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京大學

更多旅遊攻略, 大學資訊, 請點擊“關注”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 誕生於1898年, 初名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 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行使教育知能職能, 統管全國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 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 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 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 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 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科研平臺

截至2017年3月, 學校共有實驗室157個, 國家實驗室(籌)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個,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個,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6個,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 232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國家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分子動態及穩定態結構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聯合)湍流與複雜系統研究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聯合)核子物理與核技術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化學基因組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工程實驗室
數位視訊編解碼技術口腔數位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大資料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數學及其應用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地表過程分析與類比水沙科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神經科學分子心血管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細胞增殖與分化高可信軟體技術機器感知與智慧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計算語言學視覺損傷與修復慢性腎臟病防治輔助生殖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科研成果

北京大學在學術方面的聲譽由一連串令人自豪的科學成就贏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有北大參與完成;世界上直徑最小的單壁碳納米管在北大產生;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位電腦在北大設計;銻、銪、鈰原子量的國際標準在北大測定。

教學建設

品質工程

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擁有3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0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分享課。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9個)

批次專業名
第一批經濟學法學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口腔醫學微電子學軟體工程(設5個專業方向)核技術
臨床醫學(與北大第一醫院結合)臨床醫學(與北大人民醫院結合)
非通用語種群(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梵文、巴厘文5個語種)
非通用語種群(蒙古語、菲律賓語、泰國語、波斯語、西伯萊語等12個語種)
第二批哲學資訊與計算科學化學生物科學藥學智慧科學與技術保險城市管理
第三批漢語言文學世界歷史考古學預防醫學第四批漢語言文學世界歷史考古學預防醫學第六批金融學新聞學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第七批能源與資源工程環境工程地質學(第一批)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第一批2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第一批3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第二批4電腦實驗教學中心第三批5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第三批6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第四批7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第四批8考古實驗實踐教學中心第五批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6個)

理科基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核子物理、力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

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

經濟學基地:經濟學

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位列第57名。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京大學有北京大學有6441名專任教師,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74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1人,院士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22人,14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2名“973專案”首席科學家;44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4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畫, 168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學名師1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4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姜伯駒張恭慶陳佳洱甘子釗文蘭楊應昌丁偉岳陳建生田剛趙光達徐至展李政道蘇肇冰張煥喬解思深王詩宬賀賢土霍裕平周又元王恩哥鄂維南陳十一歐陽頎
化學部
唐有祺徐光憲黎樂民劉元方周其鳳王夔張禮和黃春輝高 松吳雲東劉忠范嚴純華地學部
趙柏林塗傳詒陳運泰童慶禧馬宗晉葉大年張彌曼秦大河陶 澍張培震
資訊技術科學部
楊芙清王陽元秦國剛黃琳李啟虎陸汝鈐梅 宏包為民龔旗煌
技術科學部
葉恒強方岱寧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翟中和韓濟生韓啟德許智宏朱作言方精雲童坦君趙進東蔣有緒尚永豐朱玉賢程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唐孝炎郭應祿沈漁邨莊輝王隴德何新貴高 文俞夢孫馬永生學校聲譽

學校排名榜單名次2017年中國校友會大學排名12016年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大學排行榜12016年CWUR全球大學排名60(全球),1(中國)2016年7月28日,《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2(全球)2017年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53(全球),1(大中華區)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9(全球),1(大中華區)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金磚國家大學排名1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園文化的本質和核心,百年來,北大精神一代代傳承,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北大人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但始終本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從五四運動開始,北大人就一直有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傳統。北大的歷史是不斷革新的歷史,北大是在新與舊的鬥爭中、在不斷求得自我革新中發展起來的,這使北大產生了許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成為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積澱是北大校園文化的基礎。

“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學術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恒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更多的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薰陶。

對於我國這所最高學府,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擁有3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0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分享課。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9個)

批次專業名
第一批經濟學法學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口腔醫學微電子學軟體工程(設5個專業方向)核技術
臨床醫學(與北大第一醫院結合)臨床醫學(與北大人民醫院結合)
非通用語種群(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梵文、巴厘文5個語種)
非通用語種群(蒙古語、菲律賓語、泰國語、波斯語、西伯萊語等12個語種)
第二批哲學資訊與計算科學化學生物科學藥學智慧科學與技術保險城市管理
第三批漢語言文學世界歷史考古學預防醫學第四批漢語言文學世界歷史考古學預防醫學第六批金融學新聞學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第七批能源與資源工程環境工程地質學(第一批)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第一批2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第一批3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第二批4電腦實驗教學中心第三批5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第三批6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第四批7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第四批8考古實驗實踐教學中心第五批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6個)

理科基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核子物理、力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

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

經濟學基地:經濟學

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位列第57名。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京大學有北京大學有6441名專任教師,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74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1人,院士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22人,14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2名“973專案”首席科學家;44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4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畫, 168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學名師1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4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姜伯駒張恭慶陳佳洱甘子釗文蘭楊應昌丁偉岳陳建生田剛趙光達徐至展李政道蘇肇冰張煥喬解思深王詩宬賀賢土霍裕平周又元王恩哥鄂維南陳十一歐陽頎
化學部
唐有祺徐光憲黎樂民劉元方周其鳳王夔張禮和黃春輝高 松吳雲東劉忠范嚴純華地學部
趙柏林塗傳詒陳運泰童慶禧馬宗晉葉大年張彌曼秦大河陶 澍張培震
資訊技術科學部
楊芙清王陽元秦國剛黃琳李啟虎陸汝鈐梅 宏包為民龔旗煌
技術科學部
葉恒強方岱寧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翟中和韓濟生韓啟德許智宏朱作言方精雲童坦君趙進東蔣有緒尚永豐朱玉賢程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唐孝炎郭應祿沈漁邨莊輝王隴德何新貴高 文俞夢孫馬永生學校聲譽

學校排名榜單名次2017年中國校友會大學排名12016年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大學排行榜12016年CWUR全球大學排名60(全球),1(中國)2016年7月28日,《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2(全球)2017年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53(全球),1(大中華區)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9(全球),1(大中華區)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金磚國家大學排名1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園文化的本質和核心,百年來,北大精神一代代傳承,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北大人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但始終本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從五四運動開始,北大人就一直有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傳統。北大的歷史是不斷革新的歷史,北大是在新與舊的鬥爭中、在不斷求得自我革新中發展起來的,這使北大產生了許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成為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積澱是北大校園文化的基礎。

“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學術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恒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更多的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薰陶。

對於我國這所最高學府,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