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背負駡名,以血戰洗汙名

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都有張自忠路。 其中北京的張自忠路最為有名, 北京地鐵站5號線其中一站都以其命名, 那麼張自忠到底是何許人也?值得人們以這種方式來紀念他?

張自忠, 字藎忱, 1891年出生於山東省臨清, 是著名的抗日將領, 民族英雄, 77年前的今天, 張自忠將軍殉國, 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張自忠從小骨子裡就帶著一種正義感和悲壯感, 見不得別人欺淩弱小, 14歲時曾在街頭為一個老人出頭, 痛打惡霸。 加上張自忠的母親心地善良, 時不時會拿出家中衣物食物來接濟鄉親父老, 張自忠深受母親影響。

在母親的主張下, 16歲的張自忠與17歲的李敏慧結了婚。 婚後張自忠懂得了家庭和婚姻的責任, 發奮讀書, 可書讀得越多, 人越迷茫, 加上當時的背景混亂, 張自忠認為好男兒一定要出去闖蕩天下,

於1911年底, 張自忠秘密加入同盟會, 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1916年, 經車百聞的引薦, 張自忠順利面見了馮玉祥, 馮玉祥對其非常滿意,

從1917年開始, 26歲的張自忠正式進入馮玉祥部, 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可以說, 投奔馮玉祥, 才是張自忠這個一代民族英雄真正軍旅生涯的開始。

張自忠和龐炳勳都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將領。 當西北軍在中原大戰潰敗之時, 龐炳勳竟趁同屬西北軍的弟兄張自忠開會時向其發動突然襲擊, 企圖吞併張自忠的部隊, 張自忠也差點喪命在這場內鬥中, 張龐兩人因此結下了梁子。 1938年3月, 日軍進攻臨沂, 與龐炳勳部激戰。 但是龐炳勳的部隊與敵軍實力、武器裝備相差太大,

損失慘重。 而此時張自忠卻奉調率第59軍以一晝夜180裡的速度趕來支援龐炳勳, 匯合後雙方調整戰略, 最終敗退日軍。 張自忠的這份民族大義、顧全大局的精神是龐炳勳無法企及的高度。

“七七事變”後, 張自忠留守北平, 與日軍周旋。

張自忠力求就地解決事變, 使得當時所有外界人士認為他是“和平派”的代表人物, 加上張自忠曾赴日本考察, 這種態度結合這種背景, 被所有人誤認為是漢奸, 此時的張自忠有口難辯, 只能讓時間證明一切。

1940年5月, 日軍發動了棗宜會戰。 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 堅持讓副總司令留守, 而自己率領部隊親赴戰場, 也就在此時, 張自忠說出了最能代表他氣節和民族大義的話“國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了我等為其死, 別無它法。 只要我們帶著這樣的決心上戰場, 我們的國家就一定不會亡於倭奴之手”。

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後, 一路奮勇進攻, 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 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

但是張自忠等抱著必死決心, 沖出重圍, 令日軍傷亡慘重。

張自忠的部隊勢不可擋, 日軍也越挫越勇, 此時的戰況空前激烈。 1940年5月16日晨, 張自忠部隊在棗陽南部的南瓜店附近突然遭到大批日軍騎兵的伏擊。 張自忠一整天都在指揮作戰, 即使左臂中彈, 也輕傷不下火線, 下午時分, 張自忠為了避免更多的人員傷亡, 親率一個排強行突圍, 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 張自忠的目的達到了, 但是卻由於兵力不足被日軍圍殲。

張自忠身負多處槍傷、刀傷,在昏死邊緣,在日軍檢查屍體時,竟然又站起來繼續戰鬥!最終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之下。

他的武德、將道,使得敵軍都對其肅然起敬,無愧於“抗戰軍魂”的稱號!

張自忠身負多處槍傷、刀傷,在昏死邊緣,在日軍檢查屍體時,竟然又站起來繼續戰鬥!最終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之下。

他的武德、將道,使得敵軍都對其肅然起敬,無愧於“抗戰軍魂”的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