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銳中產焦慮的根源,財富可以繼承,實力怎麼傳遞?

編者按:

新銳中產是最近最火的話題, 但是有錢的中產為什麼會過的如此苦悶?為什麼會覺得如此焦慮?瀚哥今天就從一個朋友的敘述, 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新銳中產這麼難?

瀚哥有一個關係不錯的作者朋友, 她具有高學歷、高顏值、高實力的特徵, 更有著所謂“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的絕對特徵, 她的文章往往能夠直擊讀者的心靈, 讓所有人的情感都隨著她的筆而跳動。 就是這樣一個讓人人羡慕的精英女性, 卻在有一天給瀚哥電話, 說她陷入了一種極度的焦慮狀態, 這個狀態非常詭異, 這就是對自己的孩子的焦慮,

自己的孩子聰慧可愛, 學習能力很強, 但是她還是要不斷地給孩子報班, 讓孩子加強學習, 甚至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

作為一個高級知識份子的家庭, 她和她的丈夫都具有博士乃至以上的超高學歷, 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如果說教育會有問題, 應該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的情況。 但是她卻很坦言, 不僅她自己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糾結, 而自己周圍與自己能力水準類似的家長也是同樣如此, 這卻是為什麼呢?

中產焦慮的代際根源

近來, 各種關於中國中產的判定標準五花八門, 至於到底什麼樣的人算是中產, 瀚哥也懶得去給予一個答案, 大家根據不同的標準自己判斷就好。 瀚哥認為只要有著還不錯的工作,

在所在的城市能夠達到中等以上的收入水準和生活水準, 就足夠被判定為中產。

中國的中產可謂是中國所有人群中最為糾結的一群人, 愁工作, 愁房子, 愁結婚, 愁孩子, 之前的這些愁瀚哥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所涉及, 今天瀚哥就來說愁孩子到底怎麼回事。 作為具有較不錯收入的人群, 大部分所謂中產的來說, 他們最愁的東西可能真的是孩子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正如瀚哥的這個朋友一樣, 她是眾人眼中的“白骨精”, 是所謂的社會精英, 她的成長具有著我們這一代人的顯著特徵, 對於大多數的中產人士一樣, 大家大部分都是通過不懈的努力與學習, 在中國一輪又一輪的考試中不斷的擊敗自己學習道路上的競爭者,

從而獲得了較為不錯的學歷, 這些學歷、知識、能力等軟實力讓中國大部分的中等收入人群都享受到了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在經濟學上被稱之為路徑依賴, 既然你已經通過學習取得了現今的生活地位, 那麼你也有衝動讓你的下一代去延續你的生活成長方式。

與此同時, 大部分的中國中產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他們真正內心恐懼的事實, 這就是, 自己所擁有的登上中產階梯的敲門磚, 如名校文憑、MBA學歷、職業經理人能力、還有機具時效性的人脈資源, 這些我們引以為豪的中產“門票”卻是只有我們自己能夠使用的一次性產品, 除了所謂的財產還有些許繼承的可能的話, 其他的東西還有可以世襲的嗎?

對於大多數中產來說, 他們的物質條件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衣食無憂, 對於成為家長的中產來說, 當孩子漸漸長大, 養育孩子的任務會逐漸減輕, 就需要他們將自己生活的重心, 有孩子的餐飲、健康轉移到孩子的教育上來。 用著名的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來解釋, 就是孩子的需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從之前較為低級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向更為高級的情感需求, 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實現需求的轉變。 作為父母的責任已經不僅僅是提供優質的飲食和生存環境, 而是如何能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上來了。

儘管對於中產階層的父母來說, 他們的學歷水準足夠給孩子提供完善的家庭教育,

但是他們所在的環境和自身的階層目標讓他們具有了更高的追求, 孩子的能力發展固然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在關心著, 自己的孩子能否延續自己甚至更高的社會地位。 因為除了少數所謂的真正富人, 大多數的中產都是受雇於人的工薪階層, 手中能夠直接變現或者讓孩子可以不用工作直接繼承的財富, 基本上沒辦法讓孩子一生都衣食無憂, 所以如果不能讓孩子擁有與自己至少相接近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地位, 那麼又何談持續的高水準生活呢?

這就是財富的最大問題, 因為最有錢的人他們本身就能夠通過自身的繼承讓規則為自己服務, 而真正的窮人則是放棄希望不求預期了, 所以他們的心態都相對比較放鬆,只有中產像一個“夾心餅乾”一樣被牢牢地夾在中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被困於瓶頸之中。

中產焦慮的現實矛盾

如果說這種害怕自己的孩子失去自己原有社會地位的焦慮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的話,那麼從外在的角度來說,社會的外在價值取向也開始引導中國的中產往著一個一條道走到黑的路一路走下去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財富獨立、人格獨立、生活獨立,所有的中產都像一個花栗鼠一樣在瘋狂的囤積著自己能夠囤積的東西。前幾年,大家利用畢生的積蓄在一線城市中買房來緩解這份焦慮,但是面對著房價的上漲,新一代的中產父母幾乎連買房的資本都在逐步的流失。與此同時,隨著高校的快速擴招,學歷的實際經濟貶值,讓大學也變得不值錢了,只剩下所謂名校才能保證那一點點可憐的含金量。

但是,怎麼才能上名校呢?那當然是好的教育,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因為好的教育正在演化成兩大趨勢。

一是由金錢不斷堆積而成的素質教育鍍金鏈。對於很多父母而言,他們青少年時代的教育其實選擇餘地有限,全國上下都是相似的東西,雖然教育的方式是以考試為中心,不斷地填鴨式教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無疑是成本最低,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得起的。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每一項素質教育的背後都是意味著巨額的金錢開支,為了上學爭相購買學區房,已經讓本就高價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再度走高。而像新東方、環球雅思、學而思這些所謂的課外教育培訓機構,他們不僅是讓孩子奔波于奧數、英語等課內輔導班,讓孩子在所謂音樂、美術、舞蹈、航模、程式設計等等課外興趣愛好上面花費時間,更是讓每一個項目背後都花費著高昂的金錢。更有甚者的是,孩子對於學習教育的爭奪早就從高中提前到了幼稚園,每一年臨近開學的“幼稚園大戰”讓家長們都如臨大敵,各種金錢無休止的投入。如今的中國素質教育戰,已經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實力的較量,因為補習課、樂器、夏令營、學區房哪個不是銷金窟?

二是優質教育的不斷集中化加劇了中產較量。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也就是瀚哥當年上學的時候,雖然各地的基礎教育資源有著不平均的現象,但是瀚哥老家的省份中不少縣級中心都是鼎鼎大名的名校。但是,進入了21世紀之後,各地尤其是省會城市中集中出現了一批超級中學,他們幾乎將全省的優質師資一網打盡,而全省招生的模式更讓優質生源也集中歸集,導致了教育資源的失衡狀態。於是中產的家長們開始從擇校、補習、自主招生等各個層面開展了軍備競賽,學生上學不是考學生,而是考家長,成為了家長實力的一場弱肉強食的大比拼。

上面兩點的綜合作用,更讓家長形成了投資學上才有的“投入就能起到作用的”思維定式,很多家庭甚至出現了一些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說爸爸開始從家庭中消失了,成為了掙錢養家的“影子父親”,而教養孩子的責任則更多的讓母親承擔,不僅影響了母親自身的事業發展,更讓父親與孩子的親子危機出現,夫妻矛盾加劇。

可以說,教育問題正在成為中國中產的一個閉環,財富可以繼承,但是如何讓孩子擁有父母類似甚至更強的能力,沒有人能夠給予答案,只能繼續著投入的思維定式,未來路在何方,走走再說吧。

每日一句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所以他們的心態都相對比較放鬆,只有中產像一個“夾心餅乾”一樣被牢牢地夾在中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被困於瓶頸之中。

中產焦慮的現實矛盾

如果說這種害怕自己的孩子失去自己原有社會地位的焦慮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因素的話,那麼從外在的角度來說,社會的外在價值取向也開始引導中國的中產往著一個一條道走到黑的路一路走下去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財富獨立、人格獨立、生活獨立,所有的中產都像一個花栗鼠一樣在瘋狂的囤積著自己能夠囤積的東西。前幾年,大家利用畢生的積蓄在一線城市中買房來緩解這份焦慮,但是面對著房價的上漲,新一代的中產父母幾乎連買房的資本都在逐步的流失。與此同時,隨著高校的快速擴招,學歷的實際經濟貶值,讓大學也變得不值錢了,只剩下所謂名校才能保證那一點點可憐的含金量。

但是,怎麼才能上名校呢?那當然是好的教育,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因為好的教育正在演化成兩大趨勢。

一是由金錢不斷堆積而成的素質教育鍍金鏈。對於很多父母而言,他們青少年時代的教育其實選擇餘地有限,全國上下都是相似的東西,雖然教育的方式是以考試為中心,不斷地填鴨式教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無疑是成本最低,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得起的。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每一項素質教育的背後都是意味著巨額的金錢開支,為了上學爭相購買學區房,已經讓本就高價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再度走高。而像新東方、環球雅思、學而思這些所謂的課外教育培訓機構,他們不僅是讓孩子奔波于奧數、英語等課內輔導班,讓孩子在所謂音樂、美術、舞蹈、航模、程式設計等等課外興趣愛好上面花費時間,更是讓每一個項目背後都花費著高昂的金錢。更有甚者的是,孩子對於學習教育的爭奪早就從高中提前到了幼稚園,每一年臨近開學的“幼稚園大戰”讓家長們都如臨大敵,各種金錢無休止的投入。如今的中國素質教育戰,已經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實力的較量,因為補習課、樂器、夏令營、學區房哪個不是銷金窟?

二是優質教育的不斷集中化加劇了中產較量。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也就是瀚哥當年上學的時候,雖然各地的基礎教育資源有著不平均的現象,但是瀚哥老家的省份中不少縣級中心都是鼎鼎大名的名校。但是,進入了21世紀之後,各地尤其是省會城市中集中出現了一批超級中學,他們幾乎將全省的優質師資一網打盡,而全省招生的模式更讓優質生源也集中歸集,導致了教育資源的失衡狀態。於是中產的家長們開始從擇校、補習、自主招生等各個層面開展了軍備競賽,學生上學不是考學生,而是考家長,成為了家長實力的一場弱肉強食的大比拼。

上面兩點的綜合作用,更讓家長形成了投資學上才有的“投入就能起到作用的”思維定式,很多家庭甚至出現了一些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說爸爸開始從家庭中消失了,成為了掙錢養家的“影子父親”,而教養孩子的責任則更多的讓母親承擔,不僅影響了母親自身的事業發展,更讓父親與孩子的親子危機出現,夫妻矛盾加劇。

可以說,教育問題正在成為中國中產的一個閉環,財富可以繼承,但是如何讓孩子擁有父母類似甚至更強的能力,沒有人能夠給予答案,只能繼續著投入的思維定式,未來路在何方,走走再說吧。

每日一句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