節氣。 其中, 第一個節氣是立春, 一般是2月4日前後, 其餘在熟記節氣歌的前提下自行推演即可。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 所以在西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 前後不差1-2日。

【第五層】案例判斷

這應該是最難的一種考察方式, 給你節氣, 但是不考察你日期,

而是給你案例, 讓你判斷, 在這個節氣的時候, 社會上有什麼現象, 其實也就是變相的考察日期。

以上《2018年國考行測:常識判斷之二十四節氣的七大考點(二)》, 預祝大家在2018年國考中取得成“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