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分享丨整合資源的正確方法

我們都知道, 企業為了快速發展, 除了儲備內部資源, 還要尋找、整合外部合作資源。 很多企業以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名義上的聯盟,

把利益相關的企業聚攏在一起, 就做好整合了。 但實際上, 企業間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這種鬆散的整合沒什麼實際用處。 那怎樣才是整合資源的正確方式呢?最近, 《中歐商業評論》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 作者是穆勝管理諮詢事務所的創始人穆勝。 他說, 企業進行資源整合的正確方法, 是要把資源編碼化, 編輯的編, 數碼的碼。 這是什麼意思?

文章說, 真正的資源整合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你把別人買下來, 另一種是你有獨特的資源, 別人必須跟你換。 而且, 只有別人需要跟你換資源, 你也答應換, 才算是外部的資源進了企業的資源池。

那麼, 企業應該怎麼引進外部資源, 並且把外部資源轉化成對用戶的解決方案呢?文章列舉了三種方法。

第一種, 賦予資源方經營的動力。 具體來說, 一方面, 應該將財權、用人權、決策權下放給資源方;另一方面, 應該讓資源方承擔經營風險, 分配經營收益。

舉個例子, 海爾要發展成一家平臺公司, 讓員工在內部創新, 做小微公司, 就是“微小”這個詞倒過來。 小微公司能協調採購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等資源部門, 跟他們談判, 確定這些部門的收入分配比例。 這樣一來, 採購、生產這些手握資源的部門, 就會主動去尋找市場機會, 配合小微公司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而且, 他們還會在內部資源不足的時候, 主動引入外部資源。 因為如果它們的資源不能滿足需求, 就可能被放棄。

再說第二種方法, 設置介面部門, 導入外部資源。

其實,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 資源永遠是不夠用的, 因為好的資源可以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而更大的市場空間又必然需要更多的資源。 所以, 一旦企業發展勢頭不錯, 就要設置專門的介面部門。

還是拿海爾來舉例, 海爾設置了專門的供應商平臺海達源, 對外連接很多供應商。 這個平臺對內匯總海爾的各種採購需求, 再對外去談判, 獲得最有優勢的採購價格和付款條件。 這樣一來, 負責相應產品的部門就可以直接去平臺上抓取資源。

還有第三種方法, 把資源編碼成資料。 不少企業有足夠豐富的資源, 但是沒辦法把資源轉化成產品或服務。 用把資源編碼成資料這種方法, 資源就能快速組合成有核心優勢的產品。

舉個例子, 穆勝說, 華夏航空佔有四五線城市的獨飛資源, 如果它能夠把這些城市的旅客出行需求資料化, 設計出相應的演算法, 就可以設計出價格足夠低, 因此對旅客更有吸引力的出行產品。 這樣一來, 華夏航空就可以變成一個航空運力資源調配的平臺, 即使它沒有飛機也沒關係。

說完了整合資源的三種方法, 穆勝還提到了企業在整合資源時容易遇到的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 資源和平臺不匹配。 有的企業追逐最好的資源, 以為只有這樣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這種想法其實不對。 因為平臺搭載資源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平臺太弱而資源方太強, 資源方就會跳過平臺, 直接對接用戶。

比如說, 深度內容付費平臺是短缺的, 原因在於, 深度內容是獨特的, 而平臺是普遍的, 所以深度內容生產者在與平臺博弈時總是保持優勢。 所以這個時候, 平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綁定內容, 以內容生產者為中心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要麼把深度內容轉化成碎片化知識。 這樣一來, 內容生產者就必須跟使用者發生高頻聯繫, 平臺作為流量的聚集地, 就不會被繞過。

第二個誤區是, 亂搶資源。 有的資源是優勢資源, 但是必須跟其他資源搭配才能產出效益。 企業累積資源的時候, 要關注自己的短板, 也要關注用戶需求。 只有符合商業模式的資源才值得去爭取。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