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富士X-M1微單搭配XF27mm F2.8餅乾鏡頭試用

自從我第一次把玩了GF1+20餅之後, 玩餅乾鏡頭成了這幾年來心中揮之不去一個癖好。 在過去, 我雙修佳能、松下的時候, 我曾經把M43系統的三隻餅乾鏡頭都收集齊全。 有一度我隨身攜帶的組合就是5D2+40餅+福倫達20餅。 試用富士X-M1微單之後, 我算是將M43、aps-c、FF三種不同畫幅的餅乾系統都玩到了。

作為一份“過時”的體驗報告, 就不想花太多的筆墨去做重複勞動了, 簡要的將文章分為3部分做介紹吧。 先給X-M1拍一張全身的藝術照吧。

一、造型設計

富士X-M1繼承了富士專業相機一貫的復古造型, 金屬機身的表面覆蓋了一層黑色的皮革, 機身小巧而不失質感。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概括, 那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 相信大部分朋友看到這個造型也會比較喜歡。

由於在富士的產品定位中, X-M1屬於“進階入門機”, 因此, 在操縱設計上, X-M1側重於“簡單化、傻瓜化”。 在X-M1如此小巧的機身上, 富士依然保留了雙撥輪跟狀態旋鈕,

方便使用者在A\M\S檔上方便的調節光圈、快門。 這算是X-M1在操縱感上的一個亮點。

但受制於機身尺寸, X-M1幾乎所有的按鍵均集中在機器右側, 按鍵佈局比較局促。 不支援觸控式螢幕、沒有獨立ISO設置鍵、開關機撥位元鍵操作生硬算是X-M1在操縱感上最失分的三處。

不過在這裡, 我覺得操縱上的缺陷也無需小題大做, 因為非常明顯, 這是富士相機的產品定位使然。 正如我們不能指望100D具有1DX操縱感一樣, 在此點到為止。

作為對沒有獨立ISO按鍵的補償, 富士為X-M1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自動ISO”功能。 我們可以為X-M1的自動ISO設置感光上限(最高6400)、感光下限(最低200)、最低安全快門速度(1/4s—1/125s)。

這項功能我一直認為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佳能早在1DX時代就已經實現了此功能, 但一直不肯開放給入門級的產品。 目前佳能77D\800D\M5\M6均不支持自動ISO最低快門限制功能, 顯得非常小氣!

富士X-M1配置了一塊3.0英寸, 640×480螢幕。 作為閱機數十的老玩家, X-M1的螢幕只能算中規中矩, 表現上沒有什麼短板, 也沒有很突出的亮點。 滿足使用時的取景、圖片重播基本無問題。 畢竟相機跟手機、平板電腦畢竟不同, 過度追求相機螢幕絢麗的顯示效果我覺得沒有必要, 螢幕的功耗、壽命反而可能對使用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注:(相機圈習慣把RBG圖元總數×3,計算單色點數,獲得更高的宣傳噱頭。)

富士X-M1螢幕支援“翻轉功能”?

不!更確切的說,X-M1螢幕只支援“翻”,但不支援“轉”。對於喜歡自拍的妹子而言,這個設計無疑令人失望,但在應付大俯仰角度取景方面,X-M1的螢幕還是綽綽有餘的。螢幕翻轉情況請參看下圖。

圖1、螢幕收納狀態

圖2、螢幕上翻狀態

圖3、螢幕下翻狀態

X-M1機身底部的設計必須吐下槽,因為安裝上快裝板之後,X-M1的電池倉便被堵死了。這意味著如果換電池、換卡,都必須將快裝板卸下。顯然,對於經常需要使用三腳架的使用者而言,這是一個問題。

機身介面非常簡單,僅有HDMI輸出與USB插口。對外接設備的支援幾乎為0,希望富士日後能利用X-M1的wifi功能,開發一些手機軟體支援遙控拍攝等等……機身內置的閃光燈同樣是中規中矩,在此不多贗述。

對了,這款產品試用的時候,富士曾經把它的WiFi功能作為一個重要賣點進行介紹,所以在這裡也簡單說一說吧!

X-M1內置了WiFi發射模組,只要您有支援WiFi信號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便可通過安裝一個PhotoReceiver軟體實現與X-M1連接。通過這個功能,您可以把拍到的圖片即時的傳到手機、平板上,然後利用這些智慧設備進行分享。

不過實際使用中,我對X-M1的WiFi功能不太滿意。首先,機器的WiFi功能僅僅支援傳送圖片,而不支援其他。這與canon的6D相比,差距太大了。其次,X-M1通過無線傳送圖片的速度還是比較慢。平均一張最佳畫質的JPG(4~6M)需要3~5秒的時間傳送。

總的說,WiFi功能算是聊有勝無吧!

二、與EOS全畫幅系統同場景PK

介紹完機身的情況,接下來我們正式展開群眾喜聞樂見的PK,首先說說鏡頭吧。我玩過的餅乾鏡頭有:松下X1442、松下2017、松下1425、福倫達V40、福倫達V20、佳能40stm。其中,比較有可比性的當屬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這三枚鏡頭。

我本人對這三枚鏡頭的主觀印象如下:

做工:佳能40餅=松下20餅>富士27餅

對焦: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

虛化:佳能40餅>松下20餅>富士27餅

畫質:佳能40餅>富士27餅>松下20餅

近攝: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

總的說,我對富士27餅的規格不滿意。最大的不滿就是最大光圈僅有2.8,而aps畫幅的情況下,我覺得餅乾頭至少要2.0—2.4才能比佳能40餅持平。而做工方面,27餅的塑膠感最強,並且在對焦的時候有點“歇斯底里”,鏡頭的對焦動作很急,但咬焦不穩,容易拉風箱。

雖然如此,但富士的27餅在畫質上的表現沒有讓我失望,富士針對微單短法蘭距的特點,27餅的後組直徑做得相當大。比佳能40餅還要大上一圈。確保了成像入射光圈豎直投射到cmos上,確保邊緣畫質。

富士27餅的重量是最為輕巧的,比松下20餅還要輕!裸鏡僅有77克,加上前後蓋也才94克。而佳能40餅則分別是125克、142克,可見富士27餅比佳能40餅還要輕不少。(餅乾頭裡面最重的當屬福倫達V20,整一個鐵疙瘩,足足260克)

俗話說,“餅乾無弱旅”(sony的E16例外)讓5D2與X-M1搭配上銳利的鏡頭鏡頭,並在f5.6的最佳光圈下進行拍攝,X-M1能否憑藉X-Trans CMOS感測器抗衡全畫幅的5D2呢?

在此,我做了一個同場景的PK對比,使用最低ISO,三腳架,延時拍攝,力求達到兩機的最佳畫質表現。下面,我們用圖說話:

深圳左炮臺俯瞰蛇口港,夕陽西下,兩張圖片前後拍攝時間不超過1分鐘。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發現,佳能40餅的視角更廣。兩者的實際焦距相差應該有2~3mm吧。(富士官方標稱XF27等效全畫幅41mm)

非常有意思,5D2的圖元優勢與X-M1的焦距優勢互相抵消,結果兩者的圖片100%放大居然大小相仿!細節方面,5D2依然有可辨的優勢,但差距不太明顯了。顯然,富士的X-Trans CMOS感測器在畫質提升方面還是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圖片高光部分100%查看:富士27餅的夕陽周圍出現了一圈光暈,在這輪PK上,富士的餅乾鏡頭輸了,說明鏡頭在高光部分的表現不如佳能40餅。

暗部細節100%查看:在這種極端的條件下,5D2的畫幅優勢表現得更為明顯。

三、X-M1相機拍圖實戰

前面對X-M1的介紹那麼多,但衡量一部相機的好壞,最終還是得通過拍圖實戰才能得到結論。

場景一、人像(感謝MT馨馨的出鏡)

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對機器做任何特殊的調節,同場景下帶著5D2+50L我也拍了一張。

下面,針對兩張圖片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可以看到,富士的膚色相比佳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水準了,兩者基本都能體現妹子白嫩的皮膚,略微不同的傾向就是富士偏紫一點,而佳能更為粉白。此外,富士相機對人像好像有一定的“機內磨皮”磨皮處理。一些輕微的痘疤之類變得很模糊,甚至消失了。

扯個題外話,經過耗子哥的研究表明:妹子在對待大相機,小相機的時候,表情還是差異的……富士如此,NEX也是如此。

耗子哥不由得回憶起上次NEX與5D2的對比圖……

微單+27餅,應該也是掃街的利器。

雖然我從來不掃街,但為了測試下X-M1,我也勉為其難的試了試。感覺一般,因為自動對焦點經常溜到莫名其妙的地方,而且合焦速度跟準確率不太理想。在這方面,我感覺富士跟M43系統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場景二、小動物

面對活潑好動的小動物,X-M1的對焦性能更顯得窘迫……例如這只小狗,拍了11張圖,只有1張勉強合焦。

場景三、風光

富士的自動色彩太給力了!在面對高色溫的天光與低色溫的燈光混合的場景,富士的處理恰到好處,必須贊!

場景四、靜物

低色溫光源下,富士的表現真是不錯。

而正常光線下的,富士的色彩還原同樣非常出色!

場景五、豔麗的花草

在這種高飽和色調為主的場景下,富士的自動色彩終於稍微露點破綻。但總體表現還是可以打個80分。缺點主要在於WB開始有輕微的偏移,花的色彩過於誇張。另外,在部分場景下,27餅乾鏡頭焦外較差的缺點也有所體現。

X-M1使用、體驗總結:

1、得益於X-Trans CMOS感測器,X-M1的畫質達到了5D2的七八成。在APS-C畫幅產品中,屬於佼佼者。

2、XF27餅的做工、高光素質、焦外不如佳能40stm,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X-M1的表現。建議有條件的朋友為X-M1配置更佳的鏡頭,也希望富士將XF27餅的價格調整至合適價位。

3、JPG直出,X-M1與5D2的寬容度大體持平。但在自動白平衡方面,富士顯得比佳能更為強大,特別是低色溫條件下。

4、X-M1的對焦性能是這部機器最大的硬傷,喜歡抓拍、運動題材的朋友慎入。

螢幕的功耗、壽命反而可能對使用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注:(相機圈習慣把RBG圖元總數×3,計算單色點數,獲得更高的宣傳噱頭。)

富士X-M1螢幕支援“翻轉功能”?

不!更確切的說,X-M1螢幕只支援“翻”,但不支援“轉”。對於喜歡自拍的妹子而言,這個設計無疑令人失望,但在應付大俯仰角度取景方面,X-M1的螢幕還是綽綽有餘的。螢幕翻轉情況請參看下圖。

圖1、螢幕收納狀態

圖2、螢幕上翻狀態

圖3、螢幕下翻狀態

X-M1機身底部的設計必須吐下槽,因為安裝上快裝板之後,X-M1的電池倉便被堵死了。這意味著如果換電池、換卡,都必須將快裝板卸下。顯然,對於經常需要使用三腳架的使用者而言,這是一個問題。

機身介面非常簡單,僅有HDMI輸出與USB插口。對外接設備的支援幾乎為0,希望富士日後能利用X-M1的wifi功能,開發一些手機軟體支援遙控拍攝等等……機身內置的閃光燈同樣是中規中矩,在此不多贗述。

對了,這款產品試用的時候,富士曾經把它的WiFi功能作為一個重要賣點進行介紹,所以在這裡也簡單說一說吧!

X-M1內置了WiFi發射模組,只要您有支援WiFi信號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便可通過安裝一個PhotoReceiver軟體實現與X-M1連接。通過這個功能,您可以把拍到的圖片即時的傳到手機、平板上,然後利用這些智慧設備進行分享。

不過實際使用中,我對X-M1的WiFi功能不太滿意。首先,機器的WiFi功能僅僅支援傳送圖片,而不支援其他。這與canon的6D相比,差距太大了。其次,X-M1通過無線傳送圖片的速度還是比較慢。平均一張最佳畫質的JPG(4~6M)需要3~5秒的時間傳送。

總的說,WiFi功能算是聊有勝無吧!

二、與EOS全畫幅系統同場景PK

介紹完機身的情況,接下來我們正式展開群眾喜聞樂見的PK,首先說說鏡頭吧。我玩過的餅乾鏡頭有:松下X1442、松下2017、松下1425、福倫達V40、福倫達V20、佳能40stm。其中,比較有可比性的當屬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這三枚鏡頭。

我本人對這三枚鏡頭的主觀印象如下:

做工:佳能40餅=松下20餅>富士27餅

對焦: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

虛化:佳能40餅>松下20餅>富士27餅

畫質:佳能40餅>富士27餅>松下20餅

近攝:松下20餅>佳能40餅=富士27餅

總的說,我對富士27餅的規格不滿意。最大的不滿就是最大光圈僅有2.8,而aps畫幅的情況下,我覺得餅乾頭至少要2.0—2.4才能比佳能40餅持平。而做工方面,27餅的塑膠感最強,並且在對焦的時候有點“歇斯底里”,鏡頭的對焦動作很急,但咬焦不穩,容易拉風箱。

雖然如此,但富士的27餅在畫質上的表現沒有讓我失望,富士針對微單短法蘭距的特點,27餅的後組直徑做得相當大。比佳能40餅還要大上一圈。確保了成像入射光圈豎直投射到cmos上,確保邊緣畫質。

富士27餅的重量是最為輕巧的,比松下20餅還要輕!裸鏡僅有77克,加上前後蓋也才94克。而佳能40餅則分別是125克、142克,可見富士27餅比佳能40餅還要輕不少。(餅乾頭裡面最重的當屬福倫達V20,整一個鐵疙瘩,足足260克)

俗話說,“餅乾無弱旅”(sony的E16例外)讓5D2與X-M1搭配上銳利的鏡頭鏡頭,並在f5.6的最佳光圈下進行拍攝,X-M1能否憑藉X-Trans CMOS感測器抗衡全畫幅的5D2呢?

在此,我做了一個同場景的PK對比,使用最低ISO,三腳架,延時拍攝,力求達到兩機的最佳畫質表現。下面,我們用圖說話:

深圳左炮臺俯瞰蛇口港,夕陽西下,兩張圖片前後拍攝時間不超過1分鐘。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發現,佳能40餅的視角更廣。兩者的實際焦距相差應該有2~3mm吧。(富士官方標稱XF27等效全畫幅41mm)

非常有意思,5D2的圖元優勢與X-M1的焦距優勢互相抵消,結果兩者的圖片100%放大居然大小相仿!細節方面,5D2依然有可辨的優勢,但差距不太明顯了。顯然,富士的X-Trans CMOS感測器在畫質提升方面還是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圖片高光部分100%查看:富士27餅的夕陽周圍出現了一圈光暈,在這輪PK上,富士的餅乾鏡頭輸了,說明鏡頭在高光部分的表現不如佳能40餅。

暗部細節100%查看:在這種極端的條件下,5D2的畫幅優勢表現得更為明顯。

三、X-M1相機拍圖實戰

前面對X-M1的介紹那麼多,但衡量一部相機的好壞,最終還是得通過拍圖實戰才能得到結論。

場景一、人像(感謝MT馨馨的出鏡)

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對機器做任何特殊的調節,同場景下帶著5D2+50L我也拍了一張。

下面,針對兩張圖片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可以看到,富士的膚色相比佳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水準了,兩者基本都能體現妹子白嫩的皮膚,略微不同的傾向就是富士偏紫一點,而佳能更為粉白。此外,富士相機對人像好像有一定的“機內磨皮”磨皮處理。一些輕微的痘疤之類變得很模糊,甚至消失了。

扯個題外話,經過耗子哥的研究表明:妹子在對待大相機,小相機的時候,表情還是差異的……富士如此,NEX也是如此。

耗子哥不由得回憶起上次NEX與5D2的對比圖……

微單+27餅,應該也是掃街的利器。

雖然我從來不掃街,但為了測試下X-M1,我也勉為其難的試了試。感覺一般,因為自動對焦點經常溜到莫名其妙的地方,而且合焦速度跟準確率不太理想。在這方面,我感覺富士跟M43系統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場景二、小動物

面對活潑好動的小動物,X-M1的對焦性能更顯得窘迫……例如這只小狗,拍了11張圖,只有1張勉強合焦。

場景三、風光

富士的自動色彩太給力了!在面對高色溫的天光與低色溫的燈光混合的場景,富士的處理恰到好處,必須贊!

場景四、靜物

低色溫光源下,富士的表現真是不錯。

而正常光線下的,富士的色彩還原同樣非常出色!

場景五、豔麗的花草

在這種高飽和色調為主的場景下,富士的自動色彩終於稍微露點破綻。但總體表現還是可以打個80分。缺點主要在於WB開始有輕微的偏移,花的色彩過於誇張。另外,在部分場景下,27餅乾鏡頭焦外較差的缺點也有所體現。

X-M1使用、體驗總結:

1、得益於X-Trans CMOS感測器,X-M1的畫質達到了5D2的七八成。在APS-C畫幅產品中,屬於佼佼者。

2、XF27餅的做工、高光素質、焦外不如佳能40stm,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X-M1的表現。建議有條件的朋友為X-M1配置更佳的鏡頭,也希望富士將XF27餅的價格調整至合適價位。

3、JPG直出,X-M1與5D2的寬容度大體持平。但在自動白平衡方面,富士顯得比佳能更為強大,特別是低色溫條件下。

4、X-M1的對焦性能是這部機器最大的硬傷,喜歡抓拍、運動題材的朋友慎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