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後人忽略的偉大李孝恭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 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 此後的數年間唐王朝掃平天下群雄, 至武德七年(624年)終於一統天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唐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似乎更像是秦王李世民的”獨角戲“。 但歷史並非如此, 其實在唐朝統一戰爭中, 有一個人的戰功絲毫不遜于李世民, 但是他卻被莫名其妙的忽略了。 這個人是誰呢?

出身李唐宗室 兵不血刃平定川蜀

此人名叫李孝恭, 是唐朝宗室, 他的曾祖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 祖父李蔚排行第七(李淵的父親李昞排行第三), 因此李淵是李孝恭的堂叔。 關於李孝恭早年的事蹟, 史書上記載很少, 《新唐書》只是用了六個字描述了他的特徵, ”少沈敏, 有識量“。

李淵攻克長安後, 急需對外用兵, 但他手下衝鋒陷陣將領雖多, 但值得信賴的帥才無幾, 所以只能從自己的親族中選拔人才, 李孝恭就在此時脫穎而出!李淵任命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慰大使,

領兵征討巴蜀地區。 李孝恭一路上恩威並施, ”招攜以禮, 降附者三十餘州“, 隨後他又率軍擊破了臭名昭著的”吃人賊“朱粲所部, 俘獲甚多。

諸將認為對於這些吃人賊不能心慈手軟, 建議將他們全部坑殺。 李孝恭則不這麼認為, 他對眾人言道:“不可!自此已東, 皆為寇境, 若聞此事, 豈有來降者乎?”並且赦而不殺, 全部釋放。 李孝恭的這一舉動確實起到了示範作用, 此後“書檄所至, 相繼降款”, 唐軍兵不血刃佔領川蜀地區。

【淩煙閣功臣李孝恭的畫像】

平定荊襄、江淮, 威震嶺南

此後李孝恭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 奉命率水陸十二總管攻打割據荊襄的蕭銑政權。 攻破江陵後, 李孝恭命人把俘獲的戰船放棄, 諸將不解, 紛紛問道:“虜得賊船, 當藉其用, 何為棄之, 無乃資賊耶?”對此李孝恭有他自己的理由, “今銑緣江州鎮忽見船舸亂下, 必知銑敗, 未敢進兵, 來去覘伺, 動淹旬月, 用緩其救, 克之必矣。 "

不久後蕭銑的救兵抵擋巴陵, 但見到江中盡是放棄的戰船,

以為戰事已經結束, 因此遲疑不進。 而此時蕭銑對救兵望眼欲穿, 無奈之下, 只得開城投降。 李孝恭用空船計, 最終平定荊襄地區。 此後李孝恭派人撫慰嶺表, 嶺南四十九州望風歸附, 不戰而降。

嶺南剛剛平定, 江淮烽煙又起!武德六年(623年)八月, 輔公祏稱帝, 建國號宋。 李孝恭奉命率領諸軍順流而下, 征討輔公祏。 兩軍交戰之初, 李孝恭堅守壁壘, 避其鋒芒, 同時派出奇兵切斷輔公祏軍隊的糧道。 輔公祏軍隊無糧, 軍心不穩, 力求速戰。 李孝恭先派老弱病殘挑戰, 同時派出精銳騎兵設伏, 一戰大破輔公祏所部。 此後李孝恭將輔公祏俘獲, 徹底平定江南地區。

此時李孝恭統轄的地區已經包括整個江南、嶺南地區, 史書上說”自大業末,

群雄競起, 皆為太宗所平, 謀臣猛將並在麾下, 罕有別立勳庸者, 唯孝恭著方面之功, 聲名甚盛。 “李孝恭一方面功勳卓著, 另一方面身份特殊, 時間長了, 難免會遭到朝廷的猜忌, 有人說他意圖不軌, 李孝恭因此被罷免兵權。

平滅蕭銑

武德三年(620年), 李孝恭又獻計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 李淵非常欣賞他的計策, 任命其為信州總管, 進爵為王, 並改信州為夔州, 他廣造大船, 教習士兵水戰, 準備進攻蕭銑。

李孝恭盡召巴蜀地區首領子弟收錄任用, 對外表示引薦擢用, 而內心是將他們作為人質。

武德四年(西元621年), 李孝恭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 統率水陸十二支軍隊從夷陵出發, 擊破蕭銑二鎮之兵, 解開戰艦放于江中。 諸將說:“所獲船艦應當為我軍所用, 棄船就會資助賊寇,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孝恭說:“蕭銑的轄境,南至嶺表,東達洞庭,地勢險要戰士眾多,如今蕭銑沿江鎮守將士眾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我軍就會內外交困,舟船雖多,又有何用?如今蕭銑已敗,不會馬上進兵,往返打聽情況,就可延緩其救兵,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蕭銑救兵到達巴陵,見空船,果然遲疑不進。

蕭銑自度救兵難於急至,就對屬下說:“天不助梁,數次亡國。如果戰至力屈而降,唐軍必因軍士死傷而大殺城內百姓。怎能因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現在城池還未被攻撥,我先出降,可能會保全民眾。眾人失我,何患無君!”於是他親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軍士都號哭不已。蕭銑祭拜太廟後,率官吏赴李孝軍門請降:“當死者惟有我蕭銑,百姓無罪,請勿殺掠。”李孝恭把蕭銑用囚車送至京師。

【唐朝疆域圖,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為李孝恭所平定的】

居家享樂,飲酒暴亡

為了免遭猜忌,此後的李孝恭變了一個人。一方面變得極其低調,”寬恕退讓,無矜伐色“;另一方面過起了十分奢華的生活,”重遊宴,歌姬舞女百有餘人“。也正是因為李孝恭變了,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位堂兄十分尊崇,”諸宗室中莫與為比“。

但這並非是李孝恭的初心,他悵然若失的對親人說:”吾所居宅微為宏壯,非吾心也,當賣之,別營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歿之後。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飲酒後暴死,終年五十歲。

那為何李孝恭名望相對不高呢?原因有三,其一,江南、荊襄地區在軍事上不如河南、山東地區重要,畢竟在唐朝初年,北方才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其二,李世民為了凸顯自己馬上皇帝的功績,對李孝恭刻意打壓,而李孝恭本人也謙恭自守;其三,李孝恭有個好軍師李靖,功績被李靖的名望所掩蓋。

棄船就會資助賊寇,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孝恭說:“蕭銑的轄境,南至嶺表,東達洞庭,地勢險要戰士眾多,如今蕭銑沿江鎮守將士眾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我軍就會內外交困,舟船雖多,又有何用?如今蕭銑已敗,不會馬上進兵,往返打聽情況,就可延緩其救兵,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蕭銑救兵到達巴陵,見空船,果然遲疑不進。

蕭銑自度救兵難於急至,就對屬下說:“天不助梁,數次亡國。如果戰至力屈而降,唐軍必因軍士死傷而大殺城內百姓。怎能因為一人之故而使百姓遭殃呢。現在城池還未被攻撥,我先出降,可能會保全民眾。眾人失我,何患無君!”於是他親自巡城下令投降,守城軍士都號哭不已。蕭銑祭拜太廟後,率官吏赴李孝軍門請降:“當死者惟有我蕭銑,百姓無罪,請勿殺掠。”李孝恭把蕭銑用囚車送至京師。

【唐朝疆域圖,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為李孝恭所平定的】

居家享樂,飲酒暴亡

為了免遭猜忌,此後的李孝恭變了一個人。一方面變得極其低調,”寬恕退讓,無矜伐色“;另一方面過起了十分奢華的生活,”重遊宴,歌姬舞女百有餘人“。也正是因為李孝恭變了,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位堂兄十分尊崇,”諸宗室中莫與為比“。

但這並非是李孝恭的初心,他悵然若失的對親人說:”吾所居宅微為宏壯,非吾心也,當賣之,別營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歿之後。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飲酒後暴死,終年五十歲。

那為何李孝恭名望相對不高呢?原因有三,其一,江南、荊襄地區在軍事上不如河南、山東地區重要,畢竟在唐朝初年,北方才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其二,李世民為了凸顯自己馬上皇帝的功績,對李孝恭刻意打壓,而李孝恭本人也謙恭自守;其三,李孝恭有個好軍師李靖,功績被李靖的名望所掩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