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宮廷寶貝——清朝歷代皇帝、後妃服裝飾物精品大全

黃雲緞勾藤米珠靴, 清康熙, 長32cm, 高60cm。 清宮舊藏。

靴為厚底高靿尖頭式。 靴幫以石青色素緞做成, 靴靿以黃色如意雲紋緞為之, 靴口鑲石青色勾蓮紋織金緞邊,

全靴以小米珠和紅珊瑚釘綴成勾藤紋裝飾圖案。 此靴以絲緞為面, 使用了大量金線、米珠和珊瑚等材料作裝飾花紋, 其舒適性和裝飾性都較清入關前之靴大為提高。 靴的配色對比強烈, 工藝繁複精巧, 面料用明黃色更顯示出穿用者身份的至高無上。 根據此靴的面料、形式及裝飾紋樣等因素的時代特徵, 可斷定它是康熙帝所穿之靴。 據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靴之材, 春夏秋以緞為之, 冬則以建絨”, 此靴穿用於春秋之季。

藍色漳絨串珠雲頭靴, 清康熙, 長25cm, 高53cm。 清宮舊藏。

靴為厚底高靿尖頭式。 通體以藍色牡丹紋漳絨為面料, 靴口鑲石青色勾蓮紋織金緞邊, 全靴以小米珠和紅珊瑚釘綴裝飾圖案, 靴頭處呈雲紋。 此靴配色雅致, 裝飾華貴, 工藝精美, 是康熙帝冬季穿用之靴。

金累絲嵌松石齋戒牌, 清, 牌長8.40cm, 寬4.10cm, 厚0.50cm。 清宮舊藏。

齋戒牌長圓形, 邊緣為累絲卷雲紋, 中部累絲四朵梅花, 一面嵌青金石“齋戒”二字, 一面為滿文。 上下嵌松石, 上為獸面紋, 紅珊瑚為眼, 青金石為眉。 以絲繩、珍珠、紅珊瑚蝙蝠穿系。

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員祭祀時掛於身上的警示牌。

金鑲青金石領約, 清, 周長46cm, 直徑22cm。 清宮舊藏。

領約又稱為項圈, 是清代後妃用於約束頸間衣領之飾物。 此領約為清代後妃使用, 環形活口開合式。 環上鑲嵌長條形青金石四塊, 紅色料石兩塊。 其上又嵌紅寶石兩顆, 藍寶石兩顆, 珍珠一粒。 活口處為金質鏨花雲蝠紋, 其上各系明黃色絛帶一條, 絛帶上綴紅色料石珠和有紅色料石墜角各一, 另一絛帶僅存紅色料石珠一, 墜角已缺失。

白色綾畫花蝶夾襪, 清乾隆, 長24cm, 高30cm, 襪口寬16cm。 清宮舊藏。

此襪用白色暗花綾做成, 淡墨勾畫花卉和蝴蝶紋飾, 並以淡彩渲染, 清新別致。

清代貴族女子多用綢緞等製作襪子, 皇宮中則更為講究, 無論男女襪, 均通繡紋飾, 並以織金緞緣邊。 此襪雖未施刺繡, 但畫工精細, 在宮藏襪中實屬少見, 為清代後妃所用。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清,直徑31cm,高18cm,沿寬9cm。清宮舊藏。

皇帝吉服冠。帽檐上仰,紫貂為之。冠頂為石青素緞面,綴朱緯,朱緯加撚均勻整齊。冠頂為金鏨花點翠金座,上銜大珍珠一顆。紅色棉布裡,垂藍布窄帽帶。冠有黃條,上書“大正珠頂一座,珠重二錢八分,金托重五錢二分,金珠重八錢”。

紅色緞串珠繡葫蘆活計,清同治,御用日常服裝佩飾。全套六件,包括荷包一對、煙荷包、褡褳、表套、扇套。紅色素緞地,繡傳統“葫蘆萬代”圖案。裝飾明黃色絛帶。採用串米珠繡葫蘆和朵花,使之凸浮於圖案表面,呈現立體效果。用拉鎖繡技法繡葫蘆枝蔓、葉,體現綿長不斷的設計主題。活計中葫蘆形檳榔袋上裝飾盤長結也是這個主題的反映,整套活計的刺繡技法、裝飾手法與圖案設計思想相呼應,成為完美的一體。活計包括了刺繡工藝、串珠工藝、盤結工藝等多種手工藝品種,工藝的精緻說明清代宮廷活計已完全失去了遊牧民族生活實用品的功能,演變成精工細繡的工藝裝飾品。

金嵌玉石扁方,清,長30.70cm,寬3.90cm。清宮舊藏。

扁長體,簪頭為卷花瓣形,上嵌翡翠質蝙蝠,兩側嵌碧璽梅花、珍珠各一。簪身為金鏤空古錢地,梅花邊。上嵌雙蝠捧團壽與萬字花相間,花心嵌珍珠。蝙蝠為粉紅色碧璽,團壽及飄帶花為翡翠。簪頭背面有“粵東南發足金”戳記,顯示為廣東造。

行服帶,清康熙,帶長224 cm,帉長65 cm。清宮舊藏。

皇帝行服帶。其式為明黃色帶,高麗布佩帉,紅香牛皮佩系中約。明黃色絛飾珊瑚、松石結,飾荷包四個,鞘刀一把。均為皇帝出行必隨身攜帶之物。荷包以平金、辮繡、釘綾等針法繡制,針腳平齊細密,繡工精美,配色以金色銀色為主,雅致華美,既實用又具有裝飾性。

紅色緞繡花卉高底鞋,清道光,高17cm,長19.5cm。清宮舊藏。

清代後妃用鞋。鞋面為紅色緞,五彩絲線以齊針繡各種花卉,綠色緞及小花絛帶做裝飾,顏色鮮豔,鞋樣漂亮。受滿清王朝削木為履風俗的影響,鞋跟為木質,外裱一層白色棉布,鞋縫百納布鞋底,鞋幫與鞋跟之間壓棕色棉布條一道。

碧玉刻詩搬指,清乾隆,直徑2.90cm,高2.20cm。清宮舊藏。

碧玉質,局部有褐斑。器呈圓筒狀,外部雕填金地萱花一枝,花枝旁有山石。

銀鎏金累絲嵌珠石指甲套,清,長9cm,底部外徑1.40cm ,內徑1.10cm,頂部0.50cm。清宮舊藏。

指甲套為銀鎏金,通體採用累絲工藝,並以點翠裝飾蝙蝠圖案和“壽”字圖案。蝙蝠上嵌紅色寶石一粒,“壽”字上鑲珍珠一顆。

清代滿洲八旗女子有留長指甲的風習,因此,清代常用金銀作成指甲套,也有銅鍍金累絲、銅鍍金鏤空等形式的指甲套。此指甲套以累絲工藝做成古錢紋,製作細緻,為清代後妃所用。

吉服帶,清嘉慶,長192cm。清宮舊藏。

此為清代皇帝穿龍袍時所系腰帶,其式為明黃色絲織帶,紅色織金團龍緞襯裡。帶上飾鑲珊瑚的方形帶版四塊,帶版左右環上系湖色帉各一,火鐮一、荷包四、牙籤筒一、鞘刀一。其中絲質掛件以金銀線及五彩絲線施繡,繡工精細;金質掛件上鑲綠松石,工藝精美。

石青色緞穿米珠燈籠紋如意帽,清光緒,高12cm,帽圈直徑20cm。清宮舊藏。

如意帽俗稱瓜棱帽,它以六片緞縫合而成,瓜棱形圓頂式,紅絨結頂。帽檐用萬字紋織金緞緣邊,帽頂後垂紅纓。帽上雙喜燈籠紋樣,用各色米珠釘綴或刺繡而成,工藝精湛,色彩鮮豔。

此帽是清代光緒皇帝穿便服時所戴。

明黃色綢繡雲龍棉襪,清康熙,高61cm,長24cm。清宮舊藏。

襪以上下兩截組成。上部襪靿裝飾華麗,在明黃色緞地上以拈金線繡金龍,五色絨線繡彩雲,包以金邊,紋樣生動,色彩純正,有浮雕感。下部襪底接以白色暗花軟緞,內絮綿,柔軟舒適。此襪為吉慶典禮時穿用。

明黃色綢繡荷蘭蝶單套褲,清,長75cm 寬23-33cm,開裾長15cm。清宮舊藏。

此為清代後妃夏季便服,褲腿式,內側開裾,上銳下平。褲口鑲飾品月色素緞邊。上端分別綴湖色綢帶兩條,其中一條為環狀,穿著時系於腰帶上。下端開裾處分別綴白色綢帶兩條,用於系緊褲腿。此褲為套於內褲之外,起遮擋和裝飾作用。面料為明黃色四合如意暗花紋綢,繡五彩荷花、墩蘭、蝴蝶。褲腿下部繡一道纏枝花卉,褲腿口繡福壽萬代、如意長青萬代圖案。繡工規矩,紋樣錯落有致。

金鑲青金石金約,清,外徑21.50cm,內徑18.60cm,最厚1.20cm。清宮舊藏。

金約是清代後妃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數和串珠的行數多少,反映了後妃等級地位的高低。皇太后、皇后的金約為鏤金雲十三,串珠五行二就;皇貴妃、貴妃為鏤金雲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為鏤金雲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嬪為鏤金雲八,串珠三行三就。

青白玉扁方,清,長32.30cm,寬2.90cm。清宮舊藏。

清代後妃所用扁方是簪中最有特色者,又稱“大扁簪”。貫穿於髮髻之中,多以金、銀、玉等材料製成。此扁方白玉質,玉質溫潤。扁長體,頭為五朵梅花形。簪身鏤空壽字與萬字相間,表面拋光。

為清代後妃所用。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清,直徑31cm,高18cm,沿寬9cm。清宮舊藏。

皇帝吉服冠。帽檐上仰,紫貂為之。冠頂為石青素緞面,綴朱緯,朱緯加撚均勻整齊。冠頂為金鏨花點翠金座,上銜大珍珠一顆。紅色棉布裡,垂藍布窄帽帶。冠有黃條,上書“大正珠頂一座,珠重二錢八分,金托重五錢二分,金珠重八錢”。

紅色緞串珠繡葫蘆活計,清同治,御用日常服裝佩飾。全套六件,包括荷包一對、煙荷包、褡褳、表套、扇套。紅色素緞地,繡傳統“葫蘆萬代”圖案。裝飾明黃色絛帶。採用串米珠繡葫蘆和朵花,使之凸浮於圖案表面,呈現立體效果。用拉鎖繡技法繡葫蘆枝蔓、葉,體現綿長不斷的設計主題。活計中葫蘆形檳榔袋上裝飾盤長結也是這個主題的反映,整套活計的刺繡技法、裝飾手法與圖案設計思想相呼應,成為完美的一體。活計包括了刺繡工藝、串珠工藝、盤結工藝等多種手工藝品種,工藝的精緻說明清代宮廷活計已完全失去了遊牧民族生活實用品的功能,演變成精工細繡的工藝裝飾品。

金嵌玉石扁方,清,長30.70cm,寬3.90cm。清宮舊藏。

扁長體,簪頭為卷花瓣形,上嵌翡翠質蝙蝠,兩側嵌碧璽梅花、珍珠各一。簪身為金鏤空古錢地,梅花邊。上嵌雙蝠捧團壽與萬字花相間,花心嵌珍珠。蝙蝠為粉紅色碧璽,團壽及飄帶花為翡翠。簪頭背面有“粵東南發足金”戳記,顯示為廣東造。

行服帶,清康熙,帶長224 cm,帉長65 cm。清宮舊藏。

皇帝行服帶。其式為明黃色帶,高麗布佩帉,紅香牛皮佩系中約。明黃色絛飾珊瑚、松石結,飾荷包四個,鞘刀一把。均為皇帝出行必隨身攜帶之物。荷包以平金、辮繡、釘綾等針法繡制,針腳平齊細密,繡工精美,配色以金色銀色為主,雅致華美,既實用又具有裝飾性。

紅色緞繡花卉高底鞋,清道光,高17cm,長19.5cm。清宮舊藏。

清代後妃用鞋。鞋面為紅色緞,五彩絲線以齊針繡各種花卉,綠色緞及小花絛帶做裝飾,顏色鮮豔,鞋樣漂亮。受滿清王朝削木為履風俗的影響,鞋跟為木質,外裱一層白色棉布,鞋縫百納布鞋底,鞋幫與鞋跟之間壓棕色棉布條一道。

碧玉刻詩搬指,清乾隆,直徑2.90cm,高2.20cm。清宮舊藏。

碧玉質,局部有褐斑。器呈圓筒狀,外部雕填金地萱花一枝,花枝旁有山石。

銀鎏金累絲嵌珠石指甲套,清,長9cm,底部外徑1.40cm ,內徑1.10cm,頂部0.50cm。清宮舊藏。

指甲套為銀鎏金,通體採用累絲工藝,並以點翠裝飾蝙蝠圖案和“壽”字圖案。蝙蝠上嵌紅色寶石一粒,“壽”字上鑲珍珠一顆。

清代滿洲八旗女子有留長指甲的風習,因此,清代常用金銀作成指甲套,也有銅鍍金累絲、銅鍍金鏤空等形式的指甲套。此指甲套以累絲工藝做成古錢紋,製作細緻,為清代後妃所用。

吉服帶,清嘉慶,長192cm。清宮舊藏。

此為清代皇帝穿龍袍時所系腰帶,其式為明黃色絲織帶,紅色織金團龍緞襯裡。帶上飾鑲珊瑚的方形帶版四塊,帶版左右環上系湖色帉各一,火鐮一、荷包四、牙籤筒一、鞘刀一。其中絲質掛件以金銀線及五彩絲線施繡,繡工精細;金質掛件上鑲綠松石,工藝精美。

石青色緞穿米珠燈籠紋如意帽,清光緒,高12cm,帽圈直徑20cm。清宮舊藏。

如意帽俗稱瓜棱帽,它以六片緞縫合而成,瓜棱形圓頂式,紅絨結頂。帽檐用萬字紋織金緞緣邊,帽頂後垂紅纓。帽上雙喜燈籠紋樣,用各色米珠釘綴或刺繡而成,工藝精湛,色彩鮮豔。

此帽是清代光緒皇帝穿便服時所戴。

明黃色綢繡雲龍棉襪,清康熙,高61cm,長24cm。清宮舊藏。

襪以上下兩截組成。上部襪靿裝飾華麗,在明黃色緞地上以拈金線繡金龍,五色絨線繡彩雲,包以金邊,紋樣生動,色彩純正,有浮雕感。下部襪底接以白色暗花軟緞,內絮綿,柔軟舒適。此襪為吉慶典禮時穿用。

明黃色綢繡荷蘭蝶單套褲,清,長75cm 寬23-33cm,開裾長15cm。清宮舊藏。

此為清代後妃夏季便服,褲腿式,內側開裾,上銳下平。褲口鑲飾品月色素緞邊。上端分別綴湖色綢帶兩條,其中一條為環狀,穿著時系於腰帶上。下端開裾處分別綴白色綢帶兩條,用於系緊褲腿。此褲為套於內褲之外,起遮擋和裝飾作用。面料為明黃色四合如意暗花紋綢,繡五彩荷花、墩蘭、蝴蝶。褲腿下部繡一道纏枝花卉,褲腿口繡福壽萬代、如意長青萬代圖案。繡工規矩,紋樣錯落有致。

金鑲青金石金約,清,外徑21.50cm,內徑18.60cm,最厚1.20cm。清宮舊藏。

金約是清代後妃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數和串珠的行數多少,反映了後妃等級地位的高低。皇太后、皇后的金約為鏤金雲十三,串珠五行二就;皇貴妃、貴妃為鏤金雲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為鏤金雲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嬪為鏤金雲八,串珠三行三就。

青白玉扁方,清,長32.30cm,寬2.90cm。清宮舊藏。

清代後妃所用扁方是簪中最有特色者,又稱“大扁簪”。貫穿於髮髻之中,多以金、銀、玉等材料製成。此扁方白玉質,玉質溫潤。扁長體,頭為五朵梅花形。簪身鏤空壽字與萬字相間,表面拋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