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革裹屍的馬援——東漢的李廣

馬援, 可能是跟著劉秀建國將領中最有名的一個了, 雖然最後沒能進入雲台二十八將。 倒不是說馬援的功勞很大, 只是東漢的歷史太冷門,

能說出的人物實在有限。 開始聊馬援, 還是延續之前介紹人物一貫的風格, 先說說這個人的來歷。

馬援的祖上

馬援字文淵, 扶風茂陵人。

馬援雖然姓馬, 但是人家的祖先並不姓馬。 而是姓趙, 邯鄲趙氏。 這個姓來自于趙奢, 趙奢號馬服君。 那老馬家為啥改姓了。 這主要是拜趙奢的兒子趙括所賜。 趙括大家都知道啦, 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 趙軍被坑殺幾十萬。 雖然趙括的老媽早有防備, 趙氏家族並沒有因此受到大規模牽連。 但是有血性的趙氏子孫們, 一致認為, 再姓趙, 就是一種侮辱。 一致改姓馬。 漢武帝時期, 改姓之後的邯鄲趙氏家族遷移到了扶風茂陵。 馬援就是出生在這裡。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 在漢武帝時期因功被封為重合侯。

自趙括之後, 老馬家本來可以借助馬通再光宗耀祖一會, 可是這時候馬家出了個不肖子孫:馬何羅。 此人是馬通的哥哥。 馬何羅犯了謀反的罪, 因為這個事情, 老馬家算是上了漢武帝的黑名單了, 自此開始老馬家再也沒出過牛人(馬何羅是因為想替江充報仇而造反的, 江沖是因為誣陷衛子夫和衛子夫的兒子的事情敗露而被殺的)。 這種形式一直持續到了王莽時期, 王莽時期馬援的三位哥哥都是兩千石的高官(兩千石在漢朝是太守的俸祿), 在此之前只有馬仲做過600石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吧), 馬仲就是馬援的父親。 看來老馬的家族的復興就得靠馬援爺們了。

遇到劉秀之前的馬援

馬援的幾個哥哥都是高官,

家裡自然是衣食無憂。 衣食無憂的生活, 自然給了馬援任意發揮特長的機會。 《後漢書》記載如下:援年十二而孤, 少有大志, 諸兄奇之。 嘗受《齊詩》, 意不能守章句, 乃辭況, 欲就邊郡田牧。 況曰:“汝大才, 當晚成。 良工不示人以樸, 且從所好。 ”誰都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 不用為為了衣食之憂而迎合社會, 去學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技能。

還沒找到人生目標的馬援, 很快贏得了一次當官的機會。 這個時候馬援的大哥馬況去世了, 長兄如父, 馬援盡心守孝, 侍奉寡嫂也是殷勤周到, 合乎禮節。 在講究孝道, 以孝治國的時代, 再加上朝廷裡有人。 馬援就被舉薦做了官, 很快到了督郵的位置。 督郵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名詞, 三國演義裡面,

張飛鞭打督郵, 讓督郵這個名稱家喻戶曉。 督郵不是人名, 而是一個官職。 督郵這個官還不小, 負責巡視地方, 監督政策的施行, 是一個跟刺史差不多的官職, 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省政法書記(政法書記的大小可以參考最近大熱的人民的名義)。 在督郵的任上, 馬援幹了一件任性的事情, 因為哀憐牢裡的重犯, 馬援打開牢門, 把這些犯人都給放了。 因為這個事情, 馬援只能跑路, 跑到了北部邊疆。

在北部邊疆小心躲藏, 遇赦之後, 開始了類似于陶朱公的生活。 北部邊疆有草原, 有牛馬。 馬援就在此做買賣了, 買賣還做的很大:因處田牧, 至有牛、馬、羊數千頭, 谷數萬斛。 胸中有大志向, 而且身處亂世, 怎能做個商人。 馬援也耐不住了,

將全部家產都分給了親戚朋友。 馬援選擇了投軍。

馬援剛開始並沒有去投靠光武皇帝而是跟了隗囂, 此時的馬援已經到了不惑之年。 隗囂對馬援很是敬重, 封為綏德將軍, 遇到大事都與馬援商量著來。 雖然受到了禮遇, 可是馬援在隗囂這裡並不快樂。 總覺得缺點什麼。

投奔劉秀

馬援得到了隗囂的信任, 隗囂自然要委以重任。 給馬援派出的任務相當重大:考察公孫述和劉秀, 為隗囂找一個可以依附的人。

馬援首先到了公孫述那裡。 馬援和公孫述是老鄉, 以前認識。 馬援本來覺得公孫述會熱情招待。 可是公孫述先給馬援來了個下馬威。 公孫述擺出了一副皇帝接見外藩使臣的禮儀。 這讓馬援很不受用。 在這之後, 雖然表面熱絡, 內心還是高高在上的。馬援很快就結束了成都之行,回來向隗囂彙報。馬援給自己這次出差做出的結論是:子陽(公孫述的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馬援和隗囂是好基友,自己基友的建議,自然全盤接受。那下一步,隗囂就派遣馬援出使劉秀。馬援見到劉秀之後,終於明白自己以前覺得不舒服的原因了。那就是沒碰上明君啊。而劉秀就是這個明君。自此之後,馬援就成了隗囂和劉秀兩個人共同的說客。奔走于這兩位牛人之間,為這兩位牛人找中間的平衡點。

這兩位牛人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最終還是劍拔弩張。此時的馬援很明智,毅然的站在了劉秀這一邊。劉秀對馬援也沒有任何的懷疑。馬援被拜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參與了西征隗囂的戰鬥。

此時的馬援已經四十五歲了,投靠劉秀之後,馬援總算迎來了作為將領的機會。

平定羌族

燒當羌(羌族的一支)一直盤踞在涼州,大概是今天的甘肅地區。隗囂在的時候,利用這種力量作為自己的盟友。隗囂失敗之後,這支隊伍算是沒了能管的住的主子。開始在西北作亂。馬援最初跟隨來歙一起評定了初期的燒當羌叛亂。這次行動,馬援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來歙的認可。在來歙的大力舉薦下,馬援出任隴右太守,開始駐紮,專門對付羌族。

西北打戰,打的是錢糧。西北遠離中原,劉秀的政策是:已安撫為主,不主動出擊。而馬援極力主張,解決問題要徹底。僅以數千兵力就平定了整個西北。建武十三年(西元37年)西北平定。此時馬援已過了知天命。建功立業是不亂年齡,不分先後的。

建武十七年(41年),馬援被征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平定嶺南

馬援在朝中幹的不錯,得到賞識,再加上在西北打的漂亮。國家有事自然會想起這位牛人。這不,南方又有事了。嶺南交趾叛亂,是的,就是今天的越南。馬援又出發了。

西元40年,劉秀接到交趾叛亂的消息,劉秀並沒有馬上出發。因為交趾實在是太遠了,沒有路,軍糧也很難運送,還有瘴氣。劉秀準備了兩年。終於在西元42年,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率領兩萬人,開始對嶺南進攻。

戰鬥進行的很順利,同年出發,同年就消滅了地方主力,第二年的正月就將敵首:徵側、徵貳這倆姐妹的人頭送到了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此時的馬援已經56歲了,快到60,終於被封侯了。比李廣好多了。

徵側、徵貳姐妹死後,殘餘勢力在都羊的帶領下,繼續戰鬥。馬援帶領兩千人,大小戰船2000艘進行最後的清剿行動。這次打的更順利。沒了徵側、徵貳這倆首領之後,叛匪實在不經打。很快就投降了。至此,亂了三年的嶺南徹底平定。

平定烏桓

馬援回到洛陽,屁股還沒坐熱,北邊的匈奴、烏桓又亂了。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受到侵掠、長安不能保全,馬援請求率兵出征,劉秀同意了。同樣打的乾淨漂亮,僅用了三千兵力,就搞定了這次禍亂。

何必馬革裹屍還

建武二十四年(西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覺得馬援年老了,不忍心讓老將受苦。但是馬援一番“馬革裹屍”的慷慨陳詞(馬革裹屍的成語就是出自這裡),秀了一番肌肉。劉秀被這位老將軍感動了,最終同意馬援出征。

在進攻敵人根據地的路線上,馬援和另外一位將領耿舒發生了分歧。此時的行軍路線有兩條:

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但道途平坦。

馬援認為應該走壺頭山,因為走另外一條戰線太長,消耗太大。而耿舒認為走另外一條。馬援是主將,當然得聽馬援的了。不過這次馬援失策了。

漢軍遇上了對手,進步緩慢,再加上瘴氣,天氣炎熱。大軍寸步難行。雙方陷入了僵持。雖然馬援以老邁之軀,與戰士同甘共苦,感動了除耿舒以外的所有人,就是沒能感動耿舒。

耿舒發揮了小人的本質。給劉秀上了一本。數落了馬援不講實際情況,不聽建議。現在遇到了瘟疫,大軍寸步難行。

劉秀看到奏報很關心,派了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調查。梁松還沒到前線,馬援就病逝了,時年63歲。

身死蒙冤

誣陷馬援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耿舒以外。最大的黑手是劉秀的女婿梁松。

馬援跟梁松的父親關係很好,在劉秀跟前又得寵。馬援對這種外戚很是不放在心上。因此在言語間得罪了這位駙馬。梁松一直悔恨在心。在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之後。梁松又將另外一件事情加以修改,變成了攻擊馬援的利劍。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梁松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犀牛角之類的東西運回。

一向清廉的馬援原來是這種貨色,劉秀很生氣。劉秀一生氣,馬家遭殃了。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之後,都不敢在祖墳安葬。只能在城西找了一塊地方草草掩埋。同僚都不敢來祭奠送行。

馬家人不明不白,馬夫人到劉秀跟前請罪,光武皇帝出示了梁松的奏章,馬家人這才明白原因所在。雖然經過多次上書伸冤,但是都沒啥效果。直到一個局外人朱勃給劉秀上書,總結了馬援的一生,總結了馬援被冤的經過,劉秀這才明白,馬援是被冤枉的。還將朱勃的奏章給梁松看了一下。算是給梁松一個警告,老子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得以昭雪

劉秀雖然知道了錯誤,但這事情是劉秀最後裁定的,天子是不能認錯的。一直到劉秀去世,劉秀也沒有給馬援平反。只是將馬援的小女兒立為太子妃,算是一種肯定吧。劉秀去世之後,漢明帝劉莊繼位。劉莊以“勾結藩王,圖謀不軌”的罪名殺了梁松。算是替馬援徹底平反。

馬援未進入雲台二十八將也與光武帝對他的否定有關。

好了,馬援的一生介紹完畢。

看《後漢書》馬援傳的時候,總讓我想起李廣。馬援在劉秀統一天下的時候,率軍出征。最大的功勞都是在平定邊疆。所率領的軍隊最多是兩萬人。最後一次帶了四萬人,還戰敗。因此,馬援沒有大集團作戰的經歷。按照漢武帝時期封侯的標準,或許馬援未必能封侯。馬援在歷史上是以一把白鬍子,四處征戰的戰神形象熠熠生輝。

內心還是高高在上的。馬援很快就結束了成都之行,回來向隗囂彙報。馬援給自己這次出差做出的結論是:子陽(公孫述的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馬援和隗囂是好基友,自己基友的建議,自然全盤接受。那下一步,隗囂就派遣馬援出使劉秀。馬援見到劉秀之後,終於明白自己以前覺得不舒服的原因了。那就是沒碰上明君啊。而劉秀就是這個明君。自此之後,馬援就成了隗囂和劉秀兩個人共同的說客。奔走于這兩位牛人之間,為這兩位牛人找中間的平衡點。

這兩位牛人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最終還是劍拔弩張。此時的馬援很明智,毅然的站在了劉秀這一邊。劉秀對馬援也沒有任何的懷疑。馬援被拜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參與了西征隗囂的戰鬥。

此時的馬援已經四十五歲了,投靠劉秀之後,馬援總算迎來了作為將領的機會。

平定羌族

燒當羌(羌族的一支)一直盤踞在涼州,大概是今天的甘肅地區。隗囂在的時候,利用這種力量作為自己的盟友。隗囂失敗之後,這支隊伍算是沒了能管的住的主子。開始在西北作亂。馬援最初跟隨來歙一起評定了初期的燒當羌叛亂。這次行動,馬援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來歙的認可。在來歙的大力舉薦下,馬援出任隴右太守,開始駐紮,專門對付羌族。

西北打戰,打的是錢糧。西北遠離中原,劉秀的政策是:已安撫為主,不主動出擊。而馬援極力主張,解決問題要徹底。僅以數千兵力就平定了整個西北。建武十三年(西元37年)西北平定。此時馬援已過了知天命。建功立業是不亂年齡,不分先後的。

建武十七年(41年),馬援被征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平定嶺南

馬援在朝中幹的不錯,得到賞識,再加上在西北打的漂亮。國家有事自然會想起這位牛人。這不,南方又有事了。嶺南交趾叛亂,是的,就是今天的越南。馬援又出發了。

西元40年,劉秀接到交趾叛亂的消息,劉秀並沒有馬上出發。因為交趾實在是太遠了,沒有路,軍糧也很難運送,還有瘴氣。劉秀準備了兩年。終於在西元42年,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率領兩萬人,開始對嶺南進攻。

戰鬥進行的很順利,同年出發,同年就消滅了地方主力,第二年的正月就將敵首:徵側、徵貳這倆姐妹的人頭送到了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此時的馬援已經56歲了,快到60,終於被封侯了。比李廣好多了。

徵側、徵貳姐妹死後,殘餘勢力在都羊的帶領下,繼續戰鬥。馬援帶領兩千人,大小戰船2000艘進行最後的清剿行動。這次打的更順利。沒了徵側、徵貳這倆首領之後,叛匪實在不經打。很快就投降了。至此,亂了三年的嶺南徹底平定。

平定烏桓

馬援回到洛陽,屁股還沒坐熱,北邊的匈奴、烏桓又亂了。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受到侵掠、長安不能保全,馬援請求率兵出征,劉秀同意了。同樣打的乾淨漂亮,僅用了三千兵力,就搞定了這次禍亂。

何必馬革裹屍還

建武二十四年(西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覺得馬援年老了,不忍心讓老將受苦。但是馬援一番“馬革裹屍”的慷慨陳詞(馬革裹屍的成語就是出自這裡),秀了一番肌肉。劉秀被這位老將軍感動了,最終同意馬援出征。

在進攻敵人根據地的路線上,馬援和另外一位將領耿舒發生了分歧。此時的行軍路線有兩條:

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但道途平坦。

馬援認為應該走壺頭山,因為走另外一條戰線太長,消耗太大。而耿舒認為走另外一條。馬援是主將,當然得聽馬援的了。不過這次馬援失策了。

漢軍遇上了對手,進步緩慢,再加上瘴氣,天氣炎熱。大軍寸步難行。雙方陷入了僵持。雖然馬援以老邁之軀,與戰士同甘共苦,感動了除耿舒以外的所有人,就是沒能感動耿舒。

耿舒發揮了小人的本質。給劉秀上了一本。數落了馬援不講實際情況,不聽建議。現在遇到了瘟疫,大軍寸步難行。

劉秀看到奏報很關心,派了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調查。梁松還沒到前線,馬援就病逝了,時年63歲。

身死蒙冤

誣陷馬援的人,除了上面提到的耿舒以外。最大的黑手是劉秀的女婿梁松。

馬援跟梁松的父親關係很好,在劉秀跟前又得寵。馬援對這種外戚很是不放在心上。因此在言語間得罪了這位駙馬。梁松一直悔恨在心。在這次事件的導火索之後。梁松又將另外一件事情加以修改,變成了攻擊馬援的利劍。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梁松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犀牛角之類的東西運回。

一向清廉的馬援原來是這種貨色,劉秀很生氣。劉秀一生氣,馬家遭殃了。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之後,都不敢在祖墳安葬。只能在城西找了一塊地方草草掩埋。同僚都不敢來祭奠送行。

馬家人不明不白,馬夫人到劉秀跟前請罪,光武皇帝出示了梁松的奏章,馬家人這才明白原因所在。雖然經過多次上書伸冤,但是都沒啥效果。直到一個局外人朱勃給劉秀上書,總結了馬援的一生,總結了馬援被冤的經過,劉秀這才明白,馬援是被冤枉的。還將朱勃的奏章給梁松看了一下。算是給梁松一個警告,老子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得以昭雪

劉秀雖然知道了錯誤,但這事情是劉秀最後裁定的,天子是不能認錯的。一直到劉秀去世,劉秀也沒有給馬援平反。只是將馬援的小女兒立為太子妃,算是一種肯定吧。劉秀去世之後,漢明帝劉莊繼位。劉莊以“勾結藩王,圖謀不軌”的罪名殺了梁松。算是替馬援徹底平反。

馬援未進入雲台二十八將也與光武帝對他的否定有關。

好了,馬援的一生介紹完畢。

看《後漢書》馬援傳的時候,總讓我想起李廣。馬援在劉秀統一天下的時候,率軍出征。最大的功勞都是在平定邊疆。所率領的軍隊最多是兩萬人。最後一次帶了四萬人,還戰敗。因此,馬援沒有大集團作戰的經歷。按照漢武帝時期封侯的標準,或許馬援未必能封侯。馬援在歷史上是以一把白鬍子,四處征戰的戰神形象熠熠生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