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沒落軍閥之公孫瓚:少壯威震邊疆,老大獨佔一方

名門貴族出身的公孫瓚, 年輕的時候用現在的話說那是小鮮肉一枚, 據說還有一副好嗓子。 雖然家庭條件不錯, 但因為他母親出身比較卑微, 所以公孫瓚剛開始也就當了個小官。

婚姻對一個男人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公孫瓚的轉捩點就在這裡。 由於工作比較勤奮, 得到了當時涿郡太守他未來老丈人的賞識, 這才有他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帶兵打仗異常的驍勇, 鎮壓邊境的少數民族那是有一手, 也算是個常勝將軍。 因初期和一幫比較關係好的兄弟常騎白馬在戰場上, 也被世人稱作白馬將軍。

這裡還要說一點, 當時各地軍閥聯手群毆董卓的時候, 劉備算不上一放諸侯。 早些年公孫瓚和劉備是同窗, 跟著一位儒學大師盧植一起學習文化。 公孫瓚的多次推舉, 劉備才能亮個相, 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身為軍事將領的公孫瓚,

最強盛時佔據的地盤可是不小的。 包括了咱們今天河北、河南、山東、江蘇這些省份的部分地區, 甚至還把手伸到了遼西, 咱們的首都北京地區就是他當時的根據地。

從一些史料記載, 公孫瓚是有著很大野心的。 一段時間由於他勢力的擴張,

自信爆棚。 在沒有經過朝廷和他領導劉虞同意的情況下, 任命的很多地方官。 這要不是作死的表現, 那就是想要造反啊!

大家都知道, 最終公孫瓚還是敗給了袁紹。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下他失敗的原因。

首先, 從謀略方面看, 公孫瓚是個好戰的人, 身邊多是能征善戰的武將, 能出謀劃策的人不多。 反觀袁紹, 憑著他四世三公的家族號召力, 招攬了許多有才之士, 幫他指點江山。

其次, 從經濟實力來看, 袁紹佔領的冀州及周邊地區, 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上海, 是個金融中心, 人口又非常的密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公孫瓚的政治敏銳度不如袁紹。 剛起步就沒有一個宏觀征服天下的方略, 這也是最終敗給對方的一個致命缺陷。

公孫瓚從青年到晚年的性格變化也比較大, 年輕的時候品德優良、為人正直, 受到老百姓擁護。

發生變化是在和當時他的領導劉虞有了矛盾之後, 因為公孫瓚常年征戰, 主張以武力解決一切。 但這位領導是以寬仁和平為主要思想的人。 長時間的摩擦導致了矛盾的激化,

以致大打出手。

劉虞看出他的野心, 怕自己地位不保, 就先出手了。 但公孫善戰, 反而把劉虞給活捉, 之後他耍詐把劉虞給害死。

從此以後公孫瓚逐漸不得民心, 對遊牧民族更是百般欺壓, 執政期間又濫用小人, 晚年逐漸變得喪失鬥志。

在最終和袁紹決戰時,對方其實有意向和他公孫瓚講和。但他沒把袁紹放到眼裡,就沒有理會。

畢竟劉虞之前也是一方霸主,想給他報仇的人有很多,這些人聯合起來在當時的鮑丘讓公孫瓚吃了敗仗。隨後袁紹趁機聯合這票人和一些被欺壓的少數民族把公孫瓚消滅在易京。

他的一生也算是戎馬生涯,但欠缺的是對整個局勢的有利分析,最終成了袁紹擴大勢力範圍的一個巨大臺階。

在最終和袁紹決戰時,對方其實有意向和他公孫瓚講和。但他沒把袁紹放到眼裡,就沒有理會。

畢竟劉虞之前也是一方霸主,想給他報仇的人有很多,這些人聯合起來在當時的鮑丘讓公孫瓚吃了敗仗。隨後袁紹趁機聯合這票人和一些被欺壓的少數民族把公孫瓚消滅在易京。

他的一生也算是戎馬生涯,但欠缺的是對整個局勢的有利分析,最終成了袁紹擴大勢力範圍的一個巨大臺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