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5年前,安思遠一槍打的世界最大東亞收藏究竟有多牛?|王翰馳

解, 拆解的解。

構, 重構的構。

解構“泛亞收藏”。 抽絲剝繭, 重建傳奇。

一年前, 我完全沒預料到“美國喜馬拉雅藝術收藏史”這個題目背後, 是一個情節如此曲折的故事。

從西藏白雪皚皚的群山到美國東西海岸星羅棋佈的博物館, 從紐約第五大道上安思遠的華麗大宅到國內藏家們精心佈置的藏櫃, 喜馬拉雅藝術輾轉于亞、歐、美三大洲, 既跟隨著這個世界在宏觀上不可逆轉的潮流, 也被微觀上不可預知的個人命運所影響。

僧人、探險家、學者、收藏家、古董商、博物館、拍賣行, 形形色色的人和機構都在這個故事扮演著獨特的角色。

從默默無聞, 到受人追捧, 再到屢創天價, 喜馬拉雅藝術的價值究竟是怎樣在接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旅途中不斷上升的?

寫作《解構”泛亞收藏“》一文, 相當於解答我一些疑惑的一個嘗試, 將一個隱藏於歷史塵霧的身影, 擦出一點輪廓 。

每個被歷史遺忘的重要人物, 背後都有一些隱衷。 休曼也不例外。

剛過50歲, 克利斯蒂安•休曼在1981年突然過世。 當時, 他建立的“泛亞收藏”(The Pan Asian Collection)正在美國數個城市進行聲勢浩大的巡展。

1977年, 作為"泛亞收藏"的藝術顧問, 帕爾博士(Dr.Pratapaditya Pal)從休曼收藏的印度、喜馬拉雅、東南亞造像中挑出了158件, 以個展的形式在洛杉磯、西雅圖、丹佛、堪薩斯巡展, 一時風光無限, 收穫了巨大的反響。

這個巡展被定名為《不朽之感》(The Sensuous Immortals),

是“泛亞收藏”第一次, 也是最後一次個展。 這個展覽直到休曼過世的1981年還在進行中。

彌勒菩薩, 12世紀, 東印度或孟加拉, 帕拉時期

銀嵌綠松石、紅銅、黃銅、金, 32.4cm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一般美國人的收藏, 都會以藏家或者藏家夫婦的名字命名。

給收藏另請別名的非常罕見。 而休曼生前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 堅持保密自己的姓名。 因此帕爾博士和休曼一起為這個收藏取名“泛亞收藏”。 這個名字流傳到了今天,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也如雷貫耳。

“泛亞收藏”這個名字精准地揭示了這個收藏在豐富程度上的王者地位。 中國西藏、中國內陸、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柬埔寨、泰國、爪哇等地, 從西元2世紀到19世紀的藝術作品, 都曾在“泛亞收藏”中有一席之地。

金剛手菩薩, 8世紀

尼泊爾, 銅鎏金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泛亞收藏”在1960年代開始建立,

在1970年代末藏品數量達到1600件, 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喜馬拉雅、與東南亞藝術收藏。

藏主去世以後, 1982年5月, 安思遠以1200萬美元(1982年1美元=2016年2.47美元)天價整體購得“泛亞收藏”, 轟動一時。 其後, “泛亞收藏”中的藏品陸續四散全球。

2015年3月, 最後的18件安思遠藏“泛亞收藏”現身紐約佳士得拍場。 這18件拍品最終成交17件, 成交總額2203.1萬美元。 其中一件13世紀尼泊爾蓮花手觀音和一件11-12世紀(斷代存疑)西藏瑜伽士分別以822.9萬美元和486.9萬美元為兩位中國藏家購得。

如不考慮通貨膨脹與保管費用等因素, 這兩件作品的成交價之和可與1982年安思遠購入1600件“泛亞收藏”總成本1200萬美元相抵。

瑜伽士(可能為帕當巴桑吉),西藏,11-12世紀

泛亞收藏

安思遠收藏 (1982-2014)

紐約佳士得2015年春拍安思遠專場 Lot 8

成交價:USD 4869000

觀音菩薩立像,尼泊爾,13世紀,合金銅鎏金嵌寶

泛亞收藏,安思遠收藏(1982-2014)

2015紐約佳士得安思遠專場 Lot 25

成交價: USD 8229000

作為一個收藏實體,“泛亞收藏”早已名存實亡。是什麼原因使“泛亞收藏”對於今天仍然重要?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這個收藏的藏品數量之龐大、品質之出眾、覆蓋範圍之廣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泛亞收藏”代表了美國印度、喜馬拉雅、東南亞藝術收藏的一個黃金時代。

第二,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印度、喜馬拉雅、東南亞藝術精英(納思禮、安思遠、帕爾博士、威娜)都曾為這個收藏提供藏品或擔當顧問。泛亞收藏將這些走入歷史的傳奇人物串聯在一起。

第三,泛亞收藏建藏於60年代,易手於80年代,絕響於2015年,它見證了世界亞洲藝術收藏重心的從歐洲轉移到美國,又從美國向中國偏移的過程。

可以說,通過泛亞收藏,可以瞭解美國近一個世紀的喜馬拉雅藝術收藏史。這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

杜爾迦女神戰勝牛魔,9世紀-10世紀

北印度,喀什米爾或喜馬偕爾郡

片岩,高 76.2cm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女神烏瑪(Uma),尼泊爾,11世紀

鎏金銅嵌寶石,高 35.56cm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通過追蹤“泛亞收藏”的來源和去向,分析圍繞“泛亞收藏”的歷史事件和真實物,對於一個收藏傳奇是怎樣煉成的,你將會有自己的判斷。

穿過時間的紗帳,在下一篇推送裡,我將從一個早已不再留連於人們舌尖的名字講起。他是泛亞收藏的創建人,他的名字是克利斯蒂安•休曼。

下節預告:誰是休曼?

1977年《不朽之感》展覽封面

愛人(Mithuna),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11世紀

鏽色砂岩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本文多數觀點、論據來自作者王翰馳于紐約大學就讀期間獨立進行的課題研究;其餘部分來自作者畢業之後進行的獨立研究。為本文做出貢獻的學術資料,將在文末列出。最後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瑜伽士(可能為帕當巴桑吉),西藏,11-12世紀

泛亞收藏

安思遠收藏 (1982-2014)

紐約佳士得2015年春拍安思遠專場 Lot 8

成交價:USD 4869000

觀音菩薩立像,尼泊爾,13世紀,合金銅鎏金嵌寶

泛亞收藏,安思遠收藏(1982-2014)

2015紐約佳士得安思遠專場 Lot 25

成交價: USD 8229000

作為一個收藏實體,“泛亞收藏”早已名存實亡。是什麼原因使“泛亞收藏”對於今天仍然重要?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這個收藏的藏品數量之龐大、品質之出眾、覆蓋範圍之廣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泛亞收藏”代表了美國印度、喜馬拉雅、東南亞藝術收藏的一個黃金時代。

第二,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印度、喜馬拉雅、東南亞藝術精英(納思禮、安思遠、帕爾博士、威娜)都曾為這個收藏提供藏品或擔當顧問。泛亞收藏將這些走入歷史的傳奇人物串聯在一起。

第三,泛亞收藏建藏於60年代,易手於80年代,絕響於2015年,它見證了世界亞洲藝術收藏重心的從歐洲轉移到美國,又從美國向中國偏移的過程。

可以說,通過泛亞收藏,可以瞭解美國近一個世紀的喜馬拉雅藝術收藏史。這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

杜爾迦女神戰勝牛魔,9世紀-10世紀

北印度,喀什米爾或喜馬偕爾郡

片岩,高 76.2cm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女神烏瑪(Uma),尼泊爾,11世紀

鎏金銅嵌寶石,高 35.56cm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通過追蹤“泛亞收藏”的來源和去向,分析圍繞“泛亞收藏”的歷史事件和真實物,對於一個收藏傳奇是怎樣煉成的,你將會有自己的判斷。

穿過時間的紗帳,在下一篇推送裡,我將從一個早已不再留連於人們舌尖的名字講起。他是泛亞收藏的創建人,他的名字是克利斯蒂安•休曼。

下節預告:誰是休曼?

1977年《不朽之感》展覽封面

愛人(Mithuna),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11世紀

鏽色砂岩

泛亞收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本文多數觀點、論據來自作者王翰馳于紐約大學就讀期間獨立進行的課題研究;其餘部分來自作者畢業之後進行的獨立研究。為本文做出貢獻的學術資料,將在文末列出。最後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