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那個叫“爹”的男人,為何進入角色那麼慢

歡迎來到娘娘說, 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 前新華社記者, 女性創業者

文/“娘娘說”

特約作者/周薇

聲討那個叫“爹”的男人, 似乎是媽媽群永不過時的主題之一。 “找媽式相親, 保姆式妻子, 喪偶式育兒, 守寡式婚姻”, 成為了越來越多當了媽的女人, 生活的“寫照”——每個媽媽似乎在有了娃以後也開始和自家隊友進入了微妙的新關係, 要不就在打造神隊友的征途中鬥智鬥勇, 要不就在放棄豬隊友的無奈中獨自前行。


為什麼一個男人當了爹, 和一個女人當了媽, 從認識到態度到行動, 都常常不在一個頻道?男人在進入爸爸這個角色的過程中, 似乎喪失了以往在考場中、求職中、職場上、情場裡的所有能力, 不僅是慢半拍, 簡直就是慢了半個世紀。

為什麼?

怎麼辦?

還有救嗎?

今天, 我們來把這件事兒掰碎揉開細說道一把。

有娃這件事, 爹媽大不同

先看幾幅畫面:

你身懷六甲, 行動緩慢。 見到你的人都會訝異於你的容光煥發, 腹中寶寶每一次輕微的翻滾運動, 都讓你油然產生幸福感和興奮感。 你感覺你和他/她是連在一起的, 緊密一體的感覺真好, 時刻提醒你是一個母親。

你經歷陣痛, 撕心裂肺, 汗水淋漓, 幾乎洪荒之力耗盡, 然後寶寶呱呱墜地, 他/她小小溫軟的身體到了你懷中, 你摟著他/她, 長久凝視。 他/她的任何動作需要, 成了你關注的第一位。 什麼疲勞疼痛, 統統閃退。

你開始緊張煩躁, 寶寶的一舉一動, 一哭一笑, 攫住了你所有的注意。 他/她還那麼小, 怎麼能承受任何的差錯忽視?時刻戒備,

時刻警覺, 只要床上的寶寶有任何的動靜, 你上足發條, 第一時間趕到;餵奶抱睡, 只要寶寶好, 你7/24隨叫隨到。

……

是的, 不要左看右看了, 講的就是你。 每一個女人, 變身母親的那一刻, 你的身體已經被劫持, 強大的本能, 讓你變成了和往常的自己完全不同, 但和其他媽媽完全一樣的你。

鏡頭切換, 看一下那個叫“爹”的男人的片段:

驗孕棒雙紅杠報喜, 懷揣夢想的男人思緒萬千, 後繼有人還多個大玩具。 實在不明白你為啥憂心忡忡娃是不是健康生後要怎麼養?不是疼一下就完事兒, 喝奶拉屎睡覺過幾輪, 唰唰幾年就長大了嗎?

寶寶降生, 困了餓了煩了隨時哭叫拉響警報, 這邊廂你整夜安撫照料, 數番餵奶拍覺。 邊上的男人偏偏悠游睡鄉, 鼾聲如雷, 渾然不覺。 正所謂羨煞旁人的“嬰兒爸爸的睡眠”。 更有甚者, 還要傲嬌病大發對你橫加指責:全是慣出來的, 晚上不理娃自然就睡好了。

寶寶慢慢長大, 且不說換衣服、洗澡、整理玩具、吃飯……諸般日常照料無法指望, 就是你有事臨時向男人托孤,

也必定要有納百川之海般心胸, 及堅毅如山般的剛強意志。 以防止進門看到玩具與拖鞋齊飛, 輔食共床單一色的驚悚場面;及你心愛的寶貝“長褲外, 馬甲間, 尿布裹一邊“的慘烈造型時, 不至暈死過去。

看到這裡, 你是不是頻頻點頭?不要否認, 對很多家庭而言, 以上種種, 天差地別, 一幕幕就是你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這樣的情況為何普遍發生?在你的身上和男人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切難道用“點背”或“命苦”就能解釋嗎?下面讓我們走進科學。

“貓生貓歡喜”,媽媽背後有玄機

一個女人脫胎換骨,開始做媽。這事真不是靠“覺悟”,而是靠“身體”。

來看看一個女人在懷孕和生產後,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懷孕讓媽媽們的雌孕激素增高,這就不用囉嗦了。但是,准媽媽新媽媽們體內,有一個激素可是騰雲駕霧地上升咯:催產素。不要覺得它只是和生孩子宮縮有關係,催產素可是知名的“愛的激素”。它可以讓新媽媽對寶寶有更多依戀和親密行為,成為孩子的保護神[1];它能讓男性覺得伴侶更有魅力,減少爭吵,對外來美女降低興趣[2];甚至能創造了跨物種的情誼,《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和狗狗的相互凝視形成了催產素分泌的正回饋,正是這一回饋讓狗狗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3]。

……咳咳,話題岔遠了。但是,從媽媽們的孕晚期開始,催產素就開始積極推動媽媽為接受寶寶做準備。而寶寶的到來,和媽媽的對視互動會進一步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讓媽媽進一步更加強有力地進入角色。所以說媽媽對孩子天然的愛和保護欲,決不是空穴來風。

那最新的《自然》(nature)上的文章更振奮人心了,懷孕會影響大腦結構,女性產後,大腦設計社交認知的區域繪製減少,包括負責心理理論的前額葉、顳葉和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這一改變到兩年後依然存在。而媽媽大腦改變越多,和寶寶的依戀關係也越強[4]。

再看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怎麼說:

我的論點是,在生命的最初階段,母親有一種特殊狀態,一種可以稱為“原初母愛貫注”的心理狀態。……這一狀態是逐漸發展的,在懷孕期,尤其是接近分娩時成為一種高度敏感的狀態。這一狀態在嬰兒出生後持續幾周。……

就是說,當媽媽腹中有了孩子,特別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與寶寶共用呼吸、吸收、消化和排泄器官,融為一體,寶寶在自己身體裡的成長充滿了她的身心。媽媽越來越從自己本人和對世界的興趣中退縮,越來越關注于寶寶;媽媽自己的個人興趣、自己的生活節奏和自己關心的東西都隱而不見。媽媽會進入一種過度敏感的類似精神病性的狀態裡,她的運動、她的行為、她的存在都是為了適應寶寶的願望和需要而存在。而這樣的“無我”狀態,溫老爺子也講了,是一種正常的狀態,是為寶寶的早期健康發展所必須的[5]。

好像寫著寫著就聱牙佶屈了。沒關係,關鍵的是,我們要知道,所有媽媽在有了寶寶以後那種大起大落的幸福感和焦慮感交織的狀況,那種未經學習但噴薄而出的強烈母愛之舉,都是正常的、自然的,都寫在我們的基因裡。嗯,以後隊友或者婆婆媽媽們要再說:你怎麼那麼敏感啦?你怎麼對娃那麼過度反應啦?你怎麼都不像以前的你啦?你大可理直氣壯地說:我被本能劫了腦,我是媽媽我自豪!

而男性呢?

屬性有差異,男人“慢熱”有道理

瞭解了一通自己後,再來從生理和心理角度看看你們家的男人,本該並肩作戰的隊友。

先看一段對這一類生物的刻板描述:

男性,無胸無泌乳,體毛較濃密,極個別品種為女兒奴或被用來碾壓他人的隔壁的神隊友。但大部分個體具備下列特點:

Ÿ距離方位感強,情緒表達及語言能力遜於異性。有數字為證:男性平均每天講七千個字,女性兩萬個字。

Ÿ線性思維,相對關注事物本身,而非關係;

Ÿ對情緒的覺察力不足,缺乏自知力,通常被伴侶譴責或嫌棄而不自知;

Ÿ部分個體聽力有缺陷,對嬰幼兒哭聲選擇性耳聾;

Ÿ愛冒險,愛直接肢體接觸類遊戲,玩耍時專注度高,厭倦日常瑣碎事務。相對應的數字是:男性和孩子75%為遊戲性互動,僅有25%為照料性互動

Ÿ體內雄性激素含量較高,熱衷力量、性和創造,相對衝動。易被傳統偏見預定義為家庭中該“主外”的角色

【有閒暇的媽媽,請猛戳下面這段關於男人和女性差別的小VCR】

https://v.qq.com/x/page/d0303b3fqpp.html

然後再看看這類生物在妻子懷孕生子前後的身體變化:

Ÿ睾酮水準降低。孩子出生後幾個星期,睾酮甚至會減少33%。

Ÿ妻子分娩前後,體內泌乳素、後葉加壓素及催產素水準增高。但這個增高和母親比,水準依然很低,催乳素大約增加30%(哎呦喂,不能多啊,要多了就該產奶了)。

Ÿ與孩子很親近,肌膚直接接觸機會增加時,催產素及後葉加壓素水準進一步提高……

下面開始做講解:

男人的生理結構和大腦結構,讓男人有了更趨事實而非關係、情緒的特點,所以孩子這麼個外星生物降臨,在沒有和他們打交道的前驅經驗的情況下,男性在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回應方面,的確更容易畏手畏腳、黔驢技窮。而在照料裡,更容易引入遊戲、武力和衝動。所以那個叫“爹“的男人助攻乏力,你的窩火和無奈,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從身體和激素層面,我們看到:

男人的確有了一些小小的準備。睾酮減少降低攻擊性,使得男人對妻子也會溫柔一些,對別的女人的興趣也會減少,對母子的保護意識也增強。

等一下,下一行,寫的啥? 你看到沒,男人也是有催產素的;不過數值還是好低。所以較之媽媽,男人們不可能在孩子一出生時就會有那麼強烈的本能。孩子的弱小和諸多需要,還不能激起他那麼多的情緒反應和情感的連接。

另外,後葉加壓素又是什麼鬼?

我們來看一下定義:後葉加壓素,也被稱為忠實於一夫一妻制的“護家激素”,它的上升會使男性產生保護家庭、家園的欲望 [6]。

再看第三點,猛敲小黑板,劃重點。看到了嗎?媽媽們,男人的進入,是一個時間的積澱。所以,寶寶越大越好玩,男人就越會與寶寶互動,參與育兒;所以,爸爸和寶寶接觸越多,爸爸越加溫柔。所以,讓男人早期參與育兒,是提升他的責任感和專一性的重要手段~~~

下一次,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系統地談談怎麼讓男人加入進來一起育兒的問題。

作者介紹:周薇: 25個月寶媽,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高級系統式家庭治療培訓專案學員、翻譯。嬰幼兒健康與心理知識傳播小叮噹,譯著《人類溝通的語用學》,《米蘭系統式家庭治療》

Reference

1. Ari Levine, Orna Zagoory-Sharon, Ruth Feldman, Aron Weller. Oxytocin during pregnancy and early postpartum: Individual patterns and maternal–fetal attachment. Peptides. 2008. 28(6), 1162-1169.

2. Ditzen B, Schaer M, Gabriel B, Bodenmann G, Ehlert U, and Heinrichs M. Intranasal oxytocin increases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nd reduces cortisol levels during couple conflict.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9, 65(9),728-731

3. Miho Nagasawa, Shouhei Mitsui, Shiori En, Nobuyo Ohtani, Mitsuaki Ohta, Yasuo Sakuma, Tatsushi Onaka, Kazutaka Mogi, Takefumi Kikusui. Oxytocin-gaze positive loop and the coevolution of human-dog bonds. Science. 2015.(348):333-336

4. Elseline Hoekzema,et al.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2016 Dec 19.

5. DW Winnicott. 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 1956

6. Markus Heinrichs, et al. Oxytocin, vasopressin, and human social behavior.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 30 (2009) 548–557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這樣的情況為何普遍發生?在你的身上和男人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切難道用“點背”或“命苦”就能解釋嗎?下面讓我們走進科學。

“貓生貓歡喜”,媽媽背後有玄機

一個女人脫胎換骨,開始做媽。這事真不是靠“覺悟”,而是靠“身體”。

來看看一個女人在懷孕和生產後,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懷孕讓媽媽們的雌孕激素增高,這就不用囉嗦了。但是,准媽媽新媽媽們體內,有一個激素可是騰雲駕霧地上升咯:催產素。不要覺得它只是和生孩子宮縮有關係,催產素可是知名的“愛的激素”。它可以讓新媽媽對寶寶有更多依戀和親密行為,成為孩子的保護神[1];它能讓男性覺得伴侶更有魅力,減少爭吵,對外來美女降低興趣[2];甚至能創造了跨物種的情誼,《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和狗狗的相互凝視形成了催產素分泌的正回饋,正是這一回饋讓狗狗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3]。

……咳咳,話題岔遠了。但是,從媽媽們的孕晚期開始,催產素就開始積極推動媽媽為接受寶寶做準備。而寶寶的到來,和媽媽的對視互動會進一步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讓媽媽進一步更加強有力地進入角色。所以說媽媽對孩子天然的愛和保護欲,決不是空穴來風。

那最新的《自然》(nature)上的文章更振奮人心了,懷孕會影響大腦結構,女性產後,大腦設計社交認知的區域繪製減少,包括負責心理理論的前額葉、顳葉和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這一改變到兩年後依然存在。而媽媽大腦改變越多,和寶寶的依戀關係也越強[4]。

再看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怎麼說:

我的論點是,在生命的最初階段,母親有一種特殊狀態,一種可以稱為“原初母愛貫注”的心理狀態。……這一狀態是逐漸發展的,在懷孕期,尤其是接近分娩時成為一種高度敏感的狀態。這一狀態在嬰兒出生後持續幾周。……

就是說,當媽媽腹中有了孩子,特別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與寶寶共用呼吸、吸收、消化和排泄器官,融為一體,寶寶在自己身體裡的成長充滿了她的身心。媽媽越來越從自己本人和對世界的興趣中退縮,越來越關注于寶寶;媽媽自己的個人興趣、自己的生活節奏和自己關心的東西都隱而不見。媽媽會進入一種過度敏感的類似精神病性的狀態裡,她的運動、她的行為、她的存在都是為了適應寶寶的願望和需要而存在。而這樣的“無我”狀態,溫老爺子也講了,是一種正常的狀態,是為寶寶的早期健康發展所必須的[5]。

好像寫著寫著就聱牙佶屈了。沒關係,關鍵的是,我們要知道,所有媽媽在有了寶寶以後那種大起大落的幸福感和焦慮感交織的狀況,那種未經學習但噴薄而出的強烈母愛之舉,都是正常的、自然的,都寫在我們的基因裡。嗯,以後隊友或者婆婆媽媽們要再說:你怎麼那麼敏感啦?你怎麼對娃那麼過度反應啦?你怎麼都不像以前的你啦?你大可理直氣壯地說:我被本能劫了腦,我是媽媽我自豪!

而男性呢?

屬性有差異,男人“慢熱”有道理

瞭解了一通自己後,再來從生理和心理角度看看你們家的男人,本該並肩作戰的隊友。

先看一段對這一類生物的刻板描述:

男性,無胸無泌乳,體毛較濃密,極個別品種為女兒奴或被用來碾壓他人的隔壁的神隊友。但大部分個體具備下列特點:

Ÿ距離方位感強,情緒表達及語言能力遜於異性。有數字為證:男性平均每天講七千個字,女性兩萬個字。

Ÿ線性思維,相對關注事物本身,而非關係;

Ÿ對情緒的覺察力不足,缺乏自知力,通常被伴侶譴責或嫌棄而不自知;

Ÿ部分個體聽力有缺陷,對嬰幼兒哭聲選擇性耳聾;

Ÿ愛冒險,愛直接肢體接觸類遊戲,玩耍時專注度高,厭倦日常瑣碎事務。相對應的數字是:男性和孩子75%為遊戲性互動,僅有25%為照料性互動

Ÿ體內雄性激素含量較高,熱衷力量、性和創造,相對衝動。易被傳統偏見預定義為家庭中該“主外”的角色

【有閒暇的媽媽,請猛戳下面這段關於男人和女性差別的小VCR】

https://v.qq.com/x/page/d0303b3fqpp.html

然後再看看這類生物在妻子懷孕生子前後的身體變化:

Ÿ睾酮水準降低。孩子出生後幾個星期,睾酮甚至會減少33%。

Ÿ妻子分娩前後,體內泌乳素、後葉加壓素及催產素水準增高。但這個增高和母親比,水準依然很低,催乳素大約增加30%(哎呦喂,不能多啊,要多了就該產奶了)。

Ÿ與孩子很親近,肌膚直接接觸機會增加時,催產素及後葉加壓素水準進一步提高……

下面開始做講解:

男人的生理結構和大腦結構,讓男人有了更趨事實而非關係、情緒的特點,所以孩子這麼個外星生物降臨,在沒有和他們打交道的前驅經驗的情況下,男性在理解他們的需求和回應方面,的確更容易畏手畏腳、黔驢技窮。而在照料裡,更容易引入遊戲、武力和衝動。所以那個叫“爹“的男人助攻乏力,你的窩火和無奈,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從身體和激素層面,我們看到:

男人的確有了一些小小的準備。睾酮減少降低攻擊性,使得男人對妻子也會溫柔一些,對別的女人的興趣也會減少,對母子的保護意識也增強。

等一下,下一行,寫的啥? 你看到沒,男人也是有催產素的;不過數值還是好低。所以較之媽媽,男人們不可能在孩子一出生時就會有那麼強烈的本能。孩子的弱小和諸多需要,還不能激起他那麼多的情緒反應和情感的連接。

另外,後葉加壓素又是什麼鬼?

我們來看一下定義:後葉加壓素,也被稱為忠實於一夫一妻制的“護家激素”,它的上升會使男性產生保護家庭、家園的欲望 [6]。

再看第三點,猛敲小黑板,劃重點。看到了嗎?媽媽們,男人的進入,是一個時間的積澱。所以,寶寶越大越好玩,男人就越會與寶寶互動,參與育兒;所以,爸爸和寶寶接觸越多,爸爸越加溫柔。所以,讓男人早期參與育兒,是提升他的責任感和專一性的重要手段~~~

下一次,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系統地談談怎麼讓男人加入進來一起育兒的問題。

作者介紹:周薇: 25個月寶媽,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高級系統式家庭治療培訓專案學員、翻譯。嬰幼兒健康與心理知識傳播小叮噹,譯著《人類溝通的語用學》,《米蘭系統式家庭治療》

Reference

1. Ari Levine, Orna Zagoory-Sharon, Ruth Feldman, Aron Weller. Oxytocin during pregnancy and early postpartum: Individual patterns and maternal–fetal attachment. Peptides. 2008. 28(6), 1162-1169.

2. Ditzen B, Schaer M, Gabriel B, Bodenmann G, Ehlert U, and Heinrichs M. Intranasal oxytocin increases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nd reduces cortisol levels during couple conflict.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9, 65(9),728-731

3. Miho Nagasawa, Shouhei Mitsui, Shiori En, Nobuyo Ohtani, Mitsuaki Ohta, Yasuo Sakuma, Tatsushi Onaka, Kazutaka Mogi, Takefumi Kikusui. Oxytocin-gaze positive loop and the coevolution of human-dog bonds. Science. 2015.(348):333-336

4. Elseline Hoekzema,et al.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2016 Dec 19.

5. DW Winnicott. 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 1956

6. Markus Heinrichs, et al. Oxytocin, vasopressin, and human social behavior.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 30 (2009) 548–557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