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位起來鬧革命的其實不是孫中山,而是他!

按照傳統史家的觀點, 近代中國最早組織的革命團體, 便是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以後, 孫中山先生于當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所成立的興中會了。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因此也成為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的起點。

其實早在興中會成立之前, 楊衢雲和他的一夥同志在香港便組織了“輔仁文社”。 該文社成立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 比興中會要早四年多。 它最早的創立者楊衢雲、謝纘泰、劉燕賓、何星儔等十餘人, 其年齡、學歷、社會背景, 和他們“推翻清朝”“創立合眾政府”、選舉“伯理璽天德”(英文president)等主張, 與孫中山他們在檀香山的小革命集團, 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 當中山於1895年1月返抵香港時, 經共同友人如尢列等的撮合——尢列為文社社員, 亦中山好友——這兩個小革命團體, 也就一拍即合, 搞其聯合組織了。

在這個雙方聯合的新組織裡, 他們決定用“興中會”為會名。 因為“輔仁文社”聽起來怎麼聽起來都像一個文學社團, 不如“振興中華”這樣名號響亮。

楊衢雲、孫中山等在香港所組織的興中會, 事實上除掉名字外, 一切皆是輔仁文社的延續, 會員們也大致都是楊衢雲的班底。 因為楊的團體已成立四年有奇, 而孫的團體還未滿二月。 楊是香港的地頭蛇,

孫則是新從夏威夷回來的, 雙方強弱之勢是可以想像的。 據說他們合併之後, 選舉新會長(他們叫“總辦”或“伯理璽天德”)時, 曾發生孫、楊之爭, 會上鬧的十分激烈, 甚至要翻臉動手, 不過最終還是楊衢雲當選首任會長。

要知道楊衢雲開始鬧革命, 立志推到滿清統治時, 孫中山還是個用功的醫科學生。 1894年孫中山曾親赴天津“上書李鴻章”呢!只是不幸被拒。 而先前還要拜在康有為門下, 還曾對君主立憲抱有一絲幻想。 如果李鴻章英雄識英雄而重用了“孫文”, 如果康有為接收孫為弟子, 中山也許就是清政府的“能臣”了, 哪裡還搞什麼“革命”呢?所以孫在“上書”被拒後走上排滿革命之途, 所受楊衢雲的影響, 倒是很明顯的。

1895年10月, 他們發動了“義兵3000人、洋槍600杆”外加火輪船二隻的廣州起義。 這些起義的本錢, 顯然都是楊衢雲搞起來的。 中山半途加入罷了。 只是由於叛徒告密, 起義失敗可惜。 不幸楊先生早死——1901年1月10日被清吏刺殺於香港, 他的事蹟功勳就被埋沒了。 電影《十月圍城》的開頭一段,

正是描寫楊(張學友扮演楊衢雲)被刺的一段經過。 所以這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 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