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200萬美元C輪融資,杏樹林為中小企業提供定制醫療服務

項目名稱:杏樹林私人醫生

主營業務:專屬醫生的定制醫療服務

上輪融資情況:2016年1月宣佈獲得3200萬美元C輪融資, 天誠實業領投,

開物資本跟投

下輪融資意向:尚未明確

專案關鍵字: 杏樹林私人醫生;線上+線下社區醫療服務;種子客戶10多家;四層診療體系

面對日益競爭激烈、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的互聯網企業, 企業員工需要加班加點完成工作, 另一方面, 企業想把利益最大化, 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員工、最大的工作量實現最大的利益。 為了滿足這些情況, 企業有要求或者無意識暗示員工實行“996工作制”。

結果, 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因為長期高壓強度工導致猝死、慢性病、亞健康等現象頻出, 使企業不但失去大量人才, 員工的整體工作效率也大大的降低。 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員工的健康, 加強企業健康管理, 一些大型企業擁有獨立的醫務室,

還有藥品配備。

在杏樹林私人醫生業務負責人王哲看來, 企業在醫療服務上有三方面的需求, “第一, 防禦重大醫療問題。 防止員工在工作時候出現昏厥、自殺傾向、猝死等問題;第二, 健康解憂。 由於企業競爭激烈, 員工壓力大, 可能會失眠、長白頭髮, 尿頻, 胃脹不適, 短時間沒有問題, 長時間會積累很嚴重的健康問題, 及時的解憂, 幫助員解決工作外的困擾, 減少不必要的分心;第三, 主動關懷。 從小的感冒發燒到大病做手術, 企業通過定制的隨訪方案, 主動關心員工的病情, 讓員工通過更有獲得感的人力資源服務, 對企業有更強價值認同, 留住人才。 ”

近日, 拓撲社獲知醫生專用移動應用開發商杏樹林推出B端產品服務——杏樹林私人醫生,

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社區醫療服務。

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為企業提供社區醫療服務

一直以來杏樹林都是面向醫生端, 為醫生提供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服務的企業, 並且在業界取得不錯的口碑和成績, 為什麼要切入B端, 向中小企業提供私人醫生服務呢?

王哲告訴拓撲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 杏樹林從2011年成立至今已經5年多, 公司的整體收入已經有了較快的增長、註冊用戶累積100萬、杏樹林與藥企端、保險公司的深度合作形成一個閉環模式, 商業模式逐漸被市場證明可行, 所以杏樹林想找到一個新的商業增長點, 進行擴張。

第二, 除了讓醫生們在知識領域獲得豐富的醫學知識, 杏樹林還想幫助醫生在執業道路上尋找新的突破,

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 把醫生的能力發揮出來, 體現醫生的價值。

第三, 企業要和員工建立信任感, 通過企業社區醫療服務, 讓員工感受到在企業中能夠擁有獲得感、認可感、幸福感。 員工與員工之間, 企業與員工之前關係更緊密, 對建立企業文化很有幫助, 同時可以減少人員流失率。

杏樹林私人醫生實質是分級診療, 走運營商模式

隨著2015年9月11日, 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後, 分級診療開始登上舞臺, 各省市區無論是醫院、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還是民辦體檢中心, 保險公司、還是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開始向分級診療延伸。 由此可見企業社區醫療是分級診療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國目前分級診療主要是兩大類:傳統線下醫院分級診療, 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和上下聯動這四個方向來構建分級診療秩序, 還有一類是互聯網分級診療。 互聯網分級診療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種是以慈銘、愛康國賓、里安為代表的集成商模式, 集成保險、藥企等資源, 以撮合模式為企業提供醫療服務;一種是百度等企業線上問診模式, 通過大資料分析提供智慧分診服務, 並根據臨床專家的特點, 推送匹配患者。 一種是以平安好醫生、微醫、杏樹林為代表的運營商模式, 與藥企、保險公司深度合作, 形成閉環, 通過互聯網實現醫生之間的協作、根據病情匹配相應地醫療團隊, 並且利用互聯網建立起醫療檔案。

反觀國外,美國模式是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模式,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針對兒科、老年科、眼科、皮膚科、疫苗、牙科等專科分級診療。一種是遠端醫療,這種是偏向企業服務的,通過電話,醫生遠端為企業員工進行醫療服務。第三種是在美國比較典型的保險+醫療,簡單概括就是,醫療和保險圍繞社區組織體系,主要治療發生費用由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供應商支撐。如果患者沒有通過社區診所的轉診,直接去看專科醫生,很多保險公司是不給報銷的。英國分級診療體系是強制性的,且由政府機構NHS主導,而NHS是醫療服務最大的購買方和支付方。

不過從目前來看,美英模式並不適合中國,主要是中國醫療體制與其差別很大,無論醫院、社區、醫生、患者並不能信任這種分級診療制度。此外很多人仍然質疑分級診療制度能否在中國行得通,很大原因我國醫療體制不健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基層醫院設施差,集中化程度低等問題。儘管分級診療被質疑,但是仍然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31個省市都在探索分級診療的可行性,也逐步完善了分級診療的制度機制。

四級診療體系,提供線上+線下醫療服務

“目前杏樹林私人醫生服務都是基於杏樹林的病歷夾、醫口袋等產品,在此基礎上打造四級診療體系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體系。”四級診療體系主要是有用戶運營、醫學運營、醫學產品化、醫療服務四大體系。那麼杏樹林私人醫生如何為企業服務呢?

第一,基於杏樹林病歷夾的醫生雲端病房管理體系,打造健康村企業健康管理平臺。當員工掃碼進入杏樹林

私人醫生介面,員工的資訊資料就會保留在平臺上。通過線上的方式,杏樹林可以在其上做運營活動,員工可以線上問診、健康知識定期推送、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建立、大病精准遠端會診、企業整體使用服務報告等服務,一站式線上健康管理全程打通。

第二,基於病歷夾隨訪體系和醫口袋知識體系,當員工有問診時候,從醫學運營到醫生,根據醫學服務的專業能力,輔助通過體系增強的溝通和資訊能力,為員工提供病情諮詢,如果有需要的話會提供轉診、會診、送藥服務。

第三,醫學產品化是指通過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分析的模式,與醫生問診相結合,快速準確的做出病例分析。“一般醫生問診有三步驟,收集資訊、初步判斷、醫療結論,醫療結論即診斷和治療方法,是相對標準化的。對於醫生來說最難的部分是收集資訊和初步判斷,病例中往往體現的是醫生的初步判斷,在做病例分析時,前期的收集資訊十分重要但很繁瑣,,在收集資訊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借助人工智慧輔助完成,以幫助醫生問診,快速得出結論。”

第四,因為杏樹林擁有豐富的權威醫院、資歷深厚全職或者兼職醫生等資源,所以杏樹林還會提供線下一對一問診、線下健康講座、線下體檢諮詢和體檢報告解讀、術後關懷等醫療健康服務。在疑難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基於杏樹林100萬醫生網路,私人醫生業務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專科、專家醫生體系,同企業專屬醫生一道,就病情和病歷進行分析,從病人的個性特點、既往病史、生活情況、疾病情況、耐受情況等,多個方面形成確實有幫助、切實解決疑難疾病的系統性方案。

這樣通過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為企業員工提供多種健康醫療服務,此外還針對企業高管會提供一些個性化解決方案。

據瞭解現階段杏樹林企業私人醫生面向的是中小型企業,大概擁有10多家種子用戶,例如羅輯思維,樂元素、三個爸爸、小紅唇。“現在是深耕打磨產品階段,把種子客戶做好,等到產品完全成熟階段會大規模複製,會全面打市場。”在盈利模式上,200人起售,客單價是每人432元/每年。“雖然是按年收費,但我們會有一個節點,比如定三個月為一個節點。如果三個月之內體驗不好,完全可以停止使用產品服務。”

企業社區醫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大家打法不同,都是出於自身業務需求與優勢出發,相比百度的大資料分析分診服務、愛康國賓等的撮合模式,杏樹林最大的優勢就是無論軟體產品還是醫生、醫藥、保險資源或是醫療服務都是自有的,可以形成閉環,同時能保證醫療品質。不過在體檢等服務方面會存在一些欠缺,畢竟這塊不如愛康國賓、慈銘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筆者看來,企業社區醫療服務在互聯網創業公司有一定可行性,尤其是在個人能力充分發揮的企業,價值體現的更大,不過企業社區醫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除了要在產品服務多打磨,杏樹林在用戶教育上要做出很大努力。

本文為拓撲社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引用

尋求報導&合作請聯繫:tobshe@itjuzi.com

反觀國外,美國模式是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模式,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針對兒科、老年科、眼科、皮膚科、疫苗、牙科等專科分級診療。一種是遠端醫療,這種是偏向企業服務的,通過電話,醫生遠端為企業員工進行醫療服務。第三種是在美國比較典型的保險+醫療,簡單概括就是,醫療和保險圍繞社區組織體系,主要治療發生費用由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供應商支撐。如果患者沒有通過社區診所的轉診,直接去看專科醫生,很多保險公司是不給報銷的。英國分級診療體系是強制性的,且由政府機構NHS主導,而NHS是醫療服務最大的購買方和支付方。

不過從目前來看,美英模式並不適合中國,主要是中國醫療體制與其差別很大,無論醫院、社區、醫生、患者並不能信任這種分級診療制度。此外很多人仍然質疑分級診療制度能否在中國行得通,很大原因我國醫療體制不健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基層醫院設施差,集中化程度低等問題。儘管分級診療被質疑,但是仍然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31個省市都在探索分級診療的可行性,也逐步完善了分級診療的制度機制。

四級診療體系,提供線上+線下醫療服務

“目前杏樹林私人醫生服務都是基於杏樹林的病歷夾、醫口袋等產品,在此基礎上打造四級診療體系線上+線下醫療服務體系。”四級診療體系主要是有用戶運營、醫學運營、醫學產品化、醫療服務四大體系。那麼杏樹林私人醫生如何為企業服務呢?

第一,基於杏樹林病歷夾的醫生雲端病房管理體系,打造健康村企業健康管理平臺。當員工掃碼進入杏樹林

私人醫生介面,員工的資訊資料就會保留在平臺上。通過線上的方式,杏樹林可以在其上做運營活動,員工可以線上問診、健康知識定期推送、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建立、大病精准遠端會診、企業整體使用服務報告等服務,一站式線上健康管理全程打通。

第二,基於病歷夾隨訪體系和醫口袋知識體系,當員工有問診時候,從醫學運營到醫生,根據醫學服務的專業能力,輔助通過體系增強的溝通和資訊能力,為員工提供病情諮詢,如果有需要的話會提供轉診、會診、送藥服務。

第三,醫學產品化是指通過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分析的模式,與醫生問診相結合,快速準確的做出病例分析。“一般醫生問診有三步驟,收集資訊、初步判斷、醫療結論,醫療結論即診斷和治療方法,是相對標準化的。對於醫生來說最難的部分是收集資訊和初步判斷,病例中往往體現的是醫生的初步判斷,在做病例分析時,前期的收集資訊十分重要但很繁瑣,,在收集資訊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借助人工智慧輔助完成,以幫助醫生問診,快速得出結論。”

第四,因為杏樹林擁有豐富的權威醫院、資歷深厚全職或者兼職醫生等資源,所以杏樹林還會提供線下一對一問診、線下健康講座、線下體檢諮詢和體檢報告解讀、術後關懷等醫療健康服務。在疑難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基於杏樹林100萬醫生網路,私人醫生業務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專科、專家醫生體系,同企業專屬醫生一道,就病情和病歷進行分析,從病人的個性特點、既往病史、生活情況、疾病情況、耐受情況等,多個方面形成確實有幫助、切實解決疑難疾病的系統性方案。

這樣通過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為企業員工提供多種健康醫療服務,此外還針對企業高管會提供一些個性化解決方案。

據瞭解現階段杏樹林企業私人醫生面向的是中小型企業,大概擁有10多家種子用戶,例如羅輯思維,樂元素、三個爸爸、小紅唇。“現在是深耕打磨產品階段,把種子客戶做好,等到產品完全成熟階段會大規模複製,會全面打市場。”在盈利模式上,200人起售,客單價是每人432元/每年。“雖然是按年收費,但我們會有一個節點,比如定三個月為一個節點。如果三個月之內體驗不好,完全可以停止使用產品服務。”

企業社區醫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大家打法不同,都是出於自身業務需求與優勢出發,相比百度的大資料分析分診服務、愛康國賓等的撮合模式,杏樹林最大的優勢就是無論軟體產品還是醫生、醫藥、保險資源或是醫療服務都是自有的,可以形成閉環,同時能保證醫療品質。不過在體檢等服務方面會存在一些欠缺,畢竟這塊不如愛康國賓、慈銘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筆者看來,企業社區醫療服務在互聯網創業公司有一定可行性,尤其是在個人能力充分發揮的企業,價值體現的更大,不過企業社區醫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除了要在產品服務多打磨,杏樹林在用戶教育上要做出很大努力。

本文為拓撲社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引用

尋求報導&合作請聯繫:tobshe@itjuzi.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